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設計行業凜冬將至?其實是虛構戰勝了現實

設計行業凜冬將至?其實是虛構戰勝了現實

相信大家最近都有被知乎上的一個問題刷到,如果沒刷到就算了,因為本文不是針對這個問題展開的,而是針對整個設計行業,所以涉及面會比較廣,且耐心看我道來。當初看到這個問題,我簡單的做了個解答,但是後來靜下心一想,發現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類似事件了。之前某大廠 UED 部門負責人講的關於「設計師面向 UXD 或是 PD 崗位的發展趨勢」之類的文章也是刷爆了各大平台。所以我總結了一下行業里發生的這類大事件:一部分無所事事的人才,為了讓自己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人,嘩眾取寵,帶頭宣揚表層複雜而實際不是那麼回事的「概念性話題」,影響大眾的認知。為什麼這類事件會被這麼多人關注?因為人,是一種很容易被影響的物種,而影響他們的還是他們之中比較不錯的那批人。因此,每次出現這類話題時,總會有一段熱點期,讓大部分人在那段時間裡過得心慌慌。如果你想繼續做一個容易受到別人影響的設計師的話,那麼這篇文章可能不適合你;而如果你想成為有思想的設計師的話,那麼就好好看看這篇文章,因為它或許會衝擊你的價值觀。今天我就來說說,為什麼會有以上這些事件的發生,以及如何避免被其影響。想像的共同體

其實人,一直活在虛構之中。當然,我說的虛構不是現實中的實物,而是信仰。過去,人們信仰神明;現在,人們信仰宗教。如今,更多人又在宣揚人文主義(也是虛構品),我們一直活在這些所謂的虛構出來的世界裡。公司虛構出來的最大信仰,就是「願景」。每當你跟領導說到加薪這件事時,只要領導開始對你聊夢想、談人生,那就是在虛構一種信仰,而容易被影響的人,就是思想程度不高的人。有人說如果對方說的是對的呢?如果對方是對的,你就不會有想要加薪且被其聊夢想的這種情況發生了。虛構概念性話題,也是同樣的道理,人們喜歡包裝自己以獲取更大利益,而包裝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虛構行為。為什麼改變的一直是什麼 UED、UXD、UXC、ABC 這些所謂的亂七八糟的稱呼?職責真的改變了?有人說:對的,涉及面廣了。那我想問:如果涉及面這麼廣,那這些稱呼的終極演化版是不是都會變成 CEO ?去年有一篇「設計行業凜冬將至」的類似文章,熱度高的不行,說是 UI 最後的轉化會有四個方向:技術型UI、產品型UI(PD)、交互體驗類UI(UXD),還有個什麼忘了,當時被各大平台轉載,被各界人士推崇,就連行業內的各個資深人士都無比信服。然後我查了下這篇文章的出處:國內最大的設計培訓機構之一(什麼名字我就不說了)。這不就是虛構出來的一種產業?目的無非是營銷。就跟某些大廠自我包裝,提升其在行業內的地位是一樣的道理。在歷史上,那些真正優秀的人,都是虛構這種信仰的人。而信仰是我們的生存的支柱,它支撐著人們找到方向,努力的活下去,這種信仰有時候對人本身沒什麼益處,可是你卻沒辦法擺脫它。可能你會覺得信仰這件事很可笑,那我舉個栗子打一下你的臉。你用 iPhone 么?反正我是可以離得開安卓,離不開 iPhone 的。古人信仰神明,跟我們現在信仰蘋果又有什麼區別呢?同樣有人對神明只是敬畏,沒有到瘋狂的地步,這跟現在的普通粉與 NC 粉是一個概念。虛構的力量有效的組織起了一批人,這就是開頭說到的:一群無所事事的人,虛構了一個場景也是一種信仰,告訴你這是以後發展的趨勢,而有些人非常相信且願意被影響,所以導致了這麼一個熱點事件。《未來簡史》這本書里說的很明確,歷史的演化就是「虛構擊垮現實」的結果,這是一個必然事件。問題就在於:你是虛構出那個世界的人,還是活在別人虛構出來的世界裡的人而已,而大部分人,都是後者。最大受害群體:設計師

