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東江移民大搬遷 湖畔何處是我鄉

東江移民大搬遷 湖畔何處是我鄉

站在美麗的東江湖湖畔,望著眼前豐收在望的桔園,資興市白廊鎮江口村吳家組村民王老伯感慨萬分:30年前,東江大壩蓄水,肩挑手扛忙搬遷;30年後,憑著一雙手,荒山變果園。王老伯的家也從「一窮二白」,變成了現在這座漂亮的小洋樓。

1986年8月2日,隨著東江大壩重達240噸巨型鐵閘的落下,奔騰的東江被攔腰鎖住,一壩鎖東江,高峽出平湖。隨之而來的,是庫區11個鄉、67個村、466個村民小組的近6萬移民舉家搬遷、離別故園,開啟了開荒拓土、重建家園的步伐,譜寫了一曲曲自強不息、催人奮進的讚歌。

2017年7月7日,湖南省首個水庫專題移民博物館資興市東江移民博物館正式開館。該博物館歷時5年打造,是為紀念資興東江大壩關閘蓄水、東江湖庫區6萬移民搬遷而建,旨在留住湖底鄉愁,弘揚移民精神。圖為博物館內懸掛的東江大壩油畫。

東江移民博物館講解員介紹:資興24萬農業人口,其中有近6萬移民,絕大多數安置在資興本市,這在全國是罕見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家「六五」重點水利工程東江水電站開始建設,當時只有22萬多農村人口資興市(縣級市),搬遷安置了6萬東江移民。經過三十餘年的艱苦努力,資興市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樂得業、能致富」的目標,創造了「北有安康,南有東江」的移民工作典型經驗,是中國特色移民的一面旗幟。

「東江移民大搬遷積澱了豐富的移民文化,凝聚了忠誠擔當、無私奉獻、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移民精神。」圖為東江移民博物館展出的油畫,表現當時移民中的場景。

為了更好地留住湖底鄉愁,弘揚移民精神,興建了東江移民博物館,讓6萬東江移民有自己的精神歸宿和文化家園,同時也打造資興又一張靚麗的文化旅遊名片。圖為東江移民博物館展出的油畫,表現當時移民中的場景。

走進東江移民博物館展廳,可品味東江庫區淹沒前夕「彎彎曲曲水,重重疊疊山」的汩汩鄉愁,可目睹6萬東江移民演繹「舍小家、為國家」的英雄壯舉,可聆聽移民群眾「青石板上建家園」的創業故事,可感受新時代移民堅守「有樹不能砍、有礦不能采」的生態情懷,可品讀「水天下、霧境界」的大美東江湖。圖為東江移民博物館展出的油畫,表現當時移民中的場景。

東江移民博物館講解員介紹:為了解搬遷移民需求,資興市成立了70多支移民幫建工作隊,派遣1000多名黨員幹部進村入戶,調查摸底。」郴州市政府副巡視員陳敏說,綜合各類情況,他們確立了就近易地、進城購房、投親靠友、跨鄉集中外遷、跨鄉自主擇址外遷5種搬遷方式,滿足庫區移民不同需求。

由此,資興市結合新農村建設和旅遊產業發展,統一規劃、設計了75個集綠化、美化、凈化和管理規範化於一體的集中安置移民新村,打造移民新家園。

據悉,如今的東江湖區,一棟棟移民新房掩映在綠樹叢中,水歡魚躍,瓜果飄香,遊人如織。東江湖已是國家5A旅遊景區,資興也成為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zhang200y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藝攝影 的精彩文章:

三合村農民曹老伯,月工資二千五 住三十萬小洋樓
探秘「伙婚」二姐妹嫁三兄弟的奇特原始婚俗
板梁古村再現「周禮古宴」,彷彿穿越千年
美女小販湯河泉邊賣雞蛋,一年可賺二萬塊
店老闆說 不臭不要錢,引來外地遊客大膽品嘗

TAG:張藝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