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曉晨:中國在整個國際規則制定當中只是一個「年輕人」,須謹記」單者易折

陳曉晨:中國在整個國際規則制定當中只是一個「年輕人」,須謹記」單者易折

本文大概

4700

讀完共需

6

分鐘

受訪者陳曉晨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國際研究部主任、研究員,本文刊於9月7日華夏時報網。原標題是《繼續突出共同價值觀 是加強金磚合作最根本鑰匙》。

編者按:在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受到各國高度關注。金磚合作機制前景如何?中國在金磚合作機制的發展中將繼續發揮怎樣的積極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國際研究部主任陳曉晨接受《華夏時報》專訪時表示,本次峰會使得金磚國家間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並在全球經濟治理中謀求更高地位,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依舊強調平等對待,相互尊重,同時加強人文交流合作,深化文化、教育、科技、體育、衛生、媒體機構、地方政府等領域合作,打造金磚國家合作的第三支柱,鞏固民意基礎。

陳曉晨去年曾作為中國智庫代表團成員應邀赴印度出席金磚學術論壇(即「金磚智庫峰會」),其在金磚國家發展研究領域頗有成就。

他還表示,繼續突出發展這個共同價值觀是加強金磚國家間合作的最根本鑰匙。

共同發展是五國共同價值觀

《華夏時報》:怎麼看本次金磚會議取得的成果?

陳曉晨:本次廈門峰會很重要很突出的主題,就是共同發展。因為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發展至今,全球治理機制已從應對危機轉向長效發展。

最近幾年中國推動了很多全球治理機制,從APEC到G20,再到「一帶一路」,試圖解決的都是這個問題。只有通過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共同發展,才能根本解決全球不平衡問題。這也比較有利於中國的利益。中國發展到現在,是目前世界唯一一個具有全產業門類的工業化國家,歐洲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全產業鏈,但單個國家都不具有全產業鏈,美國曾經是具有全產業鏈的國家,隨著里根尤其里根、布希之後去產業,或者去工業化,現在美國已經不是具有全產業鏈的國家,中國是唯一具有全產業鏈能力的國家。

這意味著,中國想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想造任何產品都可以,想做任何投資都可以,但這也給中國造成了一種困境,傳統的發展理論不能解釋這個現象:為什麼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資金充裕、技術相對充裕、人才相對充裕、產業鏈比較完整?中國因此有很強的對外投資的衝動,而中國主張的國際產能合作需要國際機制承載和推動,G20、「一帶一路」、金磚,都是同一個邏輯。

中國推動、營造共同發展的國際環境,符合當下中國發展階段最重要的全球金融治理的目標,但共同發展的國際環境並不容易營造。

《華夏時報》:各國訴求不一,心態複雜。

陳曉晨:確實如此。中國這次希望推動「金磚+」機制,結果還是非常好的,成功舉辦了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對話。「金磚+」的機制有利於金磚國家突出共同價值觀,這個共同價值觀就是共同發展。

五國之間確實差距很大,如何求同存異,需要很高的智慧。《宣言》當中多處體現了各方互相之間的讓步。

雖然各國內部情況都非常複雜,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結構調整,經濟轉型。雖然各國結構性改革不一樣,中國想變「輕」,印度想變「重」,巴西和俄羅斯想降低對能源產業的依賴,中國說調整是希望「走出去」,巴西說調整是希望「引進來」,各國所說的經濟調整、結構調整、結構改革內涵都不一樣。但結構改革都會面臨內外複雜環境,這個共同點把金磚五國團結起來。中國結構改革要走出去,巴西要引進來,正好對上,反倒是可以合作的共同點。

而且各國經濟周期步調不一致,各自和西方國家間關係不一致。金磚到目前仍是強調經濟合作優先,各國間在政治互信、地緣政治等方面還有一定分歧甚至有矛盾,有的時候甚至矛盾會引發潛在的衝突、對峙。

集體崛起是全球經濟新趨勢

《華夏時報》:金磚合作機制發展到今天,形成了當今世界經濟的亮點,這個亮點是否反映了當今世界發展的大勢或者某種時代邏輯?

