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外:為何明朝能夠打敗葡萄牙、荷蘭和日本,卻輸給了滿洲人?

老外:為何明朝能夠打敗葡萄牙、荷蘭和日本,卻輸給了滿洲人?

1521年,中葡屯門海戰,中國收回了被葡人盤踞的 「 屯門島 」,大獲全勝;1633年中荷料羅灣海戰,荷蘭人遭遇在遠東空前的慘敗;1592年—1598萬曆朝鮮戰爭,中朝聯軍大敗日本。可就在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1661南明永曆帝被殺,明朝最終被清朝取代。

為什麼能夠打敗海上強國葡萄牙和荷蘭,完勝野心勃勃的日本的明朝,最終卻輸給剛剛擺脫奴隸制的滿洲人呢?

很多老外對此表示疑惑,在他們眼中強大的葡萄牙和荷蘭都不是明朝的對手,實在不能理解滿洲人怎麼就輕易取代明朝統治中國呢?於是,有一位外國網友在外文網站上提出了「為什麼明朝在16世紀能夠打敗葡萄牙、荷蘭和日本,卻不能打敗滿洲人?」的問題。

要想搞清楚原因,首先,先了解一下上文中提到的幾場戰爭。明朝和葡萄牙的海戰發生過兩次,一次是1521年的屯門海戰,一次是1523年的西草灣之戰。1504葡萄牙商船抵達廣東屯門島,葡萄牙商船在廣東沿海,燒殺劫掠,橫行霸道。雙方遂在1521年爆發戰爭,明軍火器落後於葡萄牙,依靠人數優勢取得了屯門海戰的勝利。屯門海戰之後,明軍迅速改良火器裝備,並再次擊敗葡萄牙海艦,贏得西草灣之戰的勝利,使得葡萄牙再也不敢騷擾中國。

1633年料羅灣海戰又稱崇禎明荷海戰,在規模上不亞於鴉片戰爭。明朝方面先後投入了戰艦150多艘,士兵幾萬人;荷蘭人方面印支殖民總部派遣數十艘最新式帶加農炮的戰列艦,在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展開激戰,最後明朝水師在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前鋒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劉香海盜聯軍。海上第一強國的荷蘭在遠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

荷蘭軍艦

萬曆朝鮮戰爭發生在1592年—1598年,1592年,豐臣秀吉共調動20萬大軍渡海至朝鮮作戰,朝鮮半島大部迅速淪陷,朝鮮國王向明朝乞求援助,明朝派遼東精銳前往朝鮮救援,並經過一系列的艱苦戰鬥,付出巨大犧牲之後,最終打敗日軍,保衛了朝鮮半島。

萬曆朝鮮戰爭形勢圖

明朝能夠打敗葡萄牙和荷蘭的原因有二,一是葡萄牙和荷蘭與明朝作戰的軍隊都是小型貿易艦隊,對於偌大的中國構不成威脅,另外,這葡荷兩國只是想在與中國的貿易中獲得更大的利益,並沒有想要征服中國的野心。二是明朝當時海軍實力並不弱,雖然火器落後,但明軍十分善於學習,在最初的幾次戰爭中吸取經驗,迅速改良火器。

很明顯的例子,1521年,明軍在廣東新會西草灣之戰中,從繳獲的兩艘葡萄牙艦船中得到西洋火繩槍。1548年,又在繳捕侵擾我國沿海雙嶼的倭寇時,繳獲了日本的火繩槍(鐵炮)。明王朝的兵仗局從繳獲的敵軍火繩槍中,學習技術,並成功仿製火繩槍,最終製成了威力更為強大的鳥銃。

明朝鳥銃復原圖

明朝能夠打敗日本才是真正的靠實力說話,萬曆年間明朝有兩大財富,一是張居正改革給明帝國留下的充盈的國庫,二是,李成梁建立的整個帝國最為精銳的遼東鐵騎。為了打敗日本,明朝幾乎耗盡了整個國庫,經過朝鮮戰爭的遼東鐵騎實力也大為削弱。

內閣首輔張居正

本來就江河日下的明帝國,因為朝鮮戰爭而失去了最後兩個支柱。明末有的只是腐敗懦弱只會內鬥的文官集團,爛掉了的國家機器,一個剛愎自用的國君,應對一個剛完成封建改革,軍力強大,意氣風發的新政權——後金,其後果可想而知,更何況還有李自成的攪局。

滿洲人可謂是抓住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前有萬曆朝鮮戰爭導致明朝元氣大傷,中途有農民軍流寇李自成的相助直接推翻了明朝,後有明朝降將吳三桂的引領,直接過山海關,進紫禁城,撿了個大便宜。缺少任何一環,滿洲人都很難取代明朝統治整個中國。另外,後金制度的漢化,入關後行政措施得當,新政府廣得民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點擊關注@老外眼中的中國史,給你全新角度看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皇帝下達一道命令,幾乎導致一個物種滅絕,現在是人們盤中美餐
明朝的「三無皇帝」, 曾經還提倡一夫一妻制
夢回大明三百年,見識歷史最真實的模樣
一個英明神武的明朝皇帝, 為何被後人掛上了「蟋蟀皇帝」稱號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