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板藝春秋—梁厚民先生做客《歡樂群英會》上

板藝春秋—梁厚民先生做客《歡樂群英會》上

9月7日晚,多位曲藝界人士發文稱,以一段《奇襲白虎團》而家喻戶曉的著名快板藝術家梁厚民先生,於2017年9月7日19時許,在京因突發心臟病醫治無效,享年七十六周歲。

梁厚民先生是河北玉田人,生於1940年。從小喜歡文藝,曾演過笛子及簫獨奏、民族舞蹈、評劇、京劇、話劇、山東快書、相聲、快板、快板書等。1963年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地質系。先後在北京農村文化工作隊、北京文工團任演員。1969年在北京曲藝團任快板書演員。1985年拜師高鳳山。1963年至今,以快板書為主要擅長曲種。現為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北京曲協理事、崇文政協常委、北京大學中文系兼職教師、北京對外友協理事。

日前,由石家莊小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長城曲藝網聯袂打造的精品廣播節目《歡樂群英會》完成了最新一期人物訪談專輯的錄製,著名快板書表演藝術家,快板三大流派之一高派高鳳山前輩的弟子梁厚民先生做客節目當中,講述了自己從一名熱愛文藝的少年逐步成長為快板書名家的人生歷程。

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小樓提出了一個讓很多人疑惑的問題,那就是數來寶、快板兒和快板書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有哪些區別?據梁先生介紹,鼠來寶一般是指解放前兩個人的打板兒說唱,兩句一轍,同轍同聲,而快板兒有時候是一道轍,有時候可以變轍,發展到快板書則更強調故事性,更注重刻畫人物、塑造人物,梁先生強調自己表演的是快板書。

梁厚民先生出生於1940年,河北玉田人,家裡從商,祖父精通醫術,喜好京東大鼓,父親能笛擅蕭,加上住家天橋附近,使梁先生從小不僅受到家庭當中藝術氛圍的影響,同時有機緣接觸各種老北京的民間藝術形式,又加之學校給了年幼的梁厚民登台表演的機會,更讓他對文藝的興趣與日俱增。那時的梁先生京劇、評劇、話劇、民族歌舞、武術都有涉獵,而令他最為痴迷的還是快板,大學期間為了向自己的偶像李潤傑先生求教他曾經三赴天津,每次都是隆冬時節,那是交通不便,因為父親不支持,沒錢買火車票,只能偷偷騎自行車去天津,十幾個小時的車程依然擋不住梁先生的熱情。

1967年,梁先生創作的《奇襲白虎團》問世,可是當時嚴酷的政治環境卻讓這個段子整整沉寂了5年,梁先生只能在親朋好友面前表演,不斷徵求大家的意見揣摩修改,直到1972年才正式搬上舞台。這段作品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影響,新華社向全國播發,廣播里能聽到梁先生的聲音,報紙能看到梁先生的照片。

然而名聲大了也有了爭議,由於融入了一些其他姊妹藝術的元素,有些同行對梁先生的表演風格提出質疑,不過這些並沒影響梁先生對快板書藝術的執著探索,他繼續創編新段子,優秀作品不斷問世。1985年他拜師高鳳山先生為師,2003年和2011年他兩開山門收下十幾名入室弟子,他還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擔任客座教授,受過他指點的專業演員及快板愛好者不計其數。

此番梁先生做客《歡樂群英會》還為廣大麴藝迷,尤其是快板愛好者帶來了一份厚禮,這就是由他精心創作的新書《板藝春秋——梁厚民快板書選集》,書中收錄了梁先生創作的六十段快板作品,可謂梁先生一生創作精華畢現,不僅具有實用意義,同時極具收藏價值。

提起我的師父傅永昌,曲藝圈的同仁老師大都知道,特別是山東快書行當里有他不可或缺的位置。

上世紀50年代,山東快書風靡大江南北,享譽部隊內外,是文藝宣傳的輕騎兵、突擊隊,今日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至名歸。正如京劇的青衣行當有梅尚程荀各領風騷一樣,山東快書作為一種成熟的曲藝形式也有許多不同流派。業內流行一句話「高派的架子,楊派的口,於派的詞」 。

