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茶言酒語——論選茶(上)

茶言酒語——論選茶(上)

愛葡萄酒之人,其實都是潛在茶客。那上千種的葡萄品種、拗口的產區名,不是背著玩的。一個人斷要對味覺講究到輕微變態的地步,才肯如此麻煩。

茶客何嘗不是如此。講品種、產地、年份、火工,這樣還嫌不夠。老茶客約了三五茶友自帶一泡珍藏,悠閑地燙了茶杯衝來吃。哪知茶剛碰到牙齒,就撇撇嘴,轉身問小妹:「這是哪個牌子的水?香氣悶悶的,去買平時那個牌子的蒸餾水來。」酒友頓時笑了,覺得碰到知己,忙請教何為一泡好茶。茶客說:「一句話講不清楚。」哪知酒友更開心,連連點頭應和道:「對啊對啊!一句話講得清楚,那還有什麼意思!」

茶言酒語——論選茶(上)

六大類別 千般容貌——論選茶

既然一句話講不清楚茶的好壞,還是要老生常談,從茶的分類講起。

茶(Theasinensis)的學名英文是 Camellia Sinensis(L.)0.Kuntze,原產於中國。目前權威的分類法是按照制茶工藝分為六大類: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細分下去,每一類茶下又分不同品類,單一品類下又分不同品種。如武夷岩茶與鐵觀音同屬烏龍茶,但武夷岩茶是閩北烏龍的代表,細分又可分為大紅袍、肉桂、水仙、水金龜等諸多品種。如同不同品種的葡萄典型香氣不同一樣,這諸多茶種的香氣特徵各不相同,也就無法一概而論地說,好茶應該具有哪些香氣。

除卻品種差異,葡萄酒中的「風土」概念在茶文化中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國有20個省產茶,大大小小的產區超過千個,土壤、水質、氣候條件均不一。同是水仙,武夷山出產的味道較之漳平縣又不同。這下,連義大利酒友也大呼複雜,甘拜下風了。好在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大部分茶產區已找到了最適宜當地氣候特徵的茶葉品種。如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的龍井茶最出名、余行區是徑山茶、湖州安吉縣是安吉白茶、德清縣是莫干黃芽、長興縣是顧渚紫筍茶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產區」和其對應的「品種」連在一起,在我看來就是「特級園」的概念:中國茶農在歷史長河中根據各地的風土條件種茶、又在制茶時採用對應的工藝達到最適宜的香氣表現形式。所以想要粗略地了解「好茶」應該是什麼樣子,就該從六大類的「特級園」喝起。

茶言酒語——論選茶(上)

綠茶「特級園 | The Grand Crus of Green Tea

綠茶是我國出現最早的茶類,其餘幾種茶都是在綠茶的基礎上演化而來,所以綠茶也算是茶之根本。

綠茶的基本工藝流程是鮮葉攤放、殺青、揉捻(做形)、乾燥。殺青是綠茶加工過程中的關鍵工藝,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溫鈍化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防止茶多酚類物質氧化,從而達到形成綠茶「清湯綠葉」的品質特徵。而殺青又分蒸青與炒青兩種方式。前者利用高溫蒸汽殺青,屬古老的傳統工藝;炒青的工藝從唐代才開始出現,明代開始普及,由於其香氣清高持久,不似蒸青茶青澀味重,如今更廣泛地在制茶人中使用。

綠茶是產量最大,分布最廣的茶類。我國20個產茶省都出產綠茶,尤以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湖北和江蘇等省產量和品質最突出。其中的名優茶有:

西湖龍井:產地在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內龍井、翁家山、滿覺隴、楊梅嶺、梅家塢等幾個自然村,尤以獅峰山、白鶴峰等小山頭的茶葉品質特別優異。傳統的手工龍井扁平、勻齊、光滑、挺直似碗釘,香氣高爽、飽滿、馥郁,滋味甘醇、鮮爽。獅峰龍井色澤綠中呈黃,俗稱「糙米色」;梅塢龍井形狀扁平光滑,色澤綠翠。

茶言酒語——論選茶(上)

洞庭碧螺春:產地在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東、西洞庭山。碧螺春的採摘要早、要嫩、要乾淨,以「明前」茶最為珍貴。炒茶時講究炒揉結合,外形條索纖細、多毫,捲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鮮醇,回味甘甜。

黃山毛峰:產於產茶大省安徽省的黃山風景區、黃山區、徽州區、休寧縣等地。創建於清光緒年間,是歷史名茶。黃山毛峰是大葉種,特級的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其形似雀舌,色如象牙,葉金黃,葉底嫩黃,滋味鮮醇甘甜,清香高遠。

太平猴魁:產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創製於清末,為歷史名茶。太平猴魁為柿大茶品種,葉大而芽粗;採摘標準為一芽三葉,之後殺青、烘乾。太平猴魁的外形為二葉抱芽,平扁挺直,色澤蒼綠,葉脈綠中隱紅,湯色青綠;蘭香高爽,滋味醇厚,有獨特的「猴韻」。

六安瓜片:產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霍山縣,為歷史名優茶。製作六安瓜片的茶種為六安獨山雙峰中葉種,俗稱大瓜子種。六安瓜片材質要求獨特,鮮葉必須長到開面才採摘,並通過扳片、炒生鍋、炒熟鍋、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等特殊工藝。六安瓜片外形如瓜子,順直整齊,葉片平展,干茶色澤翠綠,湯色清澈,香氣高長。

在我國傳統的茶葉製作中,還有以花茶為代表的再加工茶。花茶主要是以綠茶作為茶坯、配以能夠吐香的鮮花作為原料,採用窨制工藝製作而成的茶葉。

茶言酒語——論選茶(上)

