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生留學6年花費200萬,回國工作被開2000元底薪」,留學到底值不值?
最近留學圈又炸開了鍋,又是因為一條帶有偏見性的新聞,相信準備出國的同學都有關注這件事——「杭州女生6年花200萬留學,回國工作被開2000元底薪」,光是看到標題小More就嚇了一跳,辦公室的同事們也紛紛討論起來。前有「被開除」事件(傳送門:由新聞「美國教授開除中國研究生:我就不該錄取你!」引發的一點反思),現在又有這件事,很多同學和家長都對出國留學動搖了……:現在出國到底值不值?
小More今天就根據小林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些觀點
首先回顧一下整個新聞,原來事情是這樣:
來自杭州的女生小林,6年前就讀於杭州一所重點高中,成績中等,為避開高考,她與家人溝通選擇出國留學,並讀了當時最熱門的金融專業。而為了湊出國的學費,家裡賣掉了唯一一套房,貸款買了另一套房,因為家裡的經濟壓力,小林預計在澳洲用3 - 4年讀完預科與本科之後就回國。
做了這樣的決定就要開始準備語言考試了,然而沒過多久她就發現,出國並不比高考輕鬆,第一次雅思考試就給了她一個下馬威——只有5分。英語是她的弱項,語言課上得比較吃力,在不斷地努力下,小林第二次雅思考到了6.5分。在順利進入澳大利亞Monash大學金融專業後,卻因為一個偶然事件,導致了小林出國時間延長了2年。
原來在進入大三時,小林因為一門課程掛了科,左等右等不僅沒有等來補考通知,反而收到的了來自學校的一張勸退通知書,這讓小林一下子懵了,找到學校一問才知道,原本掛一門課並不算很嚴重的事情,但是學校寄了一份通知,請掛科的同學參加聽證會,陳述自己掛科的原因。陰錯陽差,室友把這份通知放在了不起眼的一角,導致她錯失了參加聽證會的機會。學校認為,小林的態度有問題,想要勸退她。
得知要被勸退後,小林徹底慌了,她第一時間就在心裡盤算:父母已經砸下近百萬,現在一旦被勸退,那就意味著之前的錢都打了水漂了。後來經過多方打聽,小林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只要轉學去了金融專業稍微差一點的大學,還是能拿到畢業證的。而為了保證留學的含金量,便決定讀完研究生再回國。
就這樣,小林在澳洲讀書6年,終於回了國,以前的同學一個個都變成了事業有成的白富美,26歲的小林在心裡督促自己趕快找工作,然而沒有想到一連投了6份簡歷都石沉大海,甚至在一次面試時,考官直接發問:「你除了留過學,還有其他什麼優勢么?」而另一場面試中,考官則皺眉道:「你已經26歲了,還沒有任何工作經驗?」,而最終一場,面試官更是直接:「底薪2000,其餘靠提成。」最終花了大價錢出去「鍍金」,回來卻要拿2000底薪的工資,這與小林最初的預想大相徑庭。
GIF/2K
下面我們一條一條仔細說說:
「成績中等,為避開高考,她與家人溝通選擇出國留學」
都說出國的人分兩種:一種是有夢想,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人;一種是學習平平,害怕國內高考之後無法進入好大學的人。
雖然現在大部分同學出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習,提升自我,但不可否認的是,確實也存在第二種情況的人。因為國內高考競爭太過激烈,而自己學習又很一般,想讀個好大學實在太難,於是就選擇出國了。
小More說兩句
想對這些抱有「僥倖」心理的同學說的,出國其實可能並不是你們所想的,是一條捷徑,雖然可能它暫時幫助你躲過了高考,但出國前要面對語言考試,出國之後要跟上國外的課程進度,這都是要狠下功夫的。
GIF/1K
「小林因為一門課程掛了科,左等右等不僅沒有等來補考通知,反而收到的了來自學校的一張勸退通知書」
雖然說掛科不僅在國內非常平常,在國外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雅思考到6.5分、7分,甚至更高分出國的同學,都經常會在國外的課堂上出現聽不懂課的情況,但這可並不是你掛科的借口。在圖書館、實驗室、工作室奮戰到深夜的中國學生大有人在!
根據小林所在學校Monash的官網信息,我們可以知道,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掛了一科,是不會被叫去參加聽證會的!除非你是Core(核心)課程掛了多次,即達到了Unsatisfactory Progress的程度,才有可能被勸退,以至於觸發聽證機制!
並且根據Monash的規定,當學生不小心錯過了聽證會時,學生仍然可以可以「申請重新審理」,就是說,如果你錯過了聽證會被學校勸退,只要向學校說明了原因,就可以提出複審!重新參加聽證會!
