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來國人最大的隱憂?答案是「富貴病」大腸直腸癌!

未來國人最大的隱憂?答案是「富貴病」大腸直腸癌!

內容速讀

當正常腸道菌群發生不良改變,即腸道微生態失調時,會增加發生大腸直腸癌風險,相關機理為透過慢性發炎、毒素、有毒代謝物在大腸黏膜細胞內活化 NF-kB 及 STAT3 等訊號路徑,減少細胞凋亡,促進上皮細胞增生,生成大腸直腸瘜肉 - 腺瘤 - 腺癌。

老化、環境及食物對大腸直腸癌發生的影響可能也與腸道微生態失調有關。通過調整食物及運動、補充益生菌有益於改善腸道菌群。

大腸直腸癌於全球癌症死因排行名列前茅,自 1990 至 2013 年,因大腸直腸癌死亡人數增加 57%。大腸直腸癌在美國癌症發生率於男女性皆排行第三,合計男女癌症死因則排名第二。中國人的大腸癌發病率雖明顯低於美國,但移民到美國的第一代即見大腸癌發病率上升,第二代已接近美國人的發病率。此移民流行病學特點提示大腸癌的發病與環境因素,特別是飲食因素密切關係。對大腸直腸癌的防治刻不容緩!

01

腸道菌群與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是經由累積多項基因及表徵基因 (epigenetic) ( 不改變基因序列卻會影響基因功能 ) 的改變,使正常大腸黏膜轉變成腺癌。約75%大腸癌病人無大腸直腸癌家族史,是偶發的。這顯示大腸癌的形成還受環境與生活模式影響。

多項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種族、飲食習慣、嗜食紅肉、肥胖、煙酒使用等都被認為會影響大腸癌形成。

近數十年來,微生物感染的致癌角色越來越受重視,推估牽涉到約兩成癌症。如幽門桿菌導致胃癌、人類乳突病毒導致子宮頸癌、B 型及C 型肝炎病毒導致肝癌,新興的概念認為腸道微生態失調會導致大腸直腸癌。腸道微生態失調會影響腸道及整體健康

腸道菌群的研究方興未艾,相較健康者, 目前有多種細菌被發現其數量在大腸腺瘤或大腸直腸癌者的腸道內明顯增多,意味著它們與大腸直腸癌的發展相關。

Zackular等設計研究明確了腸道菌群的改變是相關疾病的原因而非結果:

1. 經糞便移植於將腫瘤鼠富含 Bacteroides等致病菌叢移轉至無菌鼠腸道,會讓它們增加大腸癌生成;2. 以抗生素操縱這些老鼠的腸道菌叢,可以戲劇性地使腫瘤減少及縮小。

腸道微生態失調時可能經由幾種機轉 ( 下圖) 導致大腸直腸癌發生:1. 引發慢性發炎,2. 製造的毒素影響細胞調節或直接傷害細胞脫氧核醣核酸,3. 產生有毒代謝物。

目前關於腸道菌群致病有兩種假說:1. alpha-bugs 模型,某細菌有原致癌特性, 重塑大腸細菌聚落、改變腸黏膜免疫、驅除防癌菌種,促進癌生成。2. keystone-pathogen 模型,某關鍵病原細菌它在生態系統中占量少,但它的作用使原正常有益菌叢組成變為不穩狀態而致宿主疾病。這提示我們腸道菌叢變化而導致大腸直腸癌的過程應是動態的、多重機轉的。

02

大腸直腸癌與腸道菌群之關聯

一、老化

隨年紀老邁, 腸道菌群生物多樣性降低,伺機性病菌增量,抗發炎性菌種減少,免疫衰老使免疫功能低下, 呈現發炎狀態,提升大腸直腸癌風險 。

二、環境及飲食

環境及飲食習慣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風險可能與腸道菌群有關,如非裔美國人的大腸直腸癌罹患率比非洲本土者高。腸型與長期飲食習慣高度相關,高油低纖飲食與微生態失調有關。透過長期飲食調整,可使腸道菌群傾向健康型態。

03

修正微生態,恢復健康菌群

基於修正腸道微生態失調,恢復至健康菌群的觀點,可循以下對策:

一、調整飲食、多運動

攝取膳食纖維可增強大腸微生物製造代謝物( 主要是丁酸 ) 以抗異常增生、抗癌,運動可促進腸道健康,運動尤其加上飲食限制有益於維持腸道菌群多樣性。

二、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具抗癌作用, 其可能機轉包括:1. 使誘變物或致癌物不活化,2. 降低腸道酸鹼值,3. 免疫調節,4. 腸道菌叢調節,5. 調節細胞凋亡及細胞分化,6. 抑制酪氨酸激酶訊號路徑 。

經專業委員會

2017年初審通過

YIJIANSHEQU

功能性胃腸病數據平台

一健社區

必修

今日話題:

腸胃不適的時候,你都有哪些「絕招」調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唯爾熱心腸 的精彩文章:

夏日消暑利器:超簡單的1分鐘DIY吃了不會拉肚子雪糕的秘密都在這裡!

TAG:普唯爾熱心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