烏龍茶「特級園」 | The Grand Crus of Oolong Tea

烏龍茶主要產於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又名青茶,屬於半發酵茶。烏龍茶是具有一定成熟度的鮮葉原料,經過曬青、晾青、搖青、炒青、揉捻、乾燥(火工)等工序制出。由於揉捻方式不同,又有條形(如武夷岩茶與潮州烏龍)和半球形(安溪鐵觀音和台灣凍頂烏龍)的區別。搖青是烏龍茶的特有工藝。烏龍茶又根據品種品質差異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和台灣烏龍四大類。

茶言酒語——論選茶(上)

武夷岩茶:產地在福建省武夷山,正岩產區的茶葉品質特別優異,帶有明顯的地域香,稱「岩韻」。常見的品種有大紅袍、水仙、肉桂、鐵羅漢等,不同的品種各具特色,是閩北烏龍的典型代表。外形條索扭曲、緊結、壯實,色澤青褐油潤帶寶色,香氣有濃郁、馥郁、清遠等類型,輕火茶花果香明顯,足火茶具有明顯的火工香、花果香和火工香融合,滋味濃而醇厚、鮮滑回甘、岩韻明顯,杯底余香持久,湯色深橙黃且清澈艷麗,葉底軟亮、勻齊、紅邊鮮明。

安溪鐵觀音:產地在福建省安溪,身骨沉重如鐵,是閩南烏龍茶中的極品。外形條索圓結勻凈,多呈螺旋形;身骨重實,色澤砂綠翠潤,青腹綠蒂,俗稱「香蕉色」。有茶友提出,鐵觀音似乎叫「青茶」比烏龍更為貼切。「烏龍烏龍」,望文生義,是閩北那樣的黑色條形茶。鐵觀音內質香氣清高馥郁,具天然的蘭花香,湯色清澈金黃,滋味醇厚甘鮮。鐵觀音帶有明顯的品種香,稱「音韻」。

鳳凰單樅:產地在廣東省汕頭地區的潮安、饒平等縣,是廣東烏龍的代表。鳳凰單樅茶採制於鳳凰水仙群體之優異單株。當地茶農習慣以茶樹葉形、樹形及其成茶香型來對各種單樅給予以冠名,由株系和品質特徵結合,常見的有黃枝香單樅、桂花香單樅、玉蘭香單樅、蜜蘭香單樅等,泛稱十大香型。變化豐富的香氣是鳳凰單樅的主要特色,蜜蘭香、芝蘭香、黃枝香是最主要的香型。

台灣文山包種:產於台北縣文山地區,屬於條形包種茶,以青心烏龍茶種最優,一年可采4~5次,以春、冬茶品質最優。包種茶的工藝可依次為日光萎凋、室內萎凋、炒青、揉捻、初乾和焙乾。外形條索緊實,色澤翠綠,水色蜜綠明亮,香氣清雅帶花香,有「香、濃、醇、韻、美」五大特色。

台灣凍頂烏龍:產自台灣省南投縣鳳凰山、鹿谷鎮、名間,屬於半球形包種茶,以凍頂山的青心烏龍茶種最優。採摘2~3葉茶青,然後萎凋、炒青、揉捻、解塊、初干或初焙、團揉及復炒、再干、復焙。外觀緊閉半球,色澤墨綠,水色金黃亮麗,香氣濃郁。

紅茶「特級園」 | The Grand Crus of Black Tea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是以茶樹的芽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工藝精製而成,呈現出「紅湯紅葉」的品質特徵,干茶除了芽毫部分顯金色,其餘以烏黑油亮為好,所以英語中紅茶稱為「Black Tea」。

紅茶又可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種。小種紅茶是福建省的特產,有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之分;功夫紅茶是條狀的,通常按產地命名,如祁門工夫、滇紅工夫,分大葉和小葉兩種;紅碎茶現主要產於我國雲南省,多用於出口。

正山小種:是福建省崇安縣星村鄉桐木關一帶的特產。傳說正山小種是天下紅茶的鼻祖,它獨特的松煙香氣深受外國人喜愛,所以從清道光末年就遠銷海外。現在西方國家的常喝的印度、斯里蘭卡、紅茶,皆從桐木關引出。傳統的正山小種,除了發酵、鍋炒、復揉外,必須經過松煙的熏焙火,帶有濃郁的桂圓香和松香,滋味醇厚。現在某些新派的工藝略有不同,適當減輕了松香味,有些甚至摒棄了這道工序。

祁門工夫:產於安徽祁門及其毗鄰各縣,歷史悠久,被譽為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外形條索細秀而稍彎曲,有鋒苗,色澤烏潤略帶灰光;帶有類似蜜糖香氣,持久不散,在國際市場譽為「祁門香」,湯色紅亮,滋味鮮醇帶甜,葉底紅亮。

滇紅工夫:產於雲南鳳慶、臨滄、雙江等地。外形條索肥壯緊結重實,勻整,色澤烏潤帶紅褐,金毫特多;內質香氣高鮮、具有大葉種特有的花香,湯色紅艷帶金圈,滋味濃厚刺激性強,葉底肥厚,紅艷鮮明。

(未完待續)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honghong999888777)原創,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茶語 的精彩文章:

茶言酒語——論選茶(下)
「泡茶」圖文全攻略,簡單實用!建議收藏!
經常喝酒的人,要喝哪些茶?建議收藏!
中國最全的茶禮儀(建議收藏)
茶友必學|中國茶文化知識全在這(建議收藏)

TAG:江南茶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