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外名校學生,為什麼花那麼多時間做公益?

國外名校學生,為什麼花那麼多時間做公益?

與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高考不同,要想拿到國際名校offer,除了一份漂亮的學術成績單,課外活動、比賽獎項等各種軟實力也要一較高下。這當中,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公益活動尤其不可忽視。

那麼,什麼樣的公益活動受到名校青睞?

擔任學校文藝活動的主持人,或者負責組織校內外體育比賽,到孤兒院或敬老院做慰問表演,在國際性會議中擔任義工等等,這些聽起來都不錯,但是不會給招生官留下什麼深刻印象。

打動招生官的公益活動應該能體現學生的領導力、毅力、公益精神和創造力。

通常常春藤院校希望申請者具有領導力,也就是說,你不只是參加某個社團,最好是社團的領導或是自己創建了社團,並體現出領導力;耶魯大學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哥倫比亞大學更看重申請者踏踏實實為自己的社區做志願者,而非捨近求遠。

如果你是社團的負責人,為學生謀福利比組織比賽更能體現領導力。

「廁所姐」的故事

美國女孩Ivy在高中時是學校的志願部部長。當時學校的衛生間常常不安放廁紙,發生了不少學生忘帶廁紙的人間慘劇。Ivy萌生了為學校衛生間裝備免費衛生紙的計劃。

一開始,Ivy籌劃在全校募集資金,但是民調顯示,同學們並不樂意為此捐款。之後她把目光投向了回收廢棄塑料瓶,尋求與學校的環保社合作。但是發現學校早已進行了對塑料瓶統一回收的工作,回收的收入也另有他用。

經過一系列內部政策申請和外部拉贊助,終於有一天,學校里的所有衛生間都安裝上了帶有廣告盒的衛生紙。

在為自己申請大學的時候,Ivy自稱廁紙姐,以「My Toilet Paper Complex」這個吸引人眼球的題目,以及幽默輕快的筆調,侃侃而談這個爭取「最基本的人權」的鬥爭過程,最終獲得了全美排名第九的文理學院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的面試官Andy的認可。(摘自留學網)

如果你投入社會公益活動,就要每周定期去敬老院陪伴老人,長期擔任博物館講解員或殘障機構志願者,而不是只做一天的志願者。

敬老院里的「小王子」

2017年奧克蘭國際學校AIC優秀畢業生代表之一Zhiyuan Xie,不僅熱愛打羽毛球,每周六都會去CHTOnewa退休村當志願者。

他很喜歡《小王子》書中的一段:狐狸對小王子說,「對我來說,你只不過是千千萬萬個普通男孩中的一個,我對你來說也僅僅是一隻狐狸而已。你不需要我,我也不需要你。但是,如果你願意馴服我,那麼我們之間就會建立彼此需要的聯繫。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而我,也將成為你的唯一。」

Xie同學說,這段話深深地觸動了他,人和人之間彼此的需要,才是價值的體現。

「我感覺自己扮演著橋樑的角色。這些退休老人們漸漸和社會脫節了,但其實他們非常渴望被重視,他們需要了解時事新聞。通過志願者活動,我不僅能將自己知道的新鮮事兒告訴他們,也從他們的友誼中收穫了很多。每周六的早上,看到他們期待的眼神,被需要的滿足感就是最大的回報。」

Zhiyuan Xie已經拿到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京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摘自中文先驅)

能夠結合自己的特長做有創造性的公益活動,是最好的加分項。

溫暖全世界的襪子

兩年前,15歲日裔少年Kenneth Shinozuka的發明令他成為TED講台上的明星。

Kenneth Shinozuka的爺爺幾年前患上老年痴呆後,發生過夜間走失的意外。雖然有驚無險,但全家人特別是負責照顧爺爺的姑姑此後無法安眠。

一天晚上,小肯耐看到爺爺下床時,腳跟接觸地面的瞬間,一個靈感閃現出來:何不在爺爺的襪子上裝一個感測器呢?

肯耐花了幾個月時間,學習編寫APP並嘗試許多材料,終於發明了帶有感測器及相關手機應用APP的襪子。他採用電子墨水列印出薄膜感測器,和普通襪子一樣柔軟舒適。當爺爺下床時,感測器能監測到體重帶來的壓力,並將信號發送給看護人的手機。這樣,姑姑就不用一整夜擔心而不敢睡覺。

Kenneth Shinozuka將自己的故事搬上TED講台,觀看次數超過155萬,並且在中學畢業的最後一年,就拿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轉自TED)

聾啞孩子們的大樹

北京中學生Steven愛好體育和科技,在北京殘聯下屬的一家聾啞兒童機構參加義工活動時,Steven感到可以為這些盲人小朋友做更多的事情。

他先是做了一個關於「肢體運動與遊戲在兒童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然後設計了一套可以跟盲人小朋友們一起做的遊戲。之後,Steven號召學校籃球隊的成員們一起加入這個提升聾啞兒童教育質量的公益活動。

活動通過與孩子們的溝通、遊戲,幫助聾啞兒童對生活建立信心,並對自己的能力進行開發和再認知,幫助他們成長。

Steven在申請書上描述,「曾經孩子的一個擁抱就會讓我不知所措,但是現在,我滿身爬滿了小孩子,看著他們依依呀呀快樂的樣子,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值得依靠的大樹。」

最終,Steven收穫了他夢想的卡耐基梅隆工程學院的錄取書。(摘自留學網)

因此,那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社會活動未必能得到名校青睞。因為在西方的價值觀當中,參加公益是具有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體現,重在關注弱勢群體、倡導環保理念,「雪中送炭」遠遠重於「錦上添花」。

紐西蘭人非常熱衷公益活動,只要用心付出,都能找到需要你的地方。

全國460萬人口中,有100多萬人長期在社團、醫保、環保、體育、宗教、動物保護等各個領域從事志願者工作,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幾乎每個人,都參與過衣物捐贈、社區互助、慈善募捐等等公益活動。

(Long Bay公園裡的心形石頭上,

刻著每位捐建者的名字)

2010年總部設在倫敦的「世界慈善基金」對全世界153個國家、95%總人口的抽樣調查中,以捐款、付出時間做義工和幫助陌生人三項指標為準,紐西蘭與澳大利亞並列榜首《2010年世界捐助指數》(World Giving Index),美國排名第5、英國第8、中國第147(倒數第4)。

對小留學生來說,從事公益活動不僅有利於申請好學校,更重要的是增強社會責任感、積累實踐經驗。

不要覺得奇怪,孩子在家裡碗都不洗,留學紐西蘭之後卻愛上做義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紐西蘭中文先驅 的精彩文章:

美景和彩虹,這才是紐西蘭的正確打開方式!
川普式「政治正確」:終結DACA,把燙手山芋扔給國會
80萬人夢碎!特朗普正式決定廢除童年入境暫緩遣返計劃
「工黨預算117億黑洞」激辯:究竟誰在放屁?
奧克蘭也有過唐人街!快收好這張我們的「記憶地圖」

TAG:紐西蘭中文先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