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角力打破平衡 漢朝滑入深淵

角力打破平衡 漢朝滑入深淵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梁太后死。桓帝與宦官單超等五人合謀,誅殺梁冀,消滅梁氏勢力。誅滅梁冀以後,宦官單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5人因謀誅梁冀有功,同日封侯,世稱「五侯」。單超任車騎將軍,位同三公。國政大權從此落入宦官手中。他們濫行淫威,使得「中外服從,上下屏氣」。清掃外戚梁氏勢力,是皇帝聯合宦官與外戚專權進行的一次大型的政治鬥爭。(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東漢王朝從漢和帝開始,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孩子,最小的是只生下一百多天的嬰兒。皇帝年幼,照例由太后臨朝執政,太后又把政權交給她信任的娘家人,形成了外戚專權的局面。

有的皇帝死後沒兒子,太后、外戚就從皇族裡找一個孩子接替皇帝,以便他們繼續控制朝政。隨著小皇帝長大,獨立意識增強,對外戚專權日益不滿,想擺脫外戚的控制,可是里里外外都是外戚的親信,跟誰去商量呢?只能依靠宦官,宦官是皇帝最親近的人,他們每天在皇帝身邊伺候,當朝廷大臣不能使用時,使用宦官是皇帝奪權最合理最妥當的選擇,等到皇帝聯合宦官撲滅外戚的勢力後,宦官又乘機壟斷朝政,大權落入宦官之手。待皇帝一死,後宮主事人便聯合外戚再立一個新的皇帝,於是開始下一輪的爭奪。就這樣,東漢政權像走馬燈似的在宦官、外戚手中風水輪流轉。皇帝、宦官、外戚,形成一個死循環,構成一個危險的平衡。(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公元125年,東漢第七個皇帝漢順帝即位,外戚梁家掌了權。梁皇后的父親梁商、兄弟梁冀先後做了大將軍。梁冀專權禍亂朝政,桓帝依靠宦官在169年誅殺梁冀,宦官五侯及其親屬更加專橫,不僅朝臣反對,就連桓帝也有了擔憂,開始對四侯進行限制。

桓帝先是重用宦官侯覽等,分化四侯權力,繼而以各種借口對他們進行打擊。當時司隸校尉韓演奏言左倌罪惡,言其兄太僕南鄉侯左稱"請託州郡,聚斂為奸,賓客放縱,侵犯吏民"。桓帝立刻准奏,結果左氏兄弟都被迫自殺。韓演又奏具瑗兄具恭貪污罪,桓帝也下令征詣廷尉。具璦只好上還東武侯印綬,自己向桓帝謝罪。桓帝下詔貶為都鄉侯,後來死在家中。

接著,桓帝又下詔單超、徐璜和唐衡的襲封者,都降為鄉侯;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這就是所謂的「一除內嬖」。 (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五侯」失勢後,侯覽、蘇康、管霸等又成為新的一輪炙手可熱的宦官。他們與五侯一樣把持朝政、盤剝百姓、任人唯親,大多數太學生及地方儒生的仕進之路由此被堵塞,朝政更趨黑暗。東漢末年,朝廷之爭演變為清流黨人和宦官的鬥爭,形勢日趨複雜化,引發兩次黨錮之禍,東漢王朝一步步滑向深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此漢朝將軍沒打過一仗 但在匈奴人眼裡他卻比霍去病李廣還可怕
兵家武將巔峰「武廟十哲」,為何沒有衛青霍去病?
縱觀歷朝歷代,為何只有大漢能堅挺四百年?這兩點原因你不得不服
秦朝能很輕易的戰勝匈奴,為何漢朝卻被虐的體無完膚?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