GIF/2K
小More說兩句
雖然小More也很想為所有留學生正言,但遇到這樣的同學我真的也很無奈了…自己的事情自己不上心你怪誰呢?甚至還拿室友說事,拜託!室友能幫你拿回來就已經很不錯了,還把直接原因導向室友,所以對於小林的「遭遇」,別說我們狠心,就是直接表示:一切都是自己對自己不負責造成的!
GIF/1K
「然而沒有想到一連投了6份簡歷都石沉大海,甚至在一次面試時,考官直接發問: 你除了留過學,還有其他什麼優勢么? 而另一場面試中,考官則皺眉道: 你已經26歲了,還沒有任何工作經驗? 」
首先前面的事件敘述中已經說了,小林在被Monash勸退後轉去了其他金融專業較差的學校就讀,「還是能拿到畢業證的」,可是這個畢業證已經不再是Monash大學的畢業證了!根據小林提供的最後的畢業照,有熱心網友指出,這是RMIT的畢業典禮,小More對比了一下,嗯……確實蠻像RMIT的。
小林供圖
網路圖片
其次大家注意,在面試中有考官問小林:「你已經26歲了,還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小More看到這裡覺得簡直不可思議,因為按照澳洲的政策,留學生在澳洲讀書期間的學生簽證,都是自帶2周4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的。相信很多在澳洲的同學都是知道的,並且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去實習的,畢竟這些工作經歷都是可以寫進未來的簡歷里的。
「投了6份簡歷都石沉大海」,說實話,以小林的個人情況綜合來看,投6份簡歷都石沉大海了並不算不能理解,首先Monash學習成績差導致勸退,之後轉學RMIT才得以「順利」畢業,並且在留學期間沒有任何工作經歷,除了6年這樣的出國經歷外,小林沒有其他優勢。這樣的一份個人經歷拿出來,大家平心而論,你會給小林開多少工資呢?
GIF/1K
小More說兩句
小林雖然出了國,但真的是對她起到作用了么,恐怕並沒有,而這一切還是要從她自身找原因。首先學習不夠努力,導致自己掛了科,且不說卻明裡暗裡的將責任推卸給了室友一部分,不主動找學校詢問溝通就足見小林的不負責任了;其次對課外社會實踐不夠重視,其實只要是對出國稍有了解的同學就應該知道,國外院校對社會實踐工作經歷有多重視,包括現在國內也是非常重視的。
所以如果說小林不理解為什麼有面試官質疑她並開出2000的底薪,我覺得面試官沒毛病。但這樣一個個案就能說明留學貶值么?
小More可以非常肯定的說:絕對不是!
GIF/1K
留學是一條「寂寞」的個人征途
留學可以說是讓每一個孩子都幾乎徹底脫離家庭的一次個人實踐,同學們需要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國外生活。每一個留學生可能在出國前都曾幻想過美好的留學生活,但出了國才發現現實並不那麼美好。聽不懂的課,並不友好的室友,總是找不對的教室……
留學的圈子就像一個小社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比在國內讀書更大的考驗,大到租房、工作,小到買菜、作業,都要靠自己,這些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挑戰,隨之而來的壓力也是巨大的。很多同學在這個時期會對自我的認知產生懷疑,需要同學們自己調整,這又是一個考驗。
但這些「苦難」換來的是你個人的大提升,當你學著脫離父母的羽翼,獨自去處理這些令人頭疼的問題,你的個人能力就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你的潛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在不斷提升。
GIF/1K
原來世界之外還有新世界
留學的價值其實從來都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小More還記得當初自己在糾結是否要出國讀書時,父母鼓勵的語言。當你來到國外,你會認識來自不同的過度的人,你會接觸到不同的思想,了解多樣的文化,你也會知道,「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活」。
小More自己的感觸就是:當我不斷接納這些多元的內容後,我才知道這個世界很大,大到可以容納這麼多人、這多麼文化和這麼多思想,但這個世界又是這樣的小,因為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找到與自己有共鳴的人。
GIF/1K
生活其實可以有千萬種選擇
當我們接觸到了多元的文化思想,認識了受到不同文化影響下的人,並且經歷了出國的不斷「打磨」後,這些經歷和文化積累會讓你可以更加客觀的看待問題,更冷靜的審視自己和這個世界,這種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是對你的人生有著指導性意義的。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可能會更加多面,一條路走不通,可以選擇另一條路。
雖然很多人說現在留學在貶值,但認識世界這件事,從來都不是金錢能衡量的。當然出國也並不完全就是一直美好的,它需要你比別人更努力,更堅定。
如果同學們今天看過這篇文章,心裡仍有迷茫,這裡還有一篇留學建議推給大家:留學圈摸爬滾打多年,細數留學大忌,看看你中了幾條?
要相信,每一個在國外努力的你,都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如果您有什麼關於專業的問題 可以直接留言給小More
小More會第一時間回復你的~
MoreART幫您拿到名校Offer


TAG:MoreART藝諾藝術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