為什麼我強調最大的受害群體是設計師呢?因為虛構信仰這種事一直存在,而互聯網的發展,讓我們走在了時代的最前方,而「設計」,本身也是目前國內發展最為澎湃的一個產業,中堅力量發展並不穩固,因此最容易受到影響的人,就是做設計的人。他們會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這樣做對么?因為問的多了,就出現了一群人來告訴你:跟著我這樣做才是對的。這類人既收穫了粉絲群體(侍奉者),又創造了一種個人品牌(信仰)。然而沒有人告訴他們,這種信仰是有問題的,導致侍奉這種信仰的人群逐步擴大,讓帶頭者有效的組織起了一批人,證實了這種「虛構體」的存在。我舉個栗子,讓各位更容易去理解這件事。類似於一個設計師,寫了一篇關於 table 切換線條長短粗細原理的文章,到最後說明了線條長短粗細與頁面內容的數量有關。如果這篇文章閱讀量很高,大家就覺得真是這樣,所以之後也這樣去設計 table 切換,導致所有人都跟隨這個潮流去做。但有思想的人就會明白:這只是個人觀點,你不能說它錯,但至少不是對的。所以我建議:設計師不要太相信這種主觀意識極強的內容,影響自身發展。(笑點:像這類文章,我一天真的能寫四公斤。)有人說:如果不跟隨時代的潮流去發展專業能力,就會遇到瓶頸。而事實正好相反,跟隨時代的潮流去發展專業能力,反而更容易遇到瓶頸。至今,我所認識的牛人設計師里,沒幾個會去學習新出的軟體是怎麼使用的,他們腦子裡想的是,怎麼解決實際問題。在設計行業,暫時還沒有「大勢所趨」這個概念,只有「合不合適」。這裡我再引出一個栗子:將一本幾十萬字的書拆解成幾千字的文章或 20 多分鐘的音頻,能學到什麼?答案是:什麼都學不到。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那就少看別人主觀分析且片面的觀點,更別關注行業里時常出現的概念性話題,這些東西對自身發展沒有好處。設計師要做的是:解放自己

聊到這裡,其實已經差不多了,之所以加了這一節,是因為看到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覺得有趣,所以寫下來跟大家探討一番。一直以來,人們都覺得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任何工種,唯獨不能替代藝術創造者。然而書中指明,已有實驗能夠證明:藝術創作也是可以被替代的。就連考古這種需要具備各種人文知識結合的冷門產業,也是可以被完全替代的。科技公司之所以沒有這樣做的原因是:成本太高。他們認為不值得花費太多資金去研究這種收益極低的產業。然而藝術創作就不同了,它可以節約大量成本,創造極具價值的產品,所以無論是阿里的「魯班」,還是 google 的「智能插畫」等系統……都指明未來的創作也將被人工智慧化。前面我說的雖然都是藝術,但是如果連藝術都能被智能化了,那更何況是設計呢?設計是基於企業訴求與明確化目的的情況下進行的創作,在這個大前提下,想要讓人工智慧做出一件符合人們預期的產品,是不是就太簡單了?前陣子我在「知識星球」(小密圈)里也提到類似話題:目前國外的新聞產業也已經非常智能。你看到的各類新聞已經不是你該看的,而是你想看的。簡單說就是:你搜索後產生的結果,由大數據進行分析之後自動產出此類文章推送給你。這個「自動產出」有兩種:一種是平台找撰稿者快速寫出;還有一種是機器智能合成。是不是很有趣?說這些不是為了用來打擊各位的,而是結合上面說的,來告訴大家:不要再局限於設計行業去聽別人說一些無關緊要的概念性話題了。有事沒事多看看歷史、哲學、心理、經濟等等。在現有的基礎上,除了提高專業能力以外,更多的應該是擴展自己的知識面。現在的設計師競爭力已經不是「技法是否精巧」或是「會的技能有多少」了,而是知識儲備的問題。有人說:人們學習歷史是為了預測未來。其實不是的,學習歷史,是希望了解的更多,在未來能有多一個選擇罷了。所以你說設計產業真的凜冬將至?讀懂這篇文章的人會才明白,我們急需要做的,是解放自己。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這些人說的概念性話題,對自己來說根本就不值一提。小結

這篇文章說了三個要點:

虛構信仰這件事情一直會存在,當然不僅限於設計行業,生活處處有虛構;

要成為優秀的設計師,務必少看熱點與概念性話題,解決當下的任務、公司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解放自己,別局限於設計行業,多了解其他知識面,多看看書,想想它們之間的聯繫,也許你想知道的答案,一直都存在,只是你沒發現罷了。

如果你消化不了,那我總結為一句話:上班好好工作,下班好好看書。這篇文章的內容,是我在看了《未來簡史》這本書之後的所思所得,再結合最近發生的事情所寫下的。我知道雖然自己說了這麼多,但是這個現象也還是會一直存在,畢竟我不是什麼影響世界的人,我只是希望能幫助到那些願意改變自己的人,僅此而已。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獃獃U理 的精彩文章:

TAG:獃獃U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