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宇宙和超弦理論之爭的深度思考:不可證偽的理論可信嗎?
「所有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偽性,不可證偽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理論。」這是著名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著作《猜想與反駁》中提出的概念。可證偽性指從一個理論推導出來的結論(解釋、預見)在邏輯上或原則上要有與一個或一組觀察陳述發生衝突或抵觸的可能。波普爾認為判斷理論(命題)是否科學的標準是:Falsifiability(可證偽性)。
但是在今天,就已經有很多理論讓人左右為難了。如多世界詮釋是一種假定存在無數個平行世界,並以此來解釋微觀世界各種奇特現象的量子論詮釋,其優點是不必考慮波的坍縮。這種思想「優點」就是剔除了人的主觀因素,繞過了「塌縮」和「觀測者」。
而哥本哈根詮釋不認為波函數除了抽象的概念以外有任何真實的存在,我本人在今天以前是非常認可這一點,因為它同時還可以用量子原理較好的解釋意識的起源和機制。而多世界詮釋允許觀察不到的現象也有可能存在,在思想上就「先驗的」決定有觀察不到的存在,這一點和我們已知的哲學觀很像(如唯心或者唯物,都是先驗的設定某種存在,而把人的感應放在次要的位置)。
所以會回到最初那個悖論:觀察不到,又怎知存在呢?
再說一個例子:超弦理論。當今可以說分成了兩大派別,一派是堅持不可證偽的理論不是科學理論,而另一派則說對手是波普爾的跟屁蟲。哈佛大學教授皮特·蓋里森(Peter Galison)指出雙方爭論的核心:「這是一場有關物理學本質的爭論。」
宇宙學家喬治·埃利斯(George Ellis)批評弦理論說:「最讓我恐慌的是,若不能通過實驗檢驗的理論可以成為科學,那麼科學和裝神弄鬼的廢話,或者科幻小說也就沒了區別。」
瑞典物理學家霍森菲爾德 (Sabine Hossenfelder)說:「『無需實驗證明的科學』,這個名詞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支持弦理論的一派不甘示弱,宇宙學家肖恩·卡羅爾(Sean Carroll)就在他的推特上寫道:「我們不可能提前預知什麼樣的理論可以正確描述世界。」緊接著,他又寫道:「只有缺乏哲學素養的科學家才會把可證偽性奉若聖經。」
斯坦福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倫納德·薩斯坎德(Leonard Susskind)發明了一個新詞「Popperazzi」來諷刺扯著波普爾虎皮的科學家們(「Popperazzi」可譯為「波普爾的跟屁蟲」,「azzi」或「razzi」為表示「跟蹤者」的詞綴),依他來看,那些人都把科學想得太簡單了。
我在之前很多文章中經常重複我的幾個判斷,這些都是我個人對人類群體性意識和群體性意識形態進化的總結(有的人可以不相信):
人類主流認知體系(意識形態)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與作為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系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可以說,人類主流認知體系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時期)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人類意識進化史,也就是人類認知進化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意識進化的不同階段性產物。
從最初的應激反應形態到條件反射,再到人類智力,我將意識按進化層次分成了三個大類。人類的意識包含了這三種形態的全部。人類智商的基礎是產生意識信息的量子比特存儲能力,以及建立在存儲能力之上的量子(比特)糾纏網路,這個糾纏網路具有腦全息特徵,這是腦全息理論起作用的深層次機制。腦全息理論是當今很多知名科學家研究的結果。
我認為科學(應該是科學理論,這裡按照習慣用語做縮寫)是群體性感應信息的意識工具化,這句話的意思有幾點特彆強調:群體性,感應信息,意識工具化,科學包含這三個關鍵詞,缺少任何一個關鍵詞,都不是科學。
我認為感應信息就是波普爾所說的可證偽性的來源。
這是我的一個判斷,但是會有一個問題,有可能人類具有感應能力的極限性,包括人類發明出來的感應工具也有極限,人類永遠無法突破某個感應極限,即使是藉助工具,也感應不到。所以,思維上或許可以認為有無窮小的存在,科學上永遠不可能感應到有無窮小的存在。
所以又會回到最初那個悖論:觀察不到,又怎知存在呢?
