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俊良:農民詩人的鄉情泥韻/金和耀詩詞的價值取向

何俊良:農民詩人的鄉情泥韻/金和耀詩詞的價值取向

農民詩人的鄉情泥韻

/金和耀詩詞的價值取向

何俊良

農民,應該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然而,在當代中國,不管你務沒務過農,只要戶籍在農村,無論你實際從事何種職業,造就了何種影響,都要美其名曰「農民XXX」。「農民詩人」的稱謂,與「農民作家」、「農民工」、「農民企業家」等等一樣,「農民」表明的是身份,中心詞表明的是實際職業或額外成就。這實在是一種貶中寓褒的封號,農民的辛酸和不容易盡在不言中。儘管中央的惠農政策一年年力度加大,但是,固守土地的農民依然無法僅以耕種步入小康行列。於是天南海北的民工潮、民商潮湧過來涌過去,「天翻地覆慨而慷」。地少人多的邵東,半工半農、半商半農、全脫務工經商者更是猶如過江之鯽。金和耀就是邵東一位半商半農、耕讀傳家的「農民詩人」。由於他之所謂經商不過是開個小店、趕趕鄉場之類,即便是「南北東西如蓬轉」,但無論到哪裡都依然是貼近農村農民農業,因此他的思想感情飽含農民情結,他的詩詞作品較多反映了新時代農民的喜怒哀樂,他的作品價值取向無論是選材還是藝術表現手法無不傾斜於鄉情泥韻。

一、農民之喜

朔風怒號,春意農家鬧。禮炮煙花爭閃耀。老漢開懷大笑。舊房裝飾一新,空調電腦花芬。滿崽中山報捷,二兒碩士回村。(《醉東風·農家樂》)

這闋詞描繪的是老農歡度春節的場景。儘管自然界北風呼嘯,但是老農家裡卻是春意盎然。禮炮煙花競相開放,慶賀佳節來臨。老農為甚開懷大笑?不光是老房子裝修得煥然一新,空調電腦鮮花擁進了家門,還有更令人高興的事,就是小兒子、二兒子都學業有成。作品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當代農村信息,也透露了作者耕讀傳家、喜兒成龍的傳統文士情結。

我本農家子,

天生卻愛詩。

心高難入俗,

命薄不逢時。

噙淚凝函語,

呼兒擺酒卮。

欣蒙師友掖,

喜沐夕陽輝。

(《喜收到中華詩詞學會入會通知》)

這首五律表達的是作者作為一位農民,卻被國家級詩片語織吸納為會員的高興心情。「心高難入俗,命薄不逢時」的感嘆,有種未能跳出農門的糾結,但「噙淚凝函語,呼兒擺酒卮」卻峰迴路轉,將喜極流淚,與家人共享成就的情景刻畫得栩栩如生。該詩透露的隱情是,不被大多數人看好的農民身份,作者無法擺脫,但是,自己的藝術天賦卻能在詩詞這一高雅的殿堂綻放鮮花,儘管姍姍來遲,卻不再是孤芳自賞了。由此可知,農民的榮譽感、農民的快心事,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後,傾斜的同樣是精神層麵價值的提升。

兩頰漾紅雲,秀髮凝朝露。竹筍香菇木耳肥,瓜碩豆兒鼓。賓館大廚迎,村巷嫗翁顧。一路春風一路歌,蝶繞摩托舞。(《卜運算元·山姑賣菜》)

這闋小令借一青春、朝氣、知識化山姑形象,再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物阜民豐的場景。抓住具有時代特色的年輕女性農民典型形象,風姿綽約地表現了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紮根農村暢銷農產品的喜悅。

酷暑期間雨點聲,尤如甘澍潤人心。清清爽爽飄神韻,雅雅悠悠滌俗塵。蛙兒跳,蟬兒鳴,禾苗更是樂津津。稚孫檐下把瓜數,又有十條爬上棚。(《鷓鴣天·暑日喜雨》)

