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深度好文:東北為什麼留不住人?不只因為錢

深度好文:東北為什麼留不住人?不只因為錢


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80年代,東北多數時候都是人口凈流入地區,充足的人口資源使東北在1945年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地區,並在1949年後成為「中國工業的搖籃」;然而現在,伴隨人口的流失,東北經濟也拉響了警報,東北這個曾經輝煌的地區為什麼就留不住人了?






近段時間,東北人口加速減少連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昨天《中國青年報》報道,東北地區很多工廠周邊的飯館不斷關張,醫院產科護士也愈發清閑。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東北三省超低的出生率和年輕人越來越多的離去。




由於東北三省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城鎮化水平較高,計劃生育執行較好,近些年的出生率一直較低。到了這一代,年輕人受到觀念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即使鼓勵生育,也有很多人不願意多生。




比超低出生率更觸目驚心的,是年輕人口的外流。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東北三省人口每年凈流出180萬。東北三省的老年人口佔比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兒童和青壯年人口佔比又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80年代,東北多數時候都是人口凈流入地區,充足的人口資源使東北在1945年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地區,並在1949年後成為「中國工業的搖籃」;然而現在,伴隨人口的流失,東北經濟也拉響了警報,東北這個曾經輝煌的地區為什麼就留不住人了?以前的七台河號稱小香港大量外地人到七台河來淘金,但現在呢情況是本市人口大量外流。






100年,東北人口從凈流入到凈流出




東北人口大規模的遷入要追溯的1860年,在這之前的200年,東北被視為清王朝的龍興之地,限制漢人移墾。但是伴隨全國人口的增多以及戰爭、自然災害不斷,大量難民紛紛犯禁「闖關東」,國際上沙俄也對地廣人稀的東北虎視眈眈,清政府於1860年開始逐漸解除對東北的「封禁」,東北人口從1871年的330萬猛增到1911年的1841萬。




民國時期,由於華北平原戰爭、災害不斷,20世紀20年代形成了第二次「闖關東」的高潮,僅1927年到1928年,就有超過百萬移民進入東北。從1870年到1940年,中國人口只增加了45%,東北人口卻增加了1123%,當時東北是世界上人口增速最快的地區,並且移民的綜合素質好(青壯年比例高、身體素質好、開拓精神強)。



充足的人口資源使東北成為當時中國最發達的地區,1942年東北城市化水平達到23.8%,而全國城市化水平1986年才達到23.7%。東北在1945年時甚至超過日本成為亞洲第一經濟體,其生產總值在全球僅次於美、蘇、英、德等發達國家。




1949年後至改革開放前,東北作為經濟重點建設地區和工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人口遷徙雖然有波動,但總體上仍屬於遷入地區;改革開放後,情況發生了變化,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的終結,國企普遍經營困難,東北出現勞動力過剩的情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外出尋找就業機會。




這種趨勢在最近幾年達到頂點,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東三省每年凈流出的人口約200萬人。東北三省中,黑龍江和吉林都是人口凈流出,雖然遼寧每年還有大約20萬的凈流入,但是遠比不上一個北京市,而且流入的人口也多來自黑龍江和吉林。而在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時候,東北地區還有36萬的人口凈流入。







誰離開了東北?誰離開了葫蘆島?





每年東北凈流出的180萬人,他們又是什麼人呢?




2010年30-49歲/0-29歲人口之比,全國為1.39,東北為2.09,全國最高;意味著2030年50-69歲/20-49歲人口之比,東北在全國最高,老年化非常嚴重。東北的年輕人都去哪兒了?




豆瓣網友@一隻耳在文章中寫到:「作為一個遼寧人,考大學時我選擇了一個武漢的211高校,高中同學大多數在北京、上海、西安這樣高校集中的地方,還有5分之一的人選擇了出國,如今畢業後一部分留在了國外,有幾個留在了北京,有幾個女生倒是回去了,而我卻留在了浙江。」考上外地大學後不願意回東北,這種現象是普遍的。



東北考出去的不願回,在東北上大學的也留不住。今年5月,標準排名(中國)研究院發布的一項全國大學生畢業統計表明,遼寧兩所「高薪大學」有四成學生流向北上廣,其中大連理工大學有36%的畢業生到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就業,大連海事大學則有38%的畢業生外流。




沒考上大學的東北年輕人也不願留下來,而是選擇出外打工。在海南三亞,除了人們熟知的「候鳥老人」外,幾乎各個行當都有來自東北的身影,開餐館、開旅館、開出租、開公交、賣房子……數量達到幾十萬。




而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一些從業門檻不高的行當,比如房產中介、開黑車、小攤販……也有數量頗為龐大的東北人,以北京為例,每逢節假日,最為緊張的就是去往東北方向的火車票。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東北凈流出的人口中,主要去向就是北京、天津、河北。







東北沒法給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和更好的生活




作為中國計劃經濟模式下建設工業化的樣板和標兵,東北在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出現了極大的不適應。1990年代末,東北實施國有企業改革,全國3000萬下崗職工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在東北。2000年代初,東北國有企業佔到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目前已經降至50%左右,但仍高於全國30%的平均水平。這些國企並沒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與此同時,東北的經濟結構也惡化了,更依賴投資和製造業,2013年投資佔到東北GDP的65%,幾乎較十年前翻番,全國平均水平為50%。投資雖然能帶來經濟數據的增長,但對普通人的生活影響卻沒那麼大。