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意識工具與意識觀念倒掛」形成的。意識工具化可以描述我們的經驗,但是工具的構件有時卻不能與傳統經驗一一對應,需要反過來重新更正或者顛覆傳統觀念。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如狹義相對論時空觀就是意識觀念化與意識工具化矛盾下的新生的理論。早在愛因斯坦之前,經驗的數學工具化早已出現,如洛倫茨變換,人們以傳統的時間與空間的觀念對此十分不解。愛因斯坦則以實驗(經驗)事實為基準,改變了時空觀,可以說是已經實現對經驗的意識工具化之後,再反過頭來對工具的「構件」進行重新整理(即相對論時空觀),以適應意識工具化的結果。
隨著人類認知的突飛猛進,這種意識工具與觀念倒掛現象會越來越加速,關於倒掛我有很多文章論述,最終將會明白,所有的科學理論中的「觀念」部分其實和哲學觀念、宗教觀念本質並無區別,也可以說不用考慮、忽略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按照這樣分析,未來,可證偽性將變得不再重要。當然,也可以將將來這些理論不認為是科學理論,而就是解釋感應的意識工具。如果將來以此意識形態為主流,則實際上突破了今天的「科學時代」(今天的科學時代是相對於過去的巫術時代、宗教時代、哲學時代而言的),人類在意識形態上實現了突變。
我認為未來50-200年內,關於「意識」的理論突破將帶給人類顛覆性變革,不僅僅是人類生活生存方式突變,更有可能是人類的主流意識形態會發生突變式飛躍。關於「意識」的理論突破從某種意義上說,比大統一理論更為重要。意識理論的突破可以更深層次揭示人類從古至今,乃至以後主流認知形成的意識形態,如巫術、宗教、哲學、數學、科學以及對感應信息的再認知。每一個主流意識形態都對應著人類不同的時代,如宗教時代、哲學時代、科學時代,未來的純感應信息時代(純經驗時代)。意識理論的突破可能會在理論和技術上帶來人工智慧跨越臨界點,並且越來越飛速的超極限邁進。人工智慧會結束掉科學時代,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純經驗的時代(也可以叫純感應信息時代)。
人不用再去解決「工具與觀念倒掛」這種惱人的現象,因為在新的時代,人們已經早已明白,原來的科學觀念,只不過和更古老是宗教沒什麼不同,人們更關心的是感應信息以及人工智慧做出來的「思維工具」的可靠性。
科學就是群體性感應信息的意識工具化,科學中的「感應」和「意識」兩大塊內容中,感應信息的延伸實現了工具機器化(實驗儀器、觀測設備),從而人類進入到科學時代。還有一個就是意識工具的機器化,未來超級人工智慧或許能實現這一點,人類的認知模式將會出現一個新的突變。實現從科學模式到純經驗模式進化。也就是說未來將再次進入到純經驗時代。
純經驗時代(純感應時代),意識工具僅僅是作為類似今天的文字上的觀念而存在的,人類之所以相信這樣的意識工具,因為它可以解釋感應,但它或許不能證偽,這同樣很重要,也是值得相信的理論。另一方面,在當今的世界上,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數學是宇宙真實性的基礎,而非人類思維的工具。這種觀點進一步認為,在數學上可以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會在各自獨立的宇宙中發生。或許數學上的存在就可以認為是真實的存在,而無需考慮感應(可證偽性的來源),這本身也是根據不完全歸納法總結出來的「感應」,方法論上的東西也是值得相信。
總結:不可證偽的理論,只要邏輯上可行,就值得相信。因為未來,這樣邏輯上可行但不可證偽的理論就是類似今天科學觀念的「範疇」。未來的人類社會,已經超越了科學的意識形態,進入到純感應的意識形態。
這裡不是否定可證偽性的根基,而是今天科學的兩大塊內容,其中的感應實現了機器化,而意識同樣實現了機器化。今天的科學觀念未來根本沒有存在的空間,已經由機器化意識工具代替。
在未來,觀測不到的存在對於人類來說同樣認為是不存在,即使它真的存在。但是意識工具是無罪的,意識工具也不必承擔起預測感應的任務,意識工具不同於今天的科學理論,把將來的意識工具理解為今天的科學觀念就明白這一點了。
本文由探索貓原創,版權所有。探索貓已簽約維權騎士,版權所有,違權必糾。歡迎直接轉發。


※沃爾瑪160萬個抽屜櫃含致命風險!這款皮炎平恐致青光眼!美國緊急召回兩款日用品
※常用10大中美重要證件更換攻略!快查查你證件有木有過期!
※美國自來水疑含93項致癌物 居民喝後染病!快查你家的水是否安全
※中國式父母被2017全球教育報告4次點名!送孩子上學不應該?
※來美帝後一認硬幣就頭疼?紙幣硬幣大科普!再不會分不清啦!
TAG:北美省錢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