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超級城市之間「通道城市」東莞如何作為?

超級城市之間「通道城市」東莞如何作為?

8月18日上午,一聲汽笛鳴響,往返於中山港客運碼頭和深圳機場福永客運碼頭的深中水上巴士正式開通。這令深、中兩地碼頭直達時間縮短至45分鐘,比現有公路出行方式至少縮短一半時間以上。

水上「深中通道」航線的開通,意味著中山深圳兩地沒有直航路線的歷史結束,也令兩地通道建設時間表再次提速,但這只是開始。一旦深中通道完工,傳統地理意義上的「深莞惠」區域合作格局將打破,資源流動走向將重置。

這是一場城市品質提升的賽跑——隨著廣深港高鐵、深中通道竣工,珠三角交通一體化實現,東莞區位優勢、通道優勢將被「稀釋」。如何抓住窗口期,加快培育創新要素集聚,東莞迎來一場大考。

「超級工程」帶來的區域競爭

2016年12月28日,伶仃洋中灘這片水域打破了昔日寧靜,深中通道的先行工程——西人工島圍堰施工在這裡啟動。這意味著,自1998年開始醞釀的深中通道工程從紙上走到現實,一橋飛架珠江東、西兩岸的設想走進現實。

作為聯通深、中兩地的「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是目前珠三角「深莞惠」與「珠中江」之間唯一的公路直連通道。這條高速建成通車後,中山、珠海、江門及粵西等地區通往深圳、粵東以遠地區的過江時間從目前2小時縮短為20分鐘左右。

正因為深中通道突破了城際交通瓶頸,將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中山將這一工程所帶來的區位優勢改變,視為「千載難逢」的機遇。為此,中山部署了1400億元的交通配套工程,項目涵蓋6年內公路、港口、軌道等領域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而此時位於東莞的虎門大橋上,來往於廣州、深圳、中山等地的車輛正在高速路上疾馳而過。這條全國最繁忙的高速路,因為車輛多,經常佔據全國最堵路段榜首。可以預見的是,深中通道開通後,虎門大橋的車流量將下降不少。

「我們有一個總體判斷,未來幾年是珠三角城市群產業布局調整優化的特殊窗口期。」作為城市的主官,東莞市市長梁維東數次在接受採訪時均認為,深圳、廣州等周邊中心城市作為產業高地和創新中心,輻射帶動能力日益增強,東莞必須正視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開通後發展格局的變化。接下來,東莞應該抓住未來3至5年的窗口期,努力在新一輪產業發展中佔據先機、贏得主動。

「通道城市」是梁維東屢次用來形容東莞的一個辭彙。他認為,放在珠三角大區域來看,東莞是一個地處穗港深經濟走廊的典型通道城市;東莞本身則是一個組團式的現代化城市,在後工業化時代,這種格局很好地順應了高端產業和人才對魅力小城、美麗鄉村的追求,是參與區域競爭的重要優勢和基礎。

區域競爭的板塊正在裂變。從以往的「深莞惠」「珠中江」抱團發展,位居廣州、深圳兩座超級城市之間,如何提升東莞的城市品質和內涵,產生先進位造業的「窪地效應」,這關係到東莞與周邊中心城市聯動發展中的分工和定位。否則,高端產業和人才過境而不留,積澱不到精華,優質要素反倒因周邊中心城市「虹吸效應」而流失。

誰是「群賢畢至」的那座城?

八月酷暑,新一輪「人才爭奪戰」上演。

隨著一線城市落戶政策逐漸收緊,「北上廣深」之外,許多發達城市成為人才的「第一選擇」。一場人才流動變局悄然來到。

今年上半年,武漢、長沙、無錫、南京、杭州、鄭州、青島、大連、寧波等城市紛紛推出人才新政。除了傳統「千人計劃」等高端人才,大學生成為各大城市爭奪的新目標。從民間機構發布的人才流動榜單,可一窺上述城市快速崛起時對人才的渴求。近日,百度地圖發布《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杭州逆襲北京,成為2016年全年及2017年第一季度全國人才凈流入佔比排名第一的城市。同時上榜的還有武漢、長沙、成都以及南京等城市。在全國60個主要城市中,東莞的城市人口吸引力排名全國第五,僅次於深圳、北京、廣州、上海。報告顯示,由於地緣優勢,人口大省湖南、江西不少24歲以下的青年來到東莞工作生活。

從密集出台的人才政策可以看出,無論是千億級產業集群的打造,還是500強龍頭企業的爭奪,城市的發展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大家都在爭做「群賢畢至」的那一座城。

