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瀟湘原創之家‖劉花瑩 父親與酒

瀟湘原創之家‖劉花瑩 父親與酒

提示

本平台發表的原創作品,一經推出,將同時發表在搜狐網、天天快報等網路平台!

作者簡介

劉花瑩,退休中學語文教師,現供職於江華老年大學校委。為《江山文學》社團副總編,歷年來有諸多散文、詩歌、小說散見於各地報刊雜誌。

父親一輩子都喜歡喝酒。他說,喝了酒,心裡敞亮。他還說,酒壯英雄膽,會喝酒的人,豪氣。

父親長到二十多歲的時候,還沒有喝上酒。看到別人喝酒,父親很是羨慕,他在心裡發狠:總有一天,我也要喝上酒,想喝就喝!可是,父親第一次喝酒,就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在自己準備的婚床上睡了三天三夜……

祖父有兩房妻室,父親是祖父的大老婆生的。祖母生下父親不到一年就犯「月癆」病死了,留下個嗷嗷待哺的兒子,受盡了人間的磨難。當時的二奶奶是鄰縣的富商閨秀,又值風華正茂,一連生下兩個兒子和一個閨女,把個祖父歡喜得五迷三道,哪裡還顧得上貧寒亡妻的親生兒子啊!二奶奶對大房的這個兒子沒辦法親熱得起來,非打即罵,父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父親的三個舅父顧念亡姊,憐憫幼小的外甥,把父親接了回去撫養。但是三個舅姥爺境況也不如意,孩子多,吃了上頓沒下頓,三個舅母也容不下這個只會吃不會做的外甥。沒辦法,五六歲的父親又回到祖父的家裡,成了一個十足的小傭人。帶弟弟妹妹,洗衣,煮飯,挑水,家裡一應雜事都交給了他。冬天的早晨,二奶奶和她的孩子們還在被窩裡縮著,父親就得提了一家大小的衣服,敲開結冰的水面,在水塘里把衣服洗乾淨。整個冬天,手上都裂著血口子,從來沒癒合過。動作稍慢點,二奶奶就拳腳相向。父親說,好多次他都彷彿看到自己的母親在水塘里向他招手,要把他帶離這個受苦受難的世界……

父親就像岩石下的小草,頑強地生長著。

長到十二三歲的父親已是個半大小夥子,犁田耕種,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儼然一把種田好手。忙完田間地頭的事,父親還得侍候一家大小的吃喝拉撒。

命運在父親十二歲那年發生了轉機:舅姥爺同村的一個木匠到祖父家打傢具,看到精瘦的父親很機靈,有心收他為徒弟。祖父呢,不知怎麼突然良心發現,也想給這個大兒子學門手藝,於是就砍了三斤豬肉,捉了一隻雞,提了兩壺酒,讓父親拜了師。從此,父親開始了他遊走四鄉的木匠生涯。

舊社會,在我們家鄉一帶,拜師學徒有句俗話是「三年徒弟三年佣」。前三年是做徒弟,跟師父出去做事,僱主家只給師父工錢,不發徒弟工錢,只管吃和住;後三年,僱主家也發徒弟工錢,但這個工錢是徒弟孝敬師父的,一年做下來,師父視徒弟的表現,年底的時候給徒弟封個紅包,打發徒弟回去過年。而這個紅包,父親還沒來得及看看有幾個銀元,就進了二奶奶的口袋。

師父是個威嚴的人,話很少。開方、下料,自是一絲不苟,但從來不會說給徒弟聽的,怕的就是「教會徒弟打師父」:師父肚子里也就那幾招,如果全教給徒弟了,師父那三年再也沒有別的教給徒弟,怕降不住徒弟呢。講是不講,但師父的眼睛卻時時瞄著你呢,稍有差錯,隨手抄起鑿子把就給你來一下,頭上起個大包,摸都不敢摸一下的,痛得眼淚直流,還不敢當著師父的面擦掉,得趕緊轉過臉用袖子揩一下,然後裝作沒事,轉過身繼續做事。師父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材料珍貴,寸木寸料,下錯了料,你賠得起嗎?父親先是從幫師父拉墨斗線開始,繼而是拉長鋸、走短刨、長刨、鑿眼、打榫頭,父親樣樣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一年下來,父親會打整套的傢具了。其實那個時候普通家庭所用的傢具也簡單,不外乎桌椅板凳、衣櫃、米桶、水桶、火桶(類似於坐椅,桶里置一瓦罐盛木炭取暖)之類的,有些大戶人家也會做風車、水車之類的農具。