傅永昌(1907-2000)是於派四頁板快書代表性人物,原籍山東聊城傅家莊,後遷平陰縣東阿鎮北張庄,出身曲藝世家。父親傅長泰,山東落子名家。傅永昌九歲隨父習唱山東大鼓,學得《北宋》、《隋唐》、《大破河間府》、《陳三兩爬堂》等諸書。他學兼快書、大鼓,既繼承了山東快書最初的擊節工具四頁板,又精心研究京劇鑼鼓經的名稱、用場、強調變化,經過反覆敲打磨鍊,用四頁竹板打出緊急風、慢長錘、鑼鼓三件、鳳凰三點頭、鬥鵪鶉等精彩板套兒,並把它豐富發展,形成一種獨具魅力的伴奏工具。

傅永昌又把鼓詞中複雜具體的故事細節、生動傳神的文學手法融入快書內容中,極大地充實了作品的容量。因身材魁梧、聲音洪亮,又充分發揮大鼓講究字字入耳的特點,表演質樸粗獷,幽默風趣,肯賣力給書聽,從而在他的演唱區域中,贏得了聽眾贈送的雅號「傅大回頭」 。

傅永昌生平低調做人,故藝術口碑雖佳,門戶卻甚冷漠,學生數量不多,登門求藝不少,拜師的門徒只有1人。包括於傳賓再傳弟子,於派快書全國不超過二十多人。經過幾十年歲月消磨,於派快書瀕臨失傳。就拿我來說,也不能只靠這一點來維持生計。

無論是四頁竹板這種奇特的擊節工具和打法,還是傅永昌豐富多彩的文本(詞) ,都是老輩上百年、老藝人幾十年積澱的成果。傳統藝術是積累創新而成的,成功費艱辛,毀棄只一旦,如果於派快書的擊節工具和表演文本消失在歲月中,想再恢復是萬難的。這篇文章的寫作是出於對師門的尊崇、對藝術的珍惜,希望能夠繼續發揚傳統,為山東快書百花園中添一朵奇葩。

高、楊兩派唱山東快書用鴛鴦板作伴奏工具,傅永昌則使用四頁板(亦稱四塊瓦) ,傅永昌使用四頁板的板套靈活多變,有「開場板」「鳳凰三點頭」、「緊急風」、「鑼鼓三件」、「慢長錘」、「鬥鵪鶉」等。「開場板」是靜場用的,藝人們為了招攬聽眾就讓來到現場的聽眾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在「開場板」擊打中的「鳳凰三點頭」是板套的靈魂部分,是用在氣口過門的伴奏,其根據不同的唱詞節奏,快慢打法也有講究。

「緊急風」 ,就是用在緊急關頭的板點,比如「打虎」片段中,描寫老虎出現時的情境,就用此板點製造、烘托氣氛。「鑼鼓三件」 ,在表演中富有戲劇性的段落中用此板套,使表演豐富多彩。「慢長錘」 ,源自京劇鑼鼓經,演員走圓場或大過門時用。如《打虎》中,「武老二抖擻精神往前走,邁步上了景陽岡」這一句,用「慢長錘」伴奏就把武松從容大度的氣概勾畫出來了。

因此,每一個板套的使用都是有講究的。借用播音主持技巧專業術語「要合文意,順文勢」 。四頁板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板套是傅永昌先生一生鑽研獨創的傑作,親臨現場會有悅耳動聽賞心悅目之感。

詞:絕非虛名

傅永昌的「詞兒」之所以好,經得起推敲斟酌,具體有以下特點:語言細膩豐富,寫人狀物形象細緻、生動傳神、別具匠心。第一,通過適當的剪裁使內容更加集中,以「打虎」這個段子為例吧,如果從店中喝酒說起,是一種處理方法,而傅永昌的「打虎」是另一種處理方式:

武松正然往前走,

忽然想起事一樁。

俺武松適方才到了酒店裡,

俺拿著好酒當飯湯,

一連喝了十八碗,

十斤牛肉全吃光,

又喝了二十四碗麵條子,

光饅頭吃了兩台筐,兩台筐。

酒家再三對我講,

他言說「三碗不過岡, 」

俺武松喝了三六十八碗,

我看看過過山岡又何妨?