該詞「稚孫檐下把瓜數,又有十條爬上棚」抓住特定細節,別開生面地表現了農民喜雨的心理,鮮活地再現了農民對風調雨順的喜悅。

秋爽風清漫小溪,菊香撲鼻盪金漪。隆隆馬達歌聲脆,穀雨瀟瀟樂日暉。農婦刈,老頭追,村姑喂稻快如飛。稚兒騰躍禾田裡,拾穗捕蛾涕染泥。(《鷓鴣天·打禾》)

無論是激烈場景的白描,還是優雅童趣之刻畫,此詞傳神地再現了農民面對豐收年景的喜悅。

縱觀農民詩人金和耀筆下的農民之喜,它不是喜劇式的「將醜陋的東西拼湊起來給人看」,而是將美好的東西優雅起來給人欣賞。它以鮮活的原生語言、獨特的切入視角、樸素的底層情結,得以新人耳目的藝術表現。和耀一介農夫,卻有如此藝術造詣,該當浮一大白矣!

二、農民之怒

《論語·陽貨》雲「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興:聯想;觀:觀察;群:合群;怨:怨恨。指的是詩的四種社會功能。傳統詩詞對抒情的基本審美要求是「溫柔敦厚」,是「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是「含蓄藴藉」。而外國文學津津樂道的是「憤怒出詩人」。作為中國農民的金和耀,顯然受中華傳統詩詞熏陶至深,因此,他的詩集中憤怒之作寥若晨星。農民天性善良,也可以說普遍有點膽小怕事,如果不是極度不滿,往往打落牙齒往肚裡吞。如和耀因為已婚,雖然考上了大學,並且通過了政審、體檢,卻依然沒有接到大學入學通知書,其悲憤可想而知。但他「問君余怒,是否存銷路?既氣又悲尤乏趣,與淚天天為伍。一生希望豪情,十年磨劍光陰。明日泛舟商海,管它禍福浮沉。」(《清平樂·大學夢徹底破滅了》)「怒」得令人心酸啊!不和當權者針尖對麥芒,而是托地跳出圈外另謀出路,這就是普遍情形下的農民之怒!

誰解如今開店難,年年換證疊如山,名目繁多無數項,強搶!七敲八勒幾千元。生意蕭條望好轉,空盼。分分角角似金丸。商海飄零頭白也,回罷!半肩行李轉鄉關。(《定風波·換證》)

農民死守土地解決溫飽都難,改革開放解開了套在農民腳上的繩索,農閑外出打工、經商或乾脆逃離土地漂泊天涯,便成為當代農民求生存、謀發展的重要選擇。和耀外出經商開店多年,撒開了腳丫子,卻不時被有關部門勒庝了脖子。「年年換證疊如山,名目繁多無數項」、「七敲八勒幾千元」,難免怒吼一聲「強搶!」而後又能怎樣呢?「半肩行李轉鄉關」,回歸土地的懷抱,無論它是肥沃還是貧瘠,總算有個歸宿地吧。農民之怒,就這樣消散在對土地的眷戀與依賴間。一闋小令,將半農半商、患得患失的小農形象勾勒得何其傳神!

一個投身時代潮流張帆舉棹的人,他的個人經歷也就是時代的一個縮影。他為一己之痛怒髮衝冠,也就是在為千千萬萬相同命運的人抱打不平。而以他人事迹客觀地再現時代隱痛時,作品必須融入作者對一定時期社會痼疾的正確診斷。和耀六十六句之古風《薯葉歌》賦陳了改革開放初期,一位礦山下崗工人因別無所長,只得撿拾垃圾以養食全家,以致偷食農民種薯莖葉的凄慘故事。詩到結尾,詩人情不自禁地發出怒吼:「改革天天唱。特色時時新。官員泡小姐,百姓無人管。何日腐敗除,何日曙光臨?但願老劉有飯吃,但願我普通工農能生存!」這是一位普通農民對衣食無著的下崗工人命運的深切同情,這是一位普通農民對那些借改革之名中飽私囊卻不顧下崗工人死活的官匪行徑的憤怒聲討!改革自然有犧牲,但為什麼犧牲的總是那些毫無背景的人?全國各地類似現象多矣,各種詩刊隔靴搔癢的諷喻詩篇並不鮮見,說明我們的詩人並沒有一味地粉飾太平。然而,像和耀這樣,不怕「捉將官里去」,而赤裸裸地怒斥時代「弄潮兒」的詩人,時至今日「多乎哉不多也」!由此看來,和耀這位農民詩人比那些士大夫詩人更多了幾分傳統文人的凜然氣節!「膽小怕事的農民」衝天一怒為正義,他在屈原式的詩學精神境界已經超越了卑微的農民身份!

