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攝影之賤的破解

攝影之賤的破解

陳建中

在中國,攝影的賤並不是攝影這個媒體與生俱來的先天之賤,也不是攝影作為社會文化媒介在價值上的後天之賤。攝影的賤是被那些所謂的高藝術所歧視之賤,某種程度上也是眾多攝影人自我的糟踏之賤。

兩年前受朋友之邀去拜訪一個退休後投身於攝影的富有人士。老人家如數家珍般地捧出他的攝影器材和出自這些器材的「作品」,使我眼睛瞪圓的是那些幾乎全新的名貴器材,而所有的「作品」只是像煙雲般從眼前飄過,除了技術上的完美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可以讓眼睛多留一秒的了。眼見其器材之精銳幾乎已無可留的升級空間,於是我建議他是否考慮可以購買一些佳作收藏和鑒賞。他的回答既出我意料之外,但又在預想之中,「我準備收藏那些攝友送我的照片,說不定哪天攝友成名了,我的東西也就有價值了。」

也是兩年前,我們這裡的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分為兩個部分的攝影展,這個攝影展的所有作品都來自於臨近一個小城的房地產商人。第一部分是他收藏的世界攝影史上的精品原作(可惜沒有一張是來自於東方的),第二部分是他自己有生以來拍攝的佳作選。這個展覽的目的是感謝他把自己所有的收藏全數捐獻給博物館(沒有任何哪怕是象徵性的感謝費),同時也是表彰他畢生對攝影作為藝術的敬仰和追求。他的所有展出作品都由博物館攝影部的主任嚴格挑選,其拍攝和製作的精美完全反映出他受自己所收藏作品的影響和啟示。

我認識一個做醫生的紀實攝影家,他把自己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專業見識和對那些在危險和無健康保障條件下的勞工們的關注融入進了他的攝影主題,他拍攝和出版了幾本有關勞工和童工現狀的紀實畫冊。他對紀實攝影的熱衷和對社會現狀的關懷不僅體現在自己的攝影項目上,同時他也關注和購買一些其他攝影師相類似題材的作品。他曾經在《紐約時報》上看到一篇介紹周海拍攝鍊鋼工人的專題,他便從周海手上購買了一批鍊鋼工人專題的照片,然後把這批照片悉數捐給了藝術博物館。

中國的攝影人和攝影家們無非是兩類,一類是窮玩,一類是奢耗。無論是前一類還是後一種,對於攝影除了娛己和娛他之外都無太大的追求。除了對攝影技術和器材的精益求精和吹毛求疵外,對於攝影作為一種社會的話語方式並不關心太多。中國有一個最流行的攝影網站上充斥最多的就是對器材技術的價值鼓吹和炫耀,似乎攝影儼然就是相機的別稱。

中國的攝影除了中國自己來關心和推介之外,世界上沒有誰還會在意它的價值和意義的,因為攝影是一個像語言一樣有著很強地域文化特質的交流媒介,對於其背後蘊藏的文化外延缺乏認知是無法評價其價值所在的。

攝影無論作為高的藝術還是低的流行文化,最主要的是需要對它的關注。除了在文化價值上的質化評判之外,攝影需要的還有價值上的量化支持。攝影的價值是一種精神的價值,是一種在現代生活中與物質價值相對等的平衡砝碼。

今年美國最流行的一句口號就是:「是的,我們能夠!」誰能決定中國攝影的價值?關愛中國攝影的每個人,是的,我們能夠!

文章選自於攝影新批評叢書《指尖上的攝影》

《指尖上的攝影》 陳建中/著

陳建中

攝影師、電視片製作人和新媒體及視覺文化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他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獲得傳媒碩士學位。他現在在芝加哥羅約拉大學傳播學院負責媒體技術並教授新聞攝影。

廣告一下:

了解相關書籍購買信息可點擊文章末尾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映畫廊 的精彩文章:

五間藏在城市一隅的客棧和民宿,等你周末來住
神奇五指山,隱藏在義大利自然遺產地中
池小寧十年祭 喇叭溝門紀行

TAG:映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