陳曉晨:新興市場國家集體崛起,這是一個大勢,集體崛起的背後,是充分發揮了各國的人口結構、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優勢,以及各國互相之間有意識的、主動加強經濟合作,尋求所謂「南南」即發展中國家內部經濟的互補與合作。

另一個大勢,至少在經濟,尤其在金融領域,仍然是美元的周期主導。金磚國家這艘船能開多快,走的是否順利,航向如何,受到「風」——美元周期很大影響。一般認為,金磚概念提出,一直到金融危機前後,是一個「順風周期」,美元下行,大宗商品上行,國際資本流出美國,湧向金磚國家,帶動了這幾個國家共同繁榮。

當然這背後有一種過度繁榮,比如這幾個國家共同的特點是:資產價格較高。自從2011年左右出現美元「逆風周期」,如何還能加強金磚各國的合作?這是當下金磚各國所面臨一個很重要的挑戰,這次「金磚+」機制其實是應對這個挑戰的解決方案:擴大範圍,合作其實更多。

長期來看,金磚國家所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集體崛起,需要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這仍是一個大的趨勢。

《華夏時報》:對中國而言,這種邏輯或趨勢的價值是什麼?利弊如何把握?

陳曉晨:金磚各國「抱團取暖」,這句話可以更深入地,或者更具體地去理解。

最近幾年,無論做研究或是參與很多國際重要的談判,確實看到,雖說金磚五個國家間多少都有一些矛盾,有的矛盾甚至很大,比如中印之間,但到了國際場合卻發現,大家還是共同利益挺多。

中國是西方國際體系的後來參與者,其他國家都比我們參與早,俄羅斯從近代以來,南非、印度、巴西從殖民時代以來就開始參與國際體系。中國在整個國際規則制定當中還是一個「年輕人」,這些國家全都比中國更有經驗。所以中國如果作為一個國家發出自己的聲音,當然現在世界也很關注,但是容易「折」,金磚五國共同發出一個聲音,有利於中國分擔風險、反對和質疑。找到更多的夥伴跟中國一起推動中國關心的利益,這有利於中國在國際場合為自己爭取利益。

說句實在話,我們一線實際談判的人員不少年齡比印度、巴西、南非同行們小10到20歲;他們都比我們熟知國際場合那套規則。這反映中國現在作為一個大國,而且作為一個經濟體量第二大的國家,軟性實力還有待加強。

加強互信是合作的良性基礎

《華夏時報》:金磚機制或者金磚精神經歷了一個十年,到第二個十年,金色不褪,其良性基礎到底是什麼?

陳曉晨:很重要的一個基礎就是互信,要加強互信,包括政治互信,也包括人員之間的互相理解和了解,這塊是個短板,尤其人文交流、智庫交流,都是短板。

各國領導人定期開會,解決問題,而且是多層次、寬領域,這一機制實際上給了各個層次人員互相交流很大動力。最近我們團隊重點研究的就是金磚國家電子商務合作,我覺得這塊確實成效很顯著。因為有了這些機制,每年這幫人會見至少一次,通過見面之後各種各樣的洽談,包括很實在的業務洽談,都會幫助金磚國家之間的發展。比如電子商務方面,中國的阿里、京東,包括騰訊,在金磚五國受到不同程度的認可。尤其在俄羅斯,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支付手段上,支付寶已開始在俄羅斯落地。

另外,金磚國家相互的貿易投資比重還很低,但增量上已經很大,這個底子已經打好,新開發銀行已經建立,而且現在已經有了20多個億的項目,這個項目其中也有兩大特色,一個是非常強調綠色環保、綠色發展,另一個是大力推進本幣結算、本幣債務,比如人民幣綠色債券。

在政治安全合作方面,也已有了不錯的基礎,而且金磚各國還通過政治安全機制能夠初步解決互相之間的分歧,對整個國際事務有了更強的聲音。

比較實在的基礎、框架已搭起來了,但裡面的內容還需大力填充。

《華夏時報》:雖然有你剛才說的這些基礎,但金磚各國間會面臨什麼難題?

陳曉晨:各國的差異性極大。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有一句話:金磚五國像來自五個不同星球一樣,我覺得這個比喻很貼切。我的一個實際體會是,智庫就算是各國最有學問的一群人了,但很多時候幾乎對各自的情況不了解,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未來需要克服的一點。

《華夏時報》:對所謂金磚機制的中國印記,你怎麼看?

