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國內頂尖學者談AI過火:最怕學校成立人工智慧系

國內頂尖學者談AI過火:最怕學校成立人工智慧系

騰訊科技訊 9月8日消息,9月6日-10日,由清華經管學院與騰訊青騰大學合作的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首期在北京清華大學正式開課。作為開課的重要活動之一,9月8日,「洞見論壇——科技o驅動成長」在清華經管學院舉行。

在本次論壇上,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Brian K.Kobilka、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以及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就人工智慧及產學研結合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討論。特別是「人工智慧究竟能否超越人類智慧」這一經典話題,引出了幾位嘉賓的辛辣點評。其中,饒毅教授甚至表示:「人工智慧的進步是有限的,把人工智慧模擬成人的,百分之百都是假的。

從左到右:錢穎一、Brian K.Kobilka、馬化騰、張首晟、饒毅、湯曉鷗

人工智慧的進步已經被誇大

近年來,人工智慧的熱度已經不言而喻。然而在本次論壇的幾位嘉賓看來,人工智慧能的進步已經被誇大了,在某些細分領域,人工智慧或許可以成為人類的助手,但要說替代人類,未免有些危言聳聽。

饒毅表示,在我們有生之年,或許可以期待像腦血管疾病治療這樣的領域得到AI的助力,但所有對思維、認知和情感的模擬都是不可能的。「我們離科幻(作品中所描述)的程度,不是差了一點,而是差得很遠。」

而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新銳企業商湯科技的創始人,湯曉鷗也不得不承認,「你聽到的名人網紅講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他開了個玩笑,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反義詞就是「天然的傻瓜(naturally stupid)」,如今一個企業不談人工智慧,似乎都融不到錢。

不過,湯曉鷗也認為,人工智慧的興起還是有一定的技術背景,一方面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帶來了數據的積累和分析數據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計算能力的升級,再加上深度學習的框架使得端到端的學習成為可能,人工智慧還是有可能在單向的應用上超越人類。他還列出了近期有可能取得突破的三個方向,分別是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以及自然語言理解。

馬化騰 戰術性的支持和幫助

「最怕中國的學校成立人工智慧系」

不久前,馬雲在貴州的大數據峰會上曾有過這樣一番言論:「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一時間引發了人工智慧對於教育的影響的熱議。

錢穎一也在本次論壇上表達了這一擔憂,他提到今年高考期間,兩台機器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分別拿下了高考數學134分和105分這樣一個案例。他表示,中國教育體制的優勢是讓學生對基本知識點有很好的掌握,基本方式就是「文科死記硬背,理科大量做題」,這種人才培養方式很可能將因為人工智慧的出現而遭受衝擊。不過饒毅卻不這麼認為,他表示機器善於考試,並不意味能夠代替人去創造。而創造性教育,必須由老師親力親為。

此外,湯曉鷗也表達了另一層擔憂,在他看來,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確有些過火,「我最怕中國的學校,再成立一個人工智慧系。」他認為,作為學生,應該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而不是什麼領域熱就去學什麼。「人工智慧是跟各行各業結合,慢慢來,去做一些原創的技術,不要一擁而上,從上到下,大家成天就是人工智慧了,那就太危險了。」

對此,馬化騰在論壇主題發言中表示,騰訊希望加大對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幾個基礎性要素的投入,並且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和各行各業、學界和研究界進行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阿里巴巴CEO張勇:阿里剛18,還有84年要走
西部數據未放棄收購東芝晶元業務:尋求蘋果注資
聯發科8月營收創9個月來新高 市佔年底將回升
監管層強制關停 中國告別比特幣交易所
有了這種新電池,再也不擔心手機爆炸了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