而能提供最多就業崗位的民營企業,在東北舉步維艱。《財經》雜誌曾報道,原遼寧省委書記王珉發現,這個工業大省的部分部門、官員在招商引資之後,動輒「關門打狗」——以各種理由對民營企業進行罰款。《財經》雜誌引用多個開發區官員的話說,不少為遼寧國企配套的南方中小企業,或撤資回鄉,或轉戰他地。有的配套企業遷到天津或河北,仍與遼寧國企有業務往來,寧肯多付運費,也不再付「制度成本」。




國際經濟形勢也對東北不利。美國、歐洲、日本長期佔全球貿易的60%以上,給中國東部沿海提供了發展機遇,但是距離東北較近的日本、韓國,佔中國對外貿易的比重都在下滑。尤其是日本,受到中日關係的影響,2014年前三季度,日本在遼寧的投資同比降低33.5%。韓國投資僅為日本的三分之一,而且降幅更大。



沒有更多的就業崗位,導致東北勞動力人口的過剩。2010年,東北20-59歲的勞動力佔總人口的比例高達68.3%,僅低於北京的73.4%、上海的71.4%、天津的71.0%,高於全國的62.6%。雖然北京、上海存在同樣的問題,但由於有產業優勢,能通過國內、國際市場解決就業,但東北產業還處於劣勢,勞動力過剩只能驅使年輕人外流。




更為直接的問題是「錢」,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遼寧省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黑龍江和吉林省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更發達地區比,差距就更大了,2012年黑龍江省的社會平均工資為2843元,廣東省則達到了5313元。







迫於現實,「最貪戀體制的動物」也不得不選擇離開東北



除了經濟因素,還有很多社會因素促使年輕人主動或者被動離開東北。




人文經濟學會研究院陳興傑曾寫道:「1990年代國企沒落之時,很多東北人轉做小商品和邊貿生意,頗有幾分生氣。現在這樣的新聞基本看不到了。2012年我到遼寧盤錦,在那城市逗留了幾天,無處不在的遼河油田資產讓人印象深刻,幾乎看不到像樣的私營企業。除此之外,國企型城市的一大特點是福利特好,藥店特多。原因無它,幾乎全民醫保的制度使得『買葯、刷卡、套現金』的風氣十分濃厚,以至成了一項特色產業。」




很多東北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東北人還停留在「進大國企、端鐵飯碗」的思維,有人把東北人評選為全國「最貪戀體制的動物」。今年4月,曾有媒體報道,大慶油田的職工上街抗議油田招聘制度改革,因為改革後,很多油田子女再也享受不到包分配的待遇。報道中引用這些家長的話說:「以後他們會知道一份安穩的工作多不容易。」




在東北很多地方,找工作的核心不是能力,而是關係。東北人曾深受體制影響,講究面子,這也造就了全中國最講求人情關係的社會。以大慶油田為例,如果家裡不是市政或者油田的,等待年輕人的就只有待業這一條路,很多年輕人不得不選擇出外打工。




在一線城市火爆的創業在東北似乎也很難行得通,本身商業文明欠缺的情況下,連招商引資來的民企都能被動輒「關門打狗」,初創且沒有任何背景的小微企業根本承受不了腐敗成本,而且隨著人口的流失,東北的商業環境更不容樂觀。



有本事、有志氣又無法接受這種生活方式的年輕人,自然就樂於選擇到北京、上海、廣東這些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打拚。




不過東北人向外遷移也有一個優勢,東北本來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移民的後代有著闖蕩的基因,不那麼安土重遷,所以當聽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更多機會時,很容易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闖蕩。







年輕人口流失將給東北帶來什麼?








20-64歲勞動力是驅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日本、歐洲都是在20-64歲人口達到止漲回跌的拐點前夕就出現經濟危機。東北在2013年達到拐點,經濟也開始減速。2010年全國0-14歲兒童佔總人口的16.6%,東北三省該比例只有11.8%,意味著東北後備勞動力資源嚴重不足,今後勞動力下降的速度將遠超過其他省份,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根據日本和德國等國的先例,勞動力負增長後,由於經濟減速和結構性失衡,失業率(尤其是青年失業率)會更高、勞動參與率會更低。因此東北一方面勞動力嚴重短缺,另一方面失業率還將上升、勞動參與率也將下降(隱性失業),「用工荒」和「就業難」將長期並存,勞動力將繼續外流。




其實「用工荒」和「就業難」並存的現象已經在東北出現了,一方面如前文所說,東北勞動力整體過剩;另一方面,遼寧省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去年7月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高級人才總量偏低,需求缺口大。




在2010年時,東北的人口結構是兩頭少、中間多的紡錘形,但是伴隨著超低的生育率和年輕人口的流出,紡錘形將很快變成倒三角形,這不僅將加速東北的老齡化,還將使東北失去優秀的勞動力和有購買力的消費者。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註是一種態度!



為您精選6個優質微信號,喜歡就長按關注哦。




古史今談


lishi696



文史大聯盟


wen--shi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好看歷史


hao---kan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歷史連萌


his--tory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時代舟刊


shi---dai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好看連萌


haokanese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朝核問題已成死結,一旦開打,最大的贏家是這個國家!
深度好文:看凌晨4點中國醫院和美國醫院,這才是醫患關係的真相
世界歷史上英法5次狼狽為奸,敦刻爾克第四,第一次就侵略中國!
蔣介石張學良趙四小姐真人原聲視頻,被他們萌哭了!
洞朗事件提醒中國,對付印度,必須從不丹著手破局

TAG: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