松山湖是東莞的創新引擎。近日,從深圳搬家到松山湖的阿志沒有外出旅遊,父親鍾情於在月荷湖畔打太極,母親每天「打卡」到廣場上跳舞,孩子將參加公益夏令營,自己也不再需要像鐘擺般每天奔波於深莞之間。偶爾周末和妻子到松山湖圖書館聽聽文化沙龍,泡泡書吧,阿志在松山湖找到了更多的幸福感。

面對高端人才與日俱增的人才結構嬗變,東莞實施人才樂居計劃,鼓勵鎮街(園區)建設人才公寓,構建分層次、分類型、多元化的人才安居模式。重點在松山湖(生態園)、臨深片區新建一批人才產權房,配建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打造高層次國際社區,解決人才的後顧之憂。

目前,以「松湖live」為特色的區域人文品牌逐漸深入人心,眾多像阿志這樣的城市「鐘擺族」如今逐漸在創新型人才社區里找到歸屬感。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關鍵就是城市品質。《東莞市關於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質的行動計劃》提出,聚焦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以規劃管理、城市更新、「兩違」整治、軌道交通建設、魅力小城和美麗幸福村居建設等為牽引,充分發揮城市規劃統籌引領作用,全面提高城市建設水平,持續推進城市規範、高效和精細化管理,提高城市的功能、魅力和競爭力,打造宜居宜業的高品質現代化城市。

到2018年,東莞的城市面貌將大為改觀。這不僅表現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邁上新的台階,經濟轉型、人才集聚與城市發展的融合度也更為契合,城市品質更好適應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的需求。

東莞的將來「天更藍、水更清」

30℃左右的高溫下,在東城牛山片區的老圍河,治水工人葉月昌躍入河道,和工友一起清除河底的垃圾、沙土。為了儘快讓河水重現清澈,他們從7月份開始加班加點,用兩個多星期完成了平時要兩個多月才能完成的工程量。

今年以來,東莞全面打響水污染治理的攻堅戰。根據行動規劃,「十三五」期間,東莞將投入338億元治水,力爭在4年內新建2800公里的截污管網,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市截污治水一體化格局,推動水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新藍圖。

面對周邊兄弟城市的競爭,東莞要留住優質資源,就必須出招更快、出拳更有力。這不僅要求東莞要積極擴大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完善醫療服務供給體系,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還需要加強大氣環境治理,加強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和修復,加快固體廢棄物治理,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

根據《東莞市關於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的行動計劃》,到2018年,生態環保基礎設施明顯完善,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實現「天更藍、水更清」,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實現均衡發展、質量更優,城市吸引和集聚人才的能力明顯提高,為東莞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夯實基礎。

城市管理者也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今年6月,東城街道成立城市管理委員會,並出台城市管理考核評比辦法,進一步打造」精緻東城和美家園」的形象品牌。「街道城管委的成立,為統籌推進城市管理、有序開展城市管理考評提供領導組織保障,將著力協調解決城市管理中的問題。」東城街道辦負責人表示,結合數字城管系統建設,街道城管委的成立和城市管理考評辦法的出台,構建了東城街道「大城管」的城市管理新體制,有效調動各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善協調機制。

「強化『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的意識,以繡花的功夫來管理城市。」在7月21日召開的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工作動員會上,東莞市委書記呂業升強調,在現有城市的空間面積不大、發育相對成熟、交通框架基本形成、濱水特點突出等特質之上,城市發展要牢固樹立全面、全域提升的概念,要突出特色、加強統籌。

三年行動計劃正引領東莞發展進入「快車道」,形成加快城市品質提升的「自動波」。

上海市規劃院設計中心董事總經理、教授級高工王嘉漉:東莞應重塑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

記者:您曾參與過南城國際商務區規劃,對東莞最近幾年的發展非常了解。在目前環境下,您覺得城市品質提升對於東莞的發展來說意義何在?

記者:目前,東莞除了國際商務局正在重新規劃,地鐵站周邊的TOD開發我也參與了,東莞的發展感覺像是躍入了另外一個層次。上海、東莞、佛山這類城市現在處於追求品質的時代,由於看到了人的需求,為了留下人才,對自身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的需求是什麼?打工者、管理者、老闆的需求不一樣,一個城市如果都能滿足他們各自的需求,他們就會對這座城市有認同感。我們以往覺得工業園區不需要大商場,但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建了兩個共40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大受打工族、管理人員、周邊居民歡迎。我們己進入產業融合提升和產城融合共榮的大消費時代,城市品質才能支撐功能和需求。要求包括綠色、多層次、綜合性、個性化和群體,如居住環境要求碧水藍天,城市功能要迎合各種高低群體,以及人才所帶來的家庭、教育、社區等種種個性化問題。人才在東莞發展,除了商業文娛消費,還會有健康休閑、交易情感和體驗經濟等需求。

記者:作為「通道城市」,東莞在與其他城市的競爭中應當如何自我提升、留住資源?

