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上最冷的衝浪在這裡

世界上最冷的衝浪在這裡

說到衝浪,我們腦海中出現的畫面總是炙熱的陽光下,衝浪者極速穿越隧道一樣的巨浪,順便展示一身肌肉,海灘的椰子樹下,穿比基尼的美女在一旁觀賞助威。

而攝影師蒂姆·弗朗哥(Tim Franco)卻看到了另一種景象:北極圈以北幾百公里的羅弗敦群島(Lofoten Islands),下午三點半,太陽已經落下去,滿月的光反射在冰冷的海水上,穿著緊身潛水服的人駕馭著北冰洋的浪,周圍則是終年積雪的山峰。

衝浪者在下午三點的月光下歸來。

衝浪者和雪山,這種聽起來不可能的組合讓弗朗哥的照片不同於一般的體育攝影。

「在羅弗敦群島四處走動,你會感覺到寂靜是種強大的存在。」弗朗哥這樣解釋自己拍攝時的感受。

「當我第一次看到在烏恩斯塔德灣(Unstad Bay)中的衝浪者,他與周圍的雪山比起來如此渺小,這種運動與環境的錯位在我看來簡直是魔法。」

同樣受到周遭環境感染的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衝浪者。40歲的迪亞哥·馬丁斯(Thiago Martins)來自巴西,不在美國做足球教練的時候他就去各處衝浪。

「當你看到這些雪山、深谷和巨浪的威力,你會感覺到恐懼,我第一次在這裡衝浪時,心臟砰砰直跳,」馬丁斯說。

「我覺得如此渺小,害怕極了。但同時我也與自然相連接,它完全地擁抱了我。」

一位羅弗敦當地的衝浪教練享受著從冰島湧來的大浪。

在零下兩度的海水中衝浪兩三次,你的腦子就開始凍住,僵硬感從頭頂開始延伸,慢慢包圍雙耳,然後你的下巴也動不了了。

然而,即便自然條件如此嚴苛,極寒海域的衝浪運動也如黑馬一般流行起來。

來極寒的北部海域衝浪的理由多種多樣,征服了熱帶巨浪的人來此尋求新挑戰,也有人則希望遠離鯊魚——來自南非的香農·艾因斯利(ShannonAinslie)說出這個原因絕不是玩笑話。

2000年7月17日,他在南非衝浪時被兩條大白鯊襲擊,當時鯊魚咬著他的右手將他拖到水中,獲救後,他的傷口縫了30針——或許,衝浪者並未留意到,這片北部海域實際上是虎鯨的活動區。

一些衝浪者從冰海中上岸後,點起火堆取暖。

而在北極圈衝浪,對34歲的衝浪運動員蒂姆·馬特萊(Tim Matley)來說也十分新鮮。通常,他一年中六個月在澳大利亞衝浪,另六個月則在印度尼西亞,總是浪大而溫度高的地方。

他幾乎從未穿著緊身潛水衣衝浪,馬特萊第一次進入北極圈時,「看到有這麼多人在這樣的環境下衝浪,簡直有些不太真實。這裡是很美,但是太冷了,不過好在我看到了北極光」。

一位衝浪者嘗試過冰冷的海水後,在火堆旁放鬆下來。

當衝浪愛好者逐步習慣穿著緊身潛水衣站在浪尖的時候,長居人口僅15人的小漁村烏恩斯塔德也在掙扎著適應越來越多衝浪者的「入侵」。

據當地人說,現在,六月的午夜陽光中可能會有近50人衝浪,對夏威夷來說,這數字恐怕不算什麼,但在這個北極圈內的漁村,這顯然是一大群人。

在烏恩斯塔德經營衝浪用品商店的克里斯蒂安·布雷維克(Kristian Breivik)來自當地,在他看來,衝浪者肯定越多越好。

「但我們也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在向遊客提供基礎設施的同時保護自然不受破壞。」布雷維克說,而他本人則是從1988年起就在這裡衝浪。

儘管穿了緊身潛水服,衝浪者們還是需要用更為原始的方式取暖。

然而,布雷維克還不算是第一個想到在北冰洋衝浪的人。1963年,兩個挪威小伙來到烏恩斯塔德,渾身充滿了青春的無限可能性。

當時17歲的漢斯·埃伊爾·克拉內(Hans Egil Krane)已經跟著遠洋輪去過澳大利亞,由於碼頭工人罷工,克拉內在悉尼滯留了兩個月,這期間他看到了之前從未見過的事情:衝浪。

