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陶瓷界需要更多《鈞窯通史》

陶瓷界需要更多《鈞窯通史》

導讀:近日,河南大學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所長王洪偉歷時10年傾力撰寫的《鈞窯通史》新鮮出「窯」。《鈞窯通史》的出版,同樣對當代中原陶瓷文化,尤其是對推動陶瓷藝術創作和陶瓷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郭愛和

近日,河南大學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所長王洪偉歷時10年傾力撰寫的《鈞窯通史》新鮮出「窯」。這本190萬字的「大部頭」分為上卷、下卷和圖錄卷,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鈞窯的發展歷程。更為重要的是,這部書站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前沿理論方法對鈞窯歷史進行解讀,可謂規模宏大、角度獨特、耐人尋味。該書的出版,對整個中原陶瓷史乃至中國陶瓷史的研究,將起到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引領作用。

長期以來,對中原陶瓷藝術發展的總結也好,各類表述也好,大多是由鄉土藝人或民間學者撰寫而成,缺乏相應理論架構的支撐以及更加宏大的貫通性視野,這也是傳統文化產業特別是傳統手工業歷史研究遭遇的普遍難題。不僅如此,在許多陶瓷藝術門類的歷史表述中,通常都會延續中國通史的敘述框架和分段結構,較少觸及陶瓷經濟產業本有的歷史線索或主線。

《鈞窯通史》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通過對陶瓷產業從傳統向現代階段轉型的重新梳理,不僅可以有效延伸和檢驗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和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能為陶瓷文化產業的研究開闢新的天地,更能為陶瓷產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和可操作性建議。

《鈞窯通史》的出版,同樣對當代中原陶瓷文化,尤其是對推動陶瓷藝術創作和陶瓷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眾所周知,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陶瓷的重要起源地和傳統陶瓷產區。中國-China,china-陶瓷,世界對中國的認識,是從陶瓷開始的,因此,我們更需要做好陶瓷文化的理論研究,進而展示中國優秀傳統陶瓷文化的藝術魅力,不斷賦予其時代氣息,持續推出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於一體的優秀文化藝術作品。在這方面,《鈞窯通史》開了一個好頭。

如果有更多人像本書作者一樣,潛心於中原陶瓷歷史、文化和藝術的研究和創作,有更多卓越的專家學者加大對河南作為中國「陶瓷源」文化內涵的挖掘,深入研究中原陶瓷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與國內其他陶瓷窯址的相互聯繫等,深入對河南作為中國「陶瓷源」的研究,加大對中原「中國窯」的研究力度,中國「陶瓷源」的內涵必將更加豐富。???7(《鈞窯通史》,作者:王洪偉,出版單位:海燕出版社,出版時間:2017年4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界網 的精彩文章:

「太湖國學音樂小鎮」 文旅融合顯風情
別開生面的建築彩繪筆記
敘利亞政府軍稱以色列空襲敘化武研發中心 致2人死亡
法國創業者研發空氣凈化器 主攻中國市場
臉盲因為「看臉」少?多看臉或可緩解自閉症

TAG:視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