有人指責這不是詩,是大白話。我想問,真正口碑相傳至今的傳統詩詞,哪首不是明白如話?有人又說,他這個也太直白了!我說,這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每個人的作品無不打上生存環境的烙印,和耀雖然經過商,但純粹是販夫走卒之類的小打小鬧,他更多的是親近泥土從事農活接觸農民,因此他的作品總的來說勝在鄉情泥韻曉暢自然。像這首古風的尾句,還讓我們看到了農民的憨直。農民詩人不經意間向我們豎起了可愛的農民形象。二是古文大家韓愈以文入詩,時人後人多有詬病,認為以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入詩、以議論鋪陳入詩、以不可抒情之題材入詩,踐踏了傳統詩詞的審美原則。也有人說,韓愈開啟了一股勁健詩風,並且沾溉了一代宋詩,對後世學詩者造成了深遠影響。一貶一褒大相徑庭。我認為,既然傳統詩詞的審美原則偏頗於抒情,只要以文入詩因應了抒情的需要,那就無可厚非。和耀《薯葉歌》結尾這幾句,它就是一種憤怒之情的爆發,直白得非常得宜,因此它雖然直白卻還是詩。

三、農民之哀

隊伍一溜溜,書記算盤舞。今日元宵要交清,快把錢來數。大嫂遞煙茶,二伯心無主。兒子姑娘壓歲錢,角角分分補。(《卜運算元·收款》)

2006年,我國在全國範圍內全部免除了農業稅。而在此之前,上交皇糧國稅是農民當然的義務。這是死守土地的農民最糾結的日子。特別是每當交款最後期限,工作組呼啦啦湧進你家,沒錢就抬傢具、趕牲畜,還要追加滯納金,逼得你不得不點頭哈腰東拼西湊完成任務。和耀以獨幕劇的筆法、傳統小令的形式,再現了中國農民這種歷史的悲哀。農民詩人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農村歷史資料。

嗟怨農家上學難,

每年雜費過三千。

募捐賑災扶貧款,

窮苦人家哭老天。

(《上學難》)

農民除了生存,最大願望就是培養後代。而這種願望的實施,農民們又把希望寄托在送子女上學讀書上。可是曾幾何時,各種名目的學雜費多如牛毛,累積起來動則幾百幾千,一般農家哪裡消受得起呢?從「嗟怨」到「哭老天」那是怎樣的一幅農家子弟困學圖?幸好和耀於1997年5月創作的這首七絕,也是一種歷史性的農民之哀。如今九年制「義務教育政府辦」的國家承諾得以全面兌現,這種農民之哀可謂休矣。此詩的積極意義在於引人思考,沒有政策的保障,「農民的幸福」會普遍嗎?只有農民才有切膚之痛,只有農民詩人才會自舔傷口嗚嗚悲鳴!

烈日炎炎似火燒,

心中希望手中焦。

十天半月無人問,

淚眼睜睜顫白條。

(《蔗農怨》)

農民在很多場合成了狹隘自私的代名詞。當農民和詩人完美結合時,他才具有了悲天憫人的博愛情懷。1998年10月,當和耀先生在廣南農村,看到遍野的甘蔗被曠日持久的烈日烤晒成了一叢叢光禿禿的白蠟桿時,那種哀憫之情直教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了!農民一靠天年一靠政策才能有好日子過的論斷再次得以證實。「十天半月無人問」的矛頭戳向何人?顯然是不作為的當地政府官員啊!究竟是國家政策忽略了農民利益,還是緊握政策不放鬆的官員在強姦農民意願?為什麼農民只贏得「希望手中焦」「淚眼顫白條」?因為在很大程度上他們被剝奪了政策知情權!如此農民之哀,詩人何能不傷!農民詩人尤其感同身受含怒而怨了!