把武松在酒店裡喝酒的情節通過回憶一筆就過,此處用倒敘的手法處理,是與其他流派不同的地方。其次,他的描寫細膩,不管是人物、動物場景形象均有細膩的刻畫;比如說對武松模樣的描寫:

只見他,沿邊的氈帽頭上戴,

渾身穿著青衣裳,

腰裡緊扎皮挺帶,

薄底短靴綠衣鑲。

手裡提著齊眉棍,

小包袱斜背肩膀上。

你要問來的哪一個?

他就是打虎的英雄武二郎。

對「老虎」形象描寫是這樣的:武松照著對面仔細看:

嚯!這隻老虎真不瓤!

左右兩耳分陰陽,

頭大項短尾巴長。

身上的斑花沒有數,

虎爪一伸把人傷。

嘴賽盆口牙賽劍,

兩眼一瞪放豪光。

上山踩碎幾盤玉,

下山驚得百獸忙。

昔日馱過漢光武,

劉秀封他獸中王!

氣氛的烘托渲染到位,老虎未到而風先到,這先聲奪人的方法體現以詞見長的特點。後面這兩句把流傳民間的傳說故事,旁徵博引運用到書中,更加生動傳神,更具文學性。唱詞還對武松心理描寫細緻入微:

哪一個打死這隻虎,

陽谷縣六班的督頭讓他當。啊?

武松觀罷明白了,

真有老虎把山岡,

暗暗地埋怨武老二,

你做出事來太猖狂,

適方才,酒家說的凈實話,

好不該,冷言惡語把他傷。

有心回到酒店裡,

恐怕人家笑斷腸。

「呦!大個子,回來啦?

你沒到崗上去逛逛?

住店你到別處去吧,

俺這個地方沒閑房。」

要被人家說幾句,

你說窩囊不窩囊? !

人:藝德長存

傅永昌生平低調,求藝人絡繹不絕,從不拒授。那時山東省文化局(廳)專派學員從濟南到泰安跟師父學習,濟南曲藝團的團長趙福海、魏務良,山東省藝術研究院的李東風都會打四頁板,現都是藝術家。

常聽師父說,「說書不好學,非下苦功不行。干這個先得有個好人品。人品好了,藝術也就隨之高了。原因是大家都願意幫你,給你提建議,幫你出點子,藝術就越來越成熟了。 」這,就是現在提倡的藝術工作者要「德藝雙馨」 。記得師父給我說起過相聲大師馬三立他的為人品格,「那是一流的。 」

我是1983年被招收到泰安市文化館學習曲藝藝術的,有山東琴書、河南墜子、皮影、西河大鼓、山東快書。那時候學生們大都來自基層,生活上不寬裕,授課的老師們經常給我們十幾個學生買些肉來改善生活。那時我記得肉6角1分錢一斤。師父有一次對我說,「武兒,跟我去市場去買些肉給你們添點兒油水」 。我說不用,您也不寬裕。「你們年輕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當我提著肉回到文化館時,同學們興奮的同時也都心裡酸酸的,大家都知道師父那時也是挺困難的。

從師父這裡,我領會到藝術工作者的人格追求和藝術追求是無盡的。

精心遴選,每日推送,歡迎打開微信,搜索公眾號「長城曲藝網」,更多精彩,不見不散。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城曲藝小編 的精彩文章:

憨厚幽默的李文華
一對「火檔」——相聲名家於寶林、馮寶華
袁闊成:評書的藝術技巧

TAG:長城曲藝小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