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何科學家鍾情於喪屍

為何科學家鍾情於喪屍

為何科學家鍾情於喪屍
credit:鰻魚是條狗


喪屍不存在,不代表我們不去研究它。
當屍潮來臨,喪屍們變得敏捷且殘忍。在世界範圍內,僅僅有273個死人從墳墓里爬出來的案例被提及。相關研究發生在萊斯特大學,並出版於雜誌上。
其實,喪屍(可能)並不想真的去破壞人類種族的延續。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去研究它,最近的這次研究並不是第一次進行活死人的研究。
在這個魔幻現實的世界上,有許多關於喪屍的研究,這些「喪屍」大都指的是那些大腦被寄生蟲所蠶食了的動物。但是關於「喪屍」的研究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意外的驚喜,例如,喪屍幫助我們理解了感染性疾病的爆發,教會了我們一些數學或是神經科學的知識,提高了我們面對真正的危機時的應對能力。


喪屍數學
當利用數學的手段去預測喪屍危機爆發時,免遭喪屍撕咬的倖存者一定會去思考這些問題:一個喪屍每天能襲擊多少個人?這些喪屍是怎麼被感染的?怎樣快速殺掉一隻喪屍?如果發明了一種治好喪屍的葯會怎樣?
在真實世界中,一些流行病學家在進行建模時也會考慮相類似的問題。「這些遊戲里的喪屍爆髮帶來的問題同時也適用於流感的爆發或者是腮腺炎的爆發。」 Tara C. Smith說。Tara還一個肯特州立大學的流行病學家,同時也是喪屍研究會的一員。
因此,研究喪屍能讓我們去預測一些假想疾病的發生,「其實建立一個我們已知疾病的數學模型是很難的,我們必須去把各種參數添加到這一模型之中,雖然有時候我們覺得已經對某個病已經了解的足夠多了,但是我們還總是出各種bug。
但是對於喪屍這個研究對象來說,你可以做各種假設。「你可以規定讓殭屍病毒僅僅通過撕咬來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蚊蟲叮咬來傳播,或者通過風變成喪屍。你的感染潛伏期可以是5秒也可以是5天。」Smith先生說:「你可以構建任何你想要的參數,再看看它們如何發展,然後我們就可以假設到一個應對措施,看看它好不好使。」
科學家已經做了很多相關的研究。在2009年,渥太華大學的Robert J. Smith和他的學生們向人們展示了當喪屍真的爆發時人類必須要快速響應,堅決應對才行,為的是防止喪屍的個數超過人類時,人類社會發生崩盤。這個課題研究被選入了一本關於感染性疾病建模的一本書中,成為了其中的一章。
Smith先生打起精神編了一本書叫做:《喪屍中的數學建模》,Smith先生在書中建議我們,當你身處喪屍群中,為了活命你得拚命地大跑,而不是站在那裡慢慢移動。「逃跑是人類求生的本能啊。」作者在文章的旁邊標註著。
一些人利用他們的研究數據還專門建立了一個互動式地圖,叫做 Zombietown, USA,你可以讓喪屍病毒爆發於美國的任何地點,然後看看它是如何壯大的。(其實就和瘟疫公司差不多)

喪屍教師
研究喪屍的專家不僅僅集中於流行病學家中。渥太華的Smith先生利用喪屍來教給學生們真正的疾病相關的知識。「大部分現代喪屍故事中,像是《驚變28天》之後的一些電影,都將喪屍描述為一種感染性的疾病。」Smith說「因此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去教給學生關於感染的相關知識。如何進行感染的控制,注射疫苗的必要性,如何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這些問題都可以進行討論。」
喪屍的出現還極大地刺激了大腦的相關研究。神經學家們還考慮了喪屍的大腦是如何被破壞從而變成步履蹣跚、到處咬人的喪屍。
疾病研究中心甚至還招募到了一些喪屍(???)進行應急情況準備教育,在2011年工作人員還貼了一篇博文叫做:《101預警:喪屍啟示錄》該文章參考了疾病控制中心給的建議,但是增加了一些被喪屍感染後的恐怖描寫。這個研究給的建議也是如果想活命,多練練跑步。
這篇文章是如此的受歡迎,以至於在疾病研究中心在推特上推了這篇文章後,這篇博文的伺服器都被擠爆了。芝加哥洛約拉大學想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看喪屍的文章,他們發現人們並不會真的去記下來當喪屍來臨時應該如何應對,人們更多的是圖個看熱鬧。
這並不意味著喪屍的存在不利於公共健康的發展,人們樂於看到一些關於喪屍的新聞,如果我們能寓教於樂,不過多地進行娛樂化的宣傳,而是搞一些有趣的嚴肅科學,這也許能更好些。
喪屍的研究也和一些冷靜的思考相融合。2015年,Smith先生寫了一篇關於喪屍歷史的文章,並發表於英國醫療雜誌的聖誕節特刊上,他還整理了一些處理嚴肅的科學問題時的有趣的觀點。


「在2014年,我們經歷了埃博拉病毒的肆虐,我們已經查明埃博拉首次發現於1976年,但是我們仍然沒有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她說。(所幸,通過全球性的響應我們最終沒讓埃博拉想科幻小說《末日之戰》那樣恐怖)
「儘管我們已經對某些病原菌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有些病原菌有時候也會殺人類一個措手不及。我們還沒有一個有效的相應方案去應對一些突如其來的流行病,我們仍然不能將一些大型流行病扼殺在搖籃之中。」Smith先生說:「對一些病原菌我們仍然是望其項背的。」


本文譯自 popsci,由譯者 Itit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酷研究:在太空測試物理學基本定律
婚禮的意義:不只是為你
發霉啦:今天,我醒來發現女朋友發來一條信息
半夜背後笑嘻嘻:浴室美少女,情人節告白
量子生物學:試圖揭示自然界的奧秘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