四、農民之樂

三張報紙,一支鉛筆,畦畔荷鋤耘菊。種瓜種豆種詩情,學五柳,半耕半讀。數籮吟稿,半輪殘月,鑄韻敲聲譜曲,樂山樂水樂田園,聊自慰,稻香馥郁。(《鵲橋仙·耕讀樂》)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不難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物質文明是基礎,精神文明是主導,政治文明是保障。三個文明的步伐越是健康、穩定、協調,人民的幸福指數越高。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儘管暴露了不少問題,但整個國家各項建設的飛躍發展卻不容置疑。和耀一介農民,卻可以效法古代歸隱的官員,「種瓜種豆種詩情」「鑄韻敲聲譜曲,樂山樂水樂田園」,試問沒有英明政策作保障,沒有溫飽無虞作基礎,他能夠享受到這種精神生活嗎?他會有心情去享受這種生活嗎?這闕小令是作者生活的真實寫照,它當然也是時代的一個縮影。而且應該說,它體現了當代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氣象!展現了當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成績!此詞讓我們可感的農民之樂,不僅是「老婆兒子熱炕頭,穿衣吃飯不用愁」的溫飽之樂,還有「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學習之樂,更有「種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性之樂!

清和天氣百花妍,

陣陣歡聲繞耳邊。

今日拋秧真有趣,

儂穿絲祙立田沿。

(《拋秧》)

農民的詩性之樂不僅僅是傳統詩歌意象中的花花草草,它更多的是享受和農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成果之樂。《拋秧》一詩就是這種樂趣的寫照。「儂穿絲祙立田沿」居然能讓禾苗綠滿水田,那是怎樣的賞心樂事呢?

開鏡見冤家,滿面春風笑。忘卻熒屏欲吻他,他在鏡中惱。纖指滑鼠飛,心海怦怦跳。數月相思似火燒,恨把枕頭抱。(《卜運算元·視頻》)

享受科學成果之樂,不僅是農事,還有愛情。愛情這一永恆的文學主題,在電子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它有什麼新的表現?上面這闋小令,我們的農民詩人作了極其幽默生動的狀摩。

至於《鄉居四首》,和耀分別以春夏秋冬為題,狀寫了新時代農民的舞春之樂、吟嘯之樂、豐收之樂、讀書之樂,「酣邀三五友,擊壤舞春光」「夢裡成新句,晨吟嘯曉風」「高梁垂赤穗,晚稻綴黃金」「爐旁翻典籍……掩卷雞聲起」,令人油然而生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生活的嚮往之情。

當然,作為「半世紀,風霜雨雪。常自笑,功名利祿,人情涼熱」(《滿江紅·四十九歲抒懷》)的和耀先生,他的創作題材絕對不僅限於三農,也絕對不僅限於表現農民的喜怒哀樂。但凡足跡到處,或耳聞或目睹,天文地理、家國大事、唱酬往來,無不即興成詩,或催人淚下、或惹人開懷,無不感人肺腑。從詩篇的數量來看,和耀先生吟詠鄉情的大約只佔總篇目的五分之一,但是所有篇章莫不氤氳著清新自然的泥土芬芳。鑒於篇幅所限,僅選錄兩闋聯章體長調與大家分享。

嫦娥芳鑒,神舟里,曾駕風兒拜謁。國色天姿依桂樹,一副相思嬌靨。銀漢迢迢,廣寒寂寂,知汝歸心切。光陰荏苒,欲抒千古情結。我說不要慌忙,蟾宮雖遠,電腦妝台設。辦個地球聯絡處,你我天作之合。開發能源,銀圓滾滾,再浴愛河熱。百年之後,又添新的傳說。(《念奴嬌·致嫦娥》)

帥哥你好,大函奴收悉,真是人物。一縷春風甜似蜜,體貼溫馨幸福。小憩妝台,輕描眉黛,修飾黃金屋。羞拋飛吻,芳心怦跳如鹿。曾聽織女呢喃,靈霄雖好,哪有人間篤。爾後天人合一體,正中奴家心曲。一冊唐詩,一壺家釀,一束南山菊。祥雲萬朵,權當婚宴紅燭。(《念奴嬌·嫦娥回書》)

