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口流動變化與城市競爭變局

人口流動變化與城市競爭變局

人口增長是一個城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中國城市化的上半場,規模巨大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使幾乎所有城市的人口都在增長。城市人口的增長,不僅給城市經濟帶來了廉價勞動力,帶來了消費人群,也加速推動了城市房地產價格上升,推升了城市的生活成本。回顧三十多年的城市化歷程,在造就中國中東部數個人口千萬的大城市之時,也帶來了「城市病」——房價高昂、人口密集、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問題。

物極必反,在城市化繼續的同時,逆城市化現象也在出現。事實上,逃離都市成為近幾年來中國反覆出現的潮流,每隔幾年便會興起一次。2010年、2013年、2015年前後都曾出現一波「逃離北上廣」的風潮。很多人在那些年前後離開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向杭州、廈門、武漢、成都等城市分散,開始尋找更適合自己、也更宜居的城市與生活方式。伴隨著這個趨勢,中國的城市化出現更加多元化的狀態,人口流動不再是從農村到城鎮、從小城市到大中城市的單向流動,而是集聚與分散兼有的多元、多方向流動。

中國的「逆城市化」雖然沒有形成主要潮流,但作為一種現象在很多城市已經出現。從城市發展歷史看,當收入提升到了一定階段,都會出現這種現象。據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的跟蹤,國內最早是老人因為健康原因而有這種流動,主要是50後、60後,他們的財產積累要好一些。但最近兩年,很多70後、80後、90後也加入這一流動,規模增加很迅速。

人口流動的多元化,使得大城市和超級大城市不再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絕對贏家,也給許多非一線城市(包括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鎮)帶來了機會。交通的便利、網路的發達、工作方式的多元化,都為人們分散化的居住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從城市發展角度看,以人口流向變化為代表的城市化多元化,使得國內各個「能級」的城市發展,正在出現不易察覺的變化甚至洗牌。對很多超級大城市來說,變化意味著人口和要素的疏解;對其他城市來說,則意味著新的發展機會。

對這些非一線城市來說,一個現實問題是:什麼樣的特點能夠吸引人口(人才)的流入呢?明代地理學家王士性曾對雲南大理大加讚譽:「樂土以居,佳山川以游,二者嘗不能兼,唯大理得之。」王士性敏銳地捕捉到了大理最為吸引人的特徵:既有旅遊所需的山河美景,也有定居所需的溫和土壤。即使放在現代,這兩點也是一個城市吸引人的核心要素,美好的環境與適應生活和工作的條件。正是因為有兩方面的吸引力,大理得以持續吸引不同國家、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們前來這裡工作、生活、定居。據大理市人民政府門戶網公布的數據,2010年大理市常住人口為61萬人;2015年底,這一數字為66.65萬人。據當地人估計,大理常住人口已達86萬人。

當然,大理是很多人追求「理想城市」的特例,大多數城市、大多數人群的選擇還要考慮其他更加常態化的因素——工作機會、收入水平、居住成本、公共服務配套、交通條件、城市消費、醫療教育、城市時尚等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構成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表現為城市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

梳理各地政府統計公報或人口普查數據可以發現,在2015年以前,國內人口流入高度集中在三大都市圈。人口流入超過100萬的13個城市,三大都市圈就佔了8個。長三角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常州幾個城市疊加,流入863萬人。珠三角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城市人口流入796萬人。京津冀的北京、天津共流入684萬人。在三大都市圈之外,人口流入集中在五大樞紐城市。據統計,流入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中,非三大都市圈的城市包括鄭州、成都、重慶、廈門、武漢等五大城市。其中,成都、重慶、武漢,是近年來GDP快速增長的明星城市,分布在長江中上游的樞紐位置,既是國家規劃中成渝都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又得益於近年來沿海產業向西轉移的東風。

在2015年以後,城市間的人口流動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北京、上海等超級大城市受房價高企、各種政策限制的影響,人口流入開始變緩,向外疏解人口和產業開始成為趨勢。以北京為例,到2020年,北京城市核心區疏解的人口數量將達到280-290萬人,北京已經開始了前所未有嚴厲的「以房控人、以業控人、以證管人、以水控人、教育控人」等措施,住房限購、汽車限購等政策將成為常態。在此背景下,一線城市的人口流出將成為趨勢。

在未來的城市化變局中,國內一些生活條件較好、經濟實力較強、城市容量較大、發展機會較多的城市,將會表現較強的綜合競爭力,在城市化的下半場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以安邦諮詢(ANBOUND)研究團隊的調研來看,地處西南的成都可能是其中的一個佼佼者。據國內一些機構發布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在「海歸」創業選擇的城市中,成都的吸引力持續增長,僅次於北京、上海,列全國第三位。而「海歸」目前所在的城市中,成都以4.6%的統計人數佔比,列北、上、廣、深之後,是新一線城市中「海歸」數量最多的城市。如果已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都,今後能控制生活成本上漲,同時改善創業環境,將會在京滬做減法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最終分析結論:在城市化的下半場,國內城市的競爭正在出現微妙的變局,人口流動多向化與城市發展的多元化,正在成為國內城市化的新特點。在這一變化中,具有綜合競爭力的城市將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人才積聚。(文章來源:安邦集團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邱泉 的精彩文章:

全球貨幣重新緊盯黃金錨

TAG:邱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