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玉棟:讀郭進拴《鰲頭之歌》隨感

魏玉棟:讀郭進拴《鰲頭之歌》隨感

《鷹城》雜誌在2014年第2期發表了郭進拴先生的敘事詩《鰲頭之歌》,全詩洋洋洒洒,400句之多,2800餘字,把作者的童年趣事、母子情深、成長經歷、坎坷遭遇、內心掙扎及未來志向,娓娓道來,令人驚奇。更為驚奇的是,似古體,又通俗,讀來朗朗上口。我想,若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長期的生活積累、清晰的思考脈絡、相當的寫作技巧,這是很難做到的。

《鰲頭之歌》敘事抒情,是作者一種生命的表達,是平凡人物的命運之歌。「難忘一九七四年,終生投稿第一篇。風風雨雨四十載,回望故鄉淚如泉。」小引四句,引出倒敘。故鄉童年,歷歷在目。「我的故鄉我的夢,鄉音鄉情銘心間」。作者年少喪父,寡母「飽嘗風霜與艱辛,受盡人間飢和寒」;「撫養子女整八個,懷抱手牽苦難言」;「上送老人下養小,柔肩擎起一片天」。「求學復旦和魯院,娘送學費整四千」,那是母親餵雞養羊、「娘喝稀湯吃剩飯」;「白天耕田夜紡棉,累得腿疼腰又酸」換來的血汗錢啊。難怪「送兒求學車站別,遊子天涯把淚弾」。一家人在窘迫生活中的相濡與沫,苦渡難關,母親的勤勞隱忍,坎坷掙扎,對子女的傾力培養支持,博大胸懷,一一展現。真誠為文,情真意切。

作者寫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作感悟,「鄉音鄉韻情難盡,認罪書里挖根源」;「我以著書療心疾,閑事與我何相干,天塌地陷我不怕,我行我素寫新篇」。在文學圈裡,由於嫉妒而生出文人相輕,謠言、謾罵、甚至毀謗、誣陷,屢見不鮮,誰碰上都會鬱悶。但若胸懷坦蕩,也就無所謂了。作者試圖以自己的寫作實踐,以自己的著述來澄清事實真相。即使無法真相大白於天下,也沒什麼了不得。「你今罵我又誣陷,實是幫我消災難」,「心存感謝不忘你,我的肚裡能撐船」。人生不過如此,是非曲直,自有公論。

古今中外,長篇詩歌屢見不鮮。或敘事,或抒情,宏篇大論,用卓越的創造,成為民族形式的史詩,膾炙人口,受到讀者的喜愛。形成於2900多年前的《荷馬史詩》,那英雄主義與人文主義的雙重奏,對讀者的吸引力、感染力,無以倫比;屈原的《離騷》,規模宏偉,三百七十多句,兩千四百餘言,既自敘生平經歷,亦表達政治熱情,更抒發浪漫主義情懷。其積忿幽深,忠怨之情,深邃思想,摧人肝膽,歷來為人們稱頌。發表於三十年代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詩人艾青在獄中見雪想起雪掩乳母墳頭的情景,引起對乳母的回憶與追思,抒發懷念、感激、讚美之情而寫的長篇自由抒情詩,讀來催人淚下。讀過著名詩人李季於1946年寫的《王貴與李香香》民歌體長篇敘事詩,手法自由靈活,比興豐富,內容跌宕起伏,把愛情的悲歡與革命發展的血肉相連表達的淋漓盡致。讀長篇詩歌比讀三言兩語的詩歌暢快盡興,悠悠享受,這至少是我個人的體會。

今讀《鰲頭之歌》,眼前一亮。該詩二句一節,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句子整齊,每句七字,兩句押韻,一韻到底,一讀三頓,音韻協調。若試著用河南梆子、河南曲子、特別是河南墜子唱出,會成為動聽的戲曲藝術(不過還多少缺乏故事的生動性),我是這樣認為的。從作者胸中流出來的心曲,傾訴喜、怒、哀、樂,抒發愛、怨、良、善,樸實自然,富有韻味,沒扭捏造作之態,無著意雕琢之痕。更為重要的是,作者抒發了深深的感恩之情。他感恩母親的養育,感恩改革的時代,感恩發展的社會。對於提攜過他,幫助過他的,他銘記在心,念茲在茲。「我本是個放羊娃,知足常樂把恩感。沒有好人來提攜,絕對沒有我今天」。這種有情有義、自知自謙的胸懷,無論為人為文,都是難能可貴的。《鰲頭之歌》,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值得細細品讀。

(作者系平頂山市老教師,出版詩、文集多部,報告文學《溫嫂》獲首屆「聖光杯」全國報告文學大獎賽銅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泉流韻 的精彩文章:

《智泉流韻》首席作家王長偉原創:進拴和他的散文集《新城美韻》
《智泉流韻》首席作家王長偉原創詩詞《秋雨吟》
《智泉流韻》特邀作家艾平原創《七彩園組詩》
《智泉流韻》特邀作家王中甫新近原創詩詞選
《智泉流韻》特邀作家王國萍原創散文《報應》

TAG:智泉流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