各位請看,這兩闋長調分明就是一個神話傳說與現代文明撲朔迷離的科幻愛情故事。人類征服宇宙的偉大抱負律動在「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琴弦上,瑰麗的想像冰消雪融於「天人合一」「一冊唐詩,一壺家釀,一束南山菊」的淺望中。它不是三農題材,但它無處不閃爍著當代知識農民的鄉土情結、泥巴韻味。

我在《成就「農民詩人」的主要因素》一文中,就洞口農民詩人費世明的成長之路談了三點:一是「何當凌絕頂,才情素自信」,二是「放眼看世界,情懷向卓越」,三是「切磋嬴激賞,勝友攬如雲」。這三點同樣在我們邵東農民詩人金和耀的成長之路上得到了有力印證。祁陽伍錫學詩家在給金和耀詩集的《序》中說「身為農民,而鍾情於詩詞,須有不怕熱嘲冷諷的勇氣;須有不怕心力交瘁的毅力;須有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崇高精神。要不,寫著寫著,就會半途而廢」。這些話縱深點講就是要有充分的才情自信。自信才會百折不撓,自信才會自強不息!湖南大學邵兵教授評論和耀詩詞說「他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化作一朵朵白雲,一棵棵小草,一首首小詩,點綴人生,凈化紅塵。從而向人們展示出一個真的善的美的世界,展示出一個農民詩人半儒半商,關心國事,放眼世界的精神風貌」。農民如果不能跳出「躲進小樓成一統」的狹隘思想,如果沒有「放眼向洋看世界」的寬闊胸襟,他的詩呀詞呀能上境界嗎?伍錫學評介和耀詩詞「清新平易」,劉征認為和耀詩詞「有生活,有新鮮感,只是功力不足」,林叢龍讚揚和耀「詩作甚見功力,且富生活氣息」,黃拔荊說和耀在藝術上「雖未達上乘,然有自己的風格,且充滿泥土芬芳、純樸天然,有境有味,貴在自出。比起那矯揉造作,陳詞濫調,食古不化之篇強過千倍」,還有孫軼青、袁第銳、楊叔子、熊東遨、劉夢芙、陶傑等等詩詞界名家名人精英,都與和耀有過面晤、書信、唱酬等交往。和上世紀六十年代被郭沫若譽為「新民歌旗手」的同縣同鄉農民老詩人匡榮歸的近距離頻繁切磋,和曾是農民後在報社工作的祁陽詩人伍錫學「故事情節入詩」的交流,《中華詩詞》主編劉征語重心長的書信指導,本縣詩協老前輩邱子行、楊濟寬、張維德等的激賞……一切的正能量如春風化雨,清掃著和耀詩詞成長之路上的霧瘴與灰塵,廓開了一個清新怡神的詩詞境界,成就了一位農民的詩性人生。

綜上所述,農民詩人金和耀的價值取向毫無疑問與他的生活經歷、個性才情密切相關,也無不得益於詩詞界良師諍友的指導、建言、鞭策!

【作者簡介】何俊良,湖南邵東人。綠汀文萃網站、綠汀文萃公眾平台創始人、主編。邵陽市首屆文藝家志願者道德模範,邵東縣首屆十佳義工,邵東縣首屆道德模範。文藝評論專著有《文字的使命與力量》(201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編有《一代聯家趙健之文集》(2016年湖南地圖出版社出版)。《文字的使命與力量》獲邵東縣首屆賀綠汀文藝獎優秀獎、邵陽市第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獎圖書類優秀獎。《常人語道詩人心》獲第三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評論獎、邵東縣第二屆賀綠汀文藝獎提名獎。

顧問 鍾石山主編 何俊良 sdhjl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汀文萃 的精彩文章:

劉期貴:濃郁的梅山風情慶媒人/熱鬧歡樂,趣味橫生的民俗活動
趙超群:園丁之歌
姚起:父親睡了,從沒睡得這麼安安靜靜
姚志遠:天哥/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小說家言,看過如何?

TAG:綠汀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