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帖讀什麼-氣韻(四)

讀帖讀什麼-氣韻(四)

米芾《清和帖》

正像看一個人,一見面,「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而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出。」所謂氣韻生動,神采飛揚,只有看到了才能心慕手追。

我們在靜靜讀帖的時候,有如面古人的感覺,你會體會到古人書寫時的狀態和心境,通過這些墨跡能心靈交匯。所以,當我想讀一個帖的時候,不會找資料先學習,而是用感悟的辦法,心裡有所得再找相關資料閱讀,看看自己的體會對否。不能讓這些知識先入為主,干擾了心裡的神明。

蘇軾《江上帖》

北宋《宣和書譜》說:大抵飽學宗儒,下筆無一點俗氣而暗合書法,茲胸次使之然也。至如世之學者,其字非不盡工,而氣韻病俗者正坐胸次之罪,非乏規矩耳。大致的意思是說,知識淵博的大儒,下筆不俗的原因是因為胸懷博大,而世上的學書之人,氣韻有俗氣的毛病,也是因為胸懷不夠博大。

從欣賞者的角度來看,我們讀帖能力的高低也和學識水平有關,所以技術的學習只是開始,而學養的提升才是終身的功課。

通過書法專業學習,我們能讀懂筆法,字法,章法這些有形的東西,氣韻,神采這些形而上的部分要靠反覆的讀帖和讀書。

蔡襄《蒙惠帖》

氣韻生動是謝赫六法論的最高標準,我們不妨通過繪畫來理解書法,可能容易把這個抽象的東西講得具體化。

氣韻可以看作內在的神氣和韻味,生動則是生命力的鮮活狀態。原作和印刷品的差別就在於此,字是有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存在,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

黃庭堅《花氣熏人帖》

按照黃庭堅的定義,「」有絕俗,傳神,含蓄,味外之旨的語意。

據說,米芾年輕的時候拿著自己的作品給蘇東坡看,東坡大呼要「洗眼」,意思是讀古帖,把看到的俗氣的東西沖洗掉。可見,每個人對韻的理解高度差別巨大。

清朝人於令淓的《方石書畫》把「韻」做了分類,會幫助我們理解。

書畫以韻勝,韻非俗所謂光亮潤澤也。山谷(黃庭堅)以箭鋒所直,人馬應弦而倒為韻,與東坡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皆以氣勢挾遠韻也。韻亦不止一端,有古韻,有逸韻,有餘韻。

古韻如周秦古器,棄置塵土,經數千年,精光不沒,一旦出土,愈拙愈古,幾不辨為何時典故;逸韻如深山高士,俱道適往,蕭散自如,不受人羈;餘韻如「看花歸去馬蹄香」,「蟬曳殘聲過別枝」,豈皆出於有意?到心手相忘,若用力,若不用力,各抒胸懷,妙不自尋。

在他的觀點裡,「古韻」包含一切古物所體現出來的古拙,斑駁之美;「逸韻」指山林氣象,超然高逸;「餘韻」則指書法作品經得起長時間的品味;「遠韻」則指恢弘的氣勢。因為具體化了,初級階段讀氣韻,我們可以採用對號入座的方法。

王羲之《初月帖》

市面上的作品魚龍混雜,怎麼鑒別呢?清人劉熙載《藝概.書概》里的一段話可以作為參照。

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

凡論書,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俳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之棄也。

婦氣指環佩叮噹響,過於打扮;兵氣指劍拔弩張,剽悍驕縱者;村氣指鄙陋直白,沒有內涵者;市氣指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者;匠氣指技術的概念化嚴重者;腐氣指穢濁陳舊,啰哩啰嗦者;傖氣指粗野鄙劣,漏洞百出者;俳氣指油滑者;江湖氣指玩弄自以為是的技巧,欺世盜名者;門客氣是甘願寄人籬下,沒有建樹者;酒肉氣指佯狂使酒,對客揮毫者;蔬筍氣指索然無味者,士氣指書卷氣,有學識者。

讀帖是意識先行,頭腦里有想法才能發現,盲目的看帖,不知所以然,只會浪費時間。可能很多人把「讀帖」理解為用眼睛一遍一遍的看,其實可以多種形式的,一邊看一邊用毛筆書寫,效果更好;還可以在帖上標記出所得和發現。我的帖有些畫的「亂七八糟」,但是必須要藉助工具分析的,以實驗的方法來檢驗自己的論證是否準確。

建議一本帖可以同時買兩本,有做分析用的,有臨摹的。自己所寫的那家,只要有的版本盡量買全,對比著看。古人哪有這樣的條件啊,算起來這點錢太值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宗江書法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胡宗江書法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