父親最喜歡的是給有錢人家做嫁妝。衣櫃、立櫃、桌椅板凳、各種箱子,甚至馬桶,一應傢具,全是成雙的。這一套嫁妝做下來,少則二三個月,多則一年半載。大戶人家家裡的食宿條件比一般的要好得多,會有一間房,雖然還是自己帶的鋪蓋,但至少不會四面漏風;吃的呢,偶爾也會有點葷腥。吃飯時,徒弟還是不能上桌,只能站在一旁,給師父斟酒,盛飯,等師父吃得差不多了,徒弟才可以舀上一碗飯,夾兩筷子菜,趕緊端到一邊去,三下兩下扒下去。

做嫁妝最見功底的是做雕花大床。有錢人家嫁女兒,床是必不可少的。床的精美程度直接關係到新媳婦以後在婆家的地位,所以一般的師傅是做不來的。父親心靈手巧,做事有板有眼,師父也就放手讓他做。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全是父親雕刻的對象。床柱、床欄、床檐各雕什麼花,父親早已成竹在胸;「百鳥朝鳳」、「麒麟送子」、「福祿壽喜」、「年年有餘」,這些喜慶的圖案,父親早已爛熟於心。一斧一鑿之間,皆是絲絲入扣。陰雕、陽雕、浮雕,手法嫻熟,刀跡清楚細密,或是圓轉,或是板直,無不出神入化,叫人嘖嘖稱讚。床的兩頭各配放床頭櫃、梳妝台,一房傢具算是大功告成。完工當晚,主家會擺酒慶賀,答謝師傅的精雕細鏤,結算工錢。席上,主人家會極力慫恿父親喝兩盅,但父親讀得懂師父眼裡「寸木寸料」的威嚴,伸出去的手又縮了回去……

十八歲上,父親出了師。拜別師父,父親獨闖江湖,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小木匠師傅。遇到有嫁姑娘的,還是請父親去打傢具。父親做的雕花大床,在送親迎親的隊伍中格外搶眼,可算出夠了風頭。結算工錢的晚上,主家照例有酒,但父親從不端杯。拿了工錢,懷裡還沒揣熱,回家就悉數交給二奶奶,自己不留下一分一文。

父親第一次喝酒,就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雖說那時祖父好賭,家中已經敗落得一貧如洗。但父親年輕時長得高大英俊,又有一門好手藝,按理找個婆娘是很容易的事。也有姑娘看上過他,但聽說家裡是二奶奶當家,二奶奶的厲害早已名聲在外,沒有哪個姑娘家願意進門就受婆婆的氣。就是我那麼能幹潑辣的母親,嫁過來還一直受到二奶奶的壓制,直到二奶奶過世才鬆了一口氣——這是後話。後來好不容易有一個姑娘願意嫁過來,倆人都到了區公所扯證了,臨出門,人家姑娘反悔了。父親愕然,也不多問,回頭又把離婚證辦了。出了門,各自回家。父親鐵青著臉回到家中,一夥等著鬧洞房的愣頭青一看不對,都灰溜溜地跑了。父親操起桌上的酒壺就是一頓猛灌,結果醉得不省人事,在自己準備的婚床上睡了三天三夜……

從那以後,父親天天都要喝酒,不喝就渾身不舒服,覺得悶,做事都沒有力氣。

父親是有點酒量的,可是他從來不多喝,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到別人家喝酒,每餐都不會超過半斤米酒。從我記事起,我就從來沒見父親醉過酒。

