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的數學家劉徽

中國古代的數學家劉徽

說到中國古代的數學,就不能不提起《九章算術》這本書,

它大約寫成於公元一世紀,原作者是誰不清楚,但人們常常把後來為它作注釋的劉徽與它相提並論。

劉徽是三國時代魏國人,後來活到晉朝建立。他的活動區域大致在山東半島一帶,那裡有悠久的文化和豐富的物產,自古多出名士,劉傲自幼熟讀《九章算術》,成年後又進行了更深入的鑽研,對書中的問題有透徹的了解。

《九章算術》共有二百四十六個應用問題,分別劃歸為方田。、粟米、。衰(cuT)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章,體現了中國古代自先秦到東漢以來的數學成就。

可是當時沒有發明印書的方法,這樣好的書也只能靠筆來抄寫,在輾轉傳抄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另外,原書中有些解法過於簡單,有些則是近似的估計,給後人的學習和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當時知識界盛行辯論之風,三五個人聚集在一起,就某個命題提出質疑和辯解,在這種環境里,劉微特別重視推理和證明的方法.同時,他又從古代哲學家的著作中汲取了辯證思維的養料。因此,他的數學工作不僅僅限於對《九章算術》進行文字上的校勘與注釋,而更重要的是利用明確的語言結合直觀的圖形說明數學原理。他的注文往往就是一篇自成系統的數學論文,而從整體上看,分散在各章的注文又能前後照應,從而構成一個相當完整的理論體系。

圓是幾何圖形中最普通而又最完美的圖形了,因而對於圓了解到什麼程度,多少可以成為衡量古代一個民族數學水平的標誌。《九章算術》中已有圓面積的正確公式,但是沒有說明是怎麼來的。劉徽為此苦苦思索,有一次他看見石匠在加工石料,本來是一塊方石,經石匠師傅砍去四角,就變成一塊八角形的石頭,再去掉八個角又變成了十六角形,這樣一鑿一斧的幹下去,一塊方形石料就被加工成一根光滑的圓柱了。

劉徵因此得到啟發原來圓與直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於是他把一個圓周分成相等的六段,再連接這些分點組成圓內接正六邊形,然後再將每一分弧二等分,又可得到圓內接正十二邊形,如此無窮盡地分割下去,劉微認為就能得到一個與圓完全相合的多邊形,

換句話說就是把圓看成是一個邊數為無窮多的正多邊形,那就很容易把正多邊形的面積公式類推到圓.在這裡,劉徽用了一個叫作極限的數學概念,它是高等數學的基礎。

劉徽是中國古代數學家中最優秀的代表之一,他的工作正引起越來越多的學者的注意。近年來國內外出版了很多關於他的研究專集和專著,被翻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向世界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事奔騰 的精彩文章:

TAG:故事奔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