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大詩人黃庭堅的信:您有寶貝遺落在土家山洞中
尊敬的黃老先生:您好!
早就想給您寫這封信,您有一件寶貝忘記在鄂西土家山洞中了!917年來,土家人一代一代虔誠地守護著,然而,您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過,翻遍了《黃庭堅全集》,也不見這個寶貝,可見,您一定是遺忘了。
還記得宋朝紹聖年間嗎?您已五十多歲了,卻遭到權臣奸佞的排擠,被貶到窮鄉僻壤的涪州為官,一呆就是五年。大約是被貶的第二年吧,您到巫山看望做縣令的弟弟黃嗣直後,途徑建始縣城,受到土家官民的熱情接待。
第三天,您遊玩到縣城邊的石通洞,只見洞高四丈,寬達五十餘丈,洞底平坦似壩,洞壁岩石若丹,洞內細流如樂,洞外翠鳥如歌。您特別欣喜,覺得這就是現實中的世外桃源。
一時間,您百感交集,詩興大發,揮筆在石壁上寫下「涪翁」兩個大字之後,一氣呵成,留下了您的墨寶,讚美石通洞的好詩:
古木蕭蕭洞口風,
昔人曾此出樊籠;
崖前況有涓涓水,
好滌塵襟去效翁。
晚輩斗膽猜測一下,您寫這首詩時的心情,一定是對官場的爭權奪利、爾虞我詐十分厭倦了,萌生出效仿先賢陶淵明,衝出樊籠,返歸自然的念頭吧!
就在您題詩後70年,又有一位雲遊老詩人也在此題詩,其中兩句是「手杖青藜訪奇古,岩間妙墨識涪翁。」
土家人永遠記得您留在這裡的寶貝!清朝道光版《建始縣誌》:《石通洞》,作者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以及《施南府志》均有相同記載。
最後,請您放心,您的題詩岩刻,已經成為土家人的文化遺產,雖然歷經千年,字跡模糊了,但這件文化寶貝卻在土家人的心裡越來越清晰!


※「一代網紅」蘇東坡!才情世無雙!
※練習書法需要悟性,其次是堅持,而比堅持更重要的是什麼?
※細觀|同是《苦筍貼》,懷素和黃庭堅各具迥異的書寫食材
※圖解北宋第一網紅:原來你是這樣的蘇東坡!
TAG: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