喝了酒的父親每天都是樂呵呵的,走路像一陣風,做起事來也渾身是勁。他還是四處給人打傢具,也帶了徒弟,但他從來不禁止徒弟喝酒,跟他的所有的徒弟都相處得不錯,所以,直到現在,他的那些已經六七十歲的徒弟們年年還要聚在一起,陪師父喝兩盅。師徒在一起做事,父親有時會扯著嗓子來二段,什麼 《霸王別姬》、《打漁殺家》,父親都唱得有板有眼,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學來的。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家庭最困難的時候,父親想把酒戒了。因為那時我們家勞力少,糧食總是不夠吃。父親在別人家做了事,也不在那家吃飯,結算工錢的時候就可以多得二斤大米一天。沒喝酒的父親掄起斧頭卻打不起精神,結果就大病一場,幾個月出不得門。母親又心疼又著急,趕緊釀了一壇上好的米酒。喝了酒的父親病不治而愈,精神百倍,從來沒有停歇過一刻,總是忙得腳不點地,為一家的衣食住行操勞著。母親說,如果有一天父親不喝酒了,可能就不行了,一家的支柱就要倒了。從此,母親的日常家務中又添了一項為父親釀酒的重大工程,每個月一罈子酒,雷打不動。

父親五十多歲的時候,停了他的木匠手藝,不再出去給別人打傢具。他說眼睛不好了,手腳不麻利了,拿了人家的工錢,做不了那麼多的事,慚愧呢!父親一輩子都是這樣,他的人生格言就是「吃得虧,扎得堆」,從來都不肯虧欠別人。

其實父親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的。那時,改革開放才開始,土地剛剛承包到戶,各家各戶都在添置農具,父親看準了這個時機,率先一步做起了農具加工,附近農戶用的風車、打稻機、水車等,都是在我家定製的。後來父親請了一班人馬,日夜加班,連供銷社裡賣的所有農具都是父親他們製造的。這也讓我們家快速脫貧致富,建起了當時十里八鄉最大的一棟青磚瓦房的大宅院。新房圓垛的那天,十里八鄉好多的鄉親拿著鞭炮來祝賀。看著滿地紅紅的鞭炮紙屑,父親笑得滿眼淚花……吃飯的時候,父親端起大碗,挨桌給鄉親們敬酒,也沒見父親喝醉。

時代變了,生活變了,父親喝酒的愛好沒變,變了的是喝酒的心情。兒女大了,各自成家,搬離父母身邊,散居在天南海北,陪在父親身邊的就只有母親和那寬敞的庭院。八十多歲的老父親患了骨質增生,佝僂著背走不了多遠,回來就嘟噥:「走了!都走了!」每年我遠道回家,父親都歡喜得不行。吃飯的時候,父親自舀出兩碗米酒,邀我喝兩口。我順從地陪著父親慢慢地喝完那一碗酒,父親滿意地看著我,笑著,微微眯著眼,一如我小時候得了獎狀回家,父親笑眯眯的樣子慈祥而滿足……父親說他現在的酒量減少了,從年輕時的一餐半斤米酒到後來的四兩、三兩,現在一天喝四餐酒:早、中、晚三餐各喝一杯;晚上睡覺前,喝一小杯國公酒。這時灶上的母親插話道「還說呢!那次胃出血,醫生叫你禁酒,你不是還偷酒喝嗎?」父親孩童地似的呵呵笑著,說,現在世道這麼好,真要好好保重身體,爭取多活十年二十年呢!

突然覺得眼裡滿是霧氣,我別過頭去,心裡暗暗祈禱:老天,讓我的父親母親再活五百年吧!

本期圖片:劉花瑩

蘋果手機長按下圖二維碼輸入任意金額

務必在添加留言處寫上自己及作者姓名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瀟湘原創之家 的精彩文章:

瀟湘原創之家‖李麗霞 木子詩詞
瀟湘原創之家‖吳忠亞 小河戀曲
瀟湘原創之家‖林舜英 父親的背影
瀟湘原創之家‖胡理娟 憶外婆
瀟湘原創之家‖劉祖賜 沒有手機的日子

TAG:瀟湘原創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