在悉尼,克拉內自己也嘗試了這種新奇活動,回到挪威之後便興奮地告訴好朋友托爾·弗蘭岑(ThorFrantzen):「人們能靠一塊板站在海浪上!挪威也有很多美麗的海灘,為什麼我們不能在這裡試試?」

烏恩斯塔德北冰洋衝浪營地的公共區域。

他們在挪威從事長途司機工作,年輕而精力充沛,由於挪威買不到衝浪板,兩個人便自己製作,將硬質泡沫塑料包在報紙內,再將聚酯樹脂和玻璃纖維罩在外邊。半個世紀過去了,他們製作的早期衝浪板還保留下兩塊。

當時的兩個年輕人也沒有緊身潛水衣,他們便穿著普通的游泳衣下水衝浪,但在刺骨的海水中,總是堅持不了15分鐘。

後來,他們在橡膠做的潛水服裡面穿上羊毛衫,現在67歲的弗蘭岑回憶當年說,「人們看我們的樣子就像是在看外星人。」

現年70歲的克拉內則笑著補充,自製的衝浪板可能更適合呆在車頂上,而不是在浪尖,不過「這樣很容易吸引女孩注意」。

衝浪者小心地將衝浪板裝回車裡。

當弗蘭岑的女兒瑪麗昂(Marion)在1991年也開始去烏恩斯塔德衝浪,當地居民依然感到震驚,並警告她:海浪危險。

然而這位北冰洋衝浪先驅者的女兒也有著與父親一樣的勇敢精神,她甚至還接手了父親的衝浪設施生意並進行擴張,甚至在2007年創辦了全球最北的衝浪競賽「羅弗敦大師杯」(Lofoten Masters),今年九月這項社交功能大於競賽的民間賽事就要迎來10歲生日了。

極光出現在烏恩斯塔德,這總是能讓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衝浪者興奮。

如今「羅弗敦大師杯」的參賽者顯然無法想像早期衝浪者拼湊的裝備:上了油的毛衣;用膠帶在腰部、袖口和腳踝固定的雨衣;清潔手套;浴帽。

同樣,托爾·弗蘭岑和克拉內他們也想不到有一天北冰洋衝浪者能穿上先進的緊身潛水衣:

帶有鈦金屬的塗層能夠留住體溫;貼身的材料則將體熱轉化成紅外輻射能量,有利於加強血液流通;高科技的縫合還能通過防水條等裝置儘可能減少冷水的滲入。甚至,你還可以在潛水衣裡面穿一件電熱馬甲。

但並非所有人都歡迎這些新發明,除了擔心高科技產品的使用壽命和昂貴价格,衝浪者也覺得過多地利用現代科技來保暖是一種作弊。

當然沒有人希望回到最初的情形,衝浪幾分鐘手就凍僵了,大家瑟瑟發抖地聚在車門處,就等誰的手回暖了能開鎖,但若是一丁點冷都感受不到,似乎也就失去了千里迢迢來到冰海的意義。

如從攝影師弗朗哥的照片中可以感受到的,在北冰洋衝浪的體驗與在熱帶巨浪上炫技完全不同。

在雪山的陰影下,人更容易承認自己的渺小;這裡的海灘上沒有觀眾,衝浪者作為人類個體與冰海發生的關係,似乎更接近世界屋脊的登山者,他們挑戰自然,但不失敬畏之心。

在弗朗哥的很多照片里,衝浪者只是一個個小黑點,在這些身影中,少了征服自然的沾沾自喜,而多了一分冥想般的沉靜。

以上內容節選自《城市畫報》9月刊

「一個假期」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故事?

將最新的城市畫報9月刊帶回家

戳下圖,加入購物車!

製作名單

編輯 仇敏業

文 周仰

圖 Tim Franco/Institude

今日主編 求漫

GIF/1K

合作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衝浪 的精彩文章:

神奇的地方,開車讓你體驗在大海衝浪的感覺
世界上最大的游輪:比泰坦尼克大5倍 有劇院可衝浪
年紀一把還想嘗試衝浪?
心疼杜少,網友:洗澡水喝不上喝海水?杜蘭特毛伊島衝浪
黃金海岸衝浪者天堂,有令人目眩神迷的水上表演,陽光下黃金海岸處處都是金光燦爛!

TAG:衝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