陳曉晨:中國對金磚的態度很現實的,強調平等,中國不希望不應該也沒有能力獨大,獨大既不是中國的意願也不合乎中國的能力,不符合中國的利益。這點中國一直在強調。當然客觀上確實中國經濟體量秒殺其他四國,而且從產業鏈、價值鏈上,也比其他四國所處的位置更高。但中國為什麼仍然去抱著平等的理念,以平等的姿態對待其他四國?因為這有利於中國在國際社會上贏得更多的朋友,通過這些朋友,對中國的共同發展內外利益有更多的促進作用。

另一方面,中國越來越扮演資方的角色,其他四國某種程度扮演勞方或者資源輸出者,中國也需要在平等的旗幟之下去協調各自矛盾衝突。

突出共同價值觀是加強合作的根本鑰匙

《華夏時報》:剛才你的分析談到了繼續合作,代表和順應了某種世界大勢,體現了某種邏輯,而且繼續合作也存在很多良性基礎,同時也有一些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應該有些什麼樣的相應戰略謀略?如何更好地駕馭機制,使之對中國國家利益產生更多好處,同時也會對全球經濟產生良性推動?

陳曉晨:第一,我一直主張突出共同價值觀,繼續突出共同價值觀應該是加強金磚國家間合作的最根本鑰匙。

第二,無論金磚五國內部,金磚五國之間,還是金磚五國對外,都面臨兩個挑戰或兩個任務,就是改革和開放。各國都需要進一步改革自身的經濟結構。各國改革的方向不一樣,有的甚至相反,但改革是共同的任務。各國在改革不符合現實、不公正的國際經濟金融治理機制和改革其中不合理之處等方面,有很大的共同性。這也是金磚各國共同利益之所在。

同時各國互相之間都面臨開放的任務,開放會促進各個產業之間的權衡,滿足各個內部之間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

第三,這次廈門系列峰會很重要的內容是繼續突出創業創新,這也是中國國內非常關注的議題,中國也希望通過創新把中國的創新與世界的創新,尤其與金磚這些國家的創新聯動起來,然後讓中國的創新具有更多的世界性。

這樣的話,從13億人的創新,至少變成30億人這麼一個體量的創新,最終其實希望變成全球的創新機制,希望中國的創新創業也能夠走向世界。中國的新動能經濟,能夠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解決方案。

《華夏時報》:中國的戰略思維或者具體的實施步驟,有沒有需要協調的地方?

陳曉晨:下一屆金磚峰會是南非主辦,南非主辦毫無疑問第一是突出非洲,第二是突出中小微企業、社會經濟和非正式經濟,第三是南非作為金磚五國體量最小的經濟體,它會對開放與民族產業的保護之間有更多的平衡。中南兩國在三個方面都有很多共同點。

首先,共同致力於非洲經濟發展。非洲工業化,這方面今後中國還需大力推動。而金磚其他國家,尤其印度、南非和巴西對非洲的經營也有悠久歷史,這方面應推進合作,可能在具體企業上競爭在所難免,中國企業之間還有互相競爭,所以我覺得還是合作大於競爭。非洲議題,某種程度上,中國是「外來戶」,南非才是主人,所以到非洲去投資,找一個「地頭蛇」,有時候是有利的。

第二,中小微企業、社會經濟方面的發展,可以更多交流,如何促進小微企業,包括社會企業的發展,這也是中國需要繼續探索改革創新的領域:看看南非怎麼做,加強對南非的研究,研究南非的中小微企業、社會企業、非正式就業對整個社會、經濟,包括政治的影響。

第三,中國海外投資需要加強和東道國之間的平衡與聯繫。中國很多企業有一種很不當的看法,「我有錢,到地方就是我說了算。」要記住,中國是怎麼一步一步走來的,現在中國確實很多企業有錢了,希望到海外去投資。前段時間已出現了過熱的狀況,出現了很多問題,尤其跟東道國之間的問題。要更多了解東道國,了解如何與東道國政府、法律、勞方、社區、環保更好地協調。海外中資企業這方面還有很多課要上,政府近期的一些措施有利於讓海外中資企業冷靜冷靜,以便往更良性的軌道上發展。

請關注人大重陽智庫書系之《金磚國家:新全球化的發動機》(中、英、俄、葡語同時出版)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rdcy2013)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集團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億元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旨在把脈金融,鑽研學術,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大眾。人大重陽聘請了來自 10 多個國家的 96 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與 30 多個國家的智庫開展實質合作。

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個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被中國官方認定為 G20智庫峰會(T20)共同牽頭智庫、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處、「一帶一路」中國智庫合作聯盟常務理事、中國-伊朗官學共建「一帶一路」中方牽頭智庫。2014年來,人大重陽連續三年被選入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推出的、國際公認度最高的《全球智庫報告》的「全球頂級智庫150強」(僅七家中國智庫連續入圍)。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大重陽 的精彩文章:

羅思義:西媒批金磚「失色」 中國為什麼還要開金磚峰會?

TAG:人大重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