王嘉漉:城市品質提升要做好,目前來看有幾個特點。首先,品質要在可控範圍,例如TOD、CAZ、步行範圍、園區、地區社區等,這些都是在一個區域內從細節滿足需求;其次,城市品質要能改善價值感,提升土地價值、提高社區品質;此外,品質要體現風貌特色,如「一鎮一品」等。從東莞的近鄰來看,佛山北滘正在建設人才城,學習上海楊浦知識創新區的做法,採取校區園區社區三區聯動,進行綜合品質提升。

東莞是一座「通道城市」,提升城市品質要做到「有境界、有肚量、有鋒芒、有涵養」。有境界,就是在提升品質的過程中注意聯動銜接,如上海松江區與嘉興、杭州共建滬昆高速G60科創走廊,做到與周邊的銜接共贏;有肚量,就是要注重多層面的需求,並不是越高端越好,也不是「平地起高樓」拆除重建就最好,而是在現有基礎上改造、更新;有鋒芒,聯動合作並不是走中庸之道,而是要求獨立創新,東莞鎮街各具特色,要做到與主城區一同繁華;有涵養,對比起廣、深兩大城市,東莞的科技特色很明顯,AR、VR、MR產業都在發展,將科技與文化相結合能形成獨特魅力。

在東莞未來「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中,松山湖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致力於與周邊城市在科創方面的競爭;濱海新區是東莞直接走向世界的窗口,是參與到新常態下新產業新業態分工、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重要載體;中心城將作為公共服務中心和平台,是政治、生活、文化、服務、休閑中心,是城市魅力窗口,是城市歷史內涵、多元文化的載體。

城市文化內涵等底蘊方面的提升,對東莞通道式城市、轉型期城市的競爭力提升有重要意義。東莞城市品質的提升是產業和人的需求發展的必然召喚,應確立鮮明個性主題,重塑城市形象。

評論

「地緣優勢」漸弱 「人緣優勢」崛起

改革開放30多年,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傳統農業縣發展為全世界知名的製造業大市,東莞的成功之路被外界總結為獨特的「東莞模式」。其核心要素是外向型經濟主導、區外勞動力支撐、合作共贏的營商文化、務實有效的政府管理和發展創新的主動力。

東莞模式主要靠資本、土地、勞動力等傳統要素投入來實現經濟增長。在三大要素中,除資本外,土地、勞動力供給條件都發生重大變化。與粗放式發展方式相伴隨的是高排放、高污染。東莞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付出極高的環境代價。相關資料表明,東莞的環境承受力接近了極限。

隨著城市化水平的躍升、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的向前推進,東莞的社會結構不斷發生變化。新華社最近發表的《東莞工廠人力結構迎來新變化,高學歷「藍白領」增多》顯示,在機器換人時代,「世界工廠」東莞換上的是擁有國際職業資格認證的大學生「藍白領」,以高技能、高學歷為特徵的新產業工業,與機器人、機械手一起玩轉「中國製造2025」。

東莞人口結構的改變帶來對城市品質更高的需求。縱觀國內幾大經濟產業帶,區域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競爭,而人才需要高品質的城市環境。

「一輛的士不打表,就會影響高端人才的直接落地。」這絕不是玩笑話。東莞這座「世界工廠」雖然大力「築巢引鳳」,但隨著轉型升級深入推進,產業發展對核心先進技術的旺盛需求與科技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城市品質是城市內部各要素經過長期發展而形成的綜合素質的反映,包括產業經濟、基礎設施、城市環境、文化特色四個方面,體現城市的硬體實力和軟體實力,是城市發展水平和城市魅力的綜合體現,代表著城市的地位和價值。高品質的城市能夠促進生產要素的聚集,提升城市的競爭力。東莞要吸引和留住高層次人才,除了在宏觀層面實施人才引進政策,更要在教育、資源等細節上下足功夫。針對這些問題,越來越靈活的人才機制以及逐步提升的城市品質正在為東莞注入新的活力。

壓力帶來的是前進的動力。廣深港高鐵、深中通道的開通,令東莞在經濟轉型發展的壓力之上,也意識到城市價值提升的緊迫感。以此為契機,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提高品質城市形象,相信新的「不一樣的東莞」將會更具魅力。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歐雅琴

編輯:索菲亞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房 的精彩文章:

東莞「熊孩子」爬出出租屋陽台護欄 街坊拿起電鋸破門救人

TAG: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