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東尼·葛姆雷 我至今所有的努力,都在於探索如何在簡單的靜止中表現生命的存在

安東尼·葛姆雷 我至今所有的努力,都在於探索如何在簡單的靜止中表現生命的存在

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

對安東尼·葛姆雷來說,雕塑的真諦在於靜默,而我們人類才是運動。這位以雕塑、公共藝術見長的藝術家並不是製造戲劇效果,而是為情感製造一個可以棲息的巢穴。在英國蓋茨黑德,在澳大利亞西部,在德國庫克斯海港……一尊尊冰冷的雕塑見證著風吹雨打,潮漲潮落。除了那靜默以對的鋼鐵金屬,滿載著安東尼·葛姆雷想要給我們傳達的:「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現形式,而是生命的真實歷程。」

01

誰是安東尼·葛姆雷?

1950年出生

1968-1971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研究考古學、人類學以及藝術史

1971-1974遊歷土耳其、塞維利亞、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家,在印度和斯里蘭卡學習佛教相關知識

1973根據印度的遊歷,創作《沉睡之地》、《形態》

1977-1979創作《陸地、海洋和空氣》,為之後一系列作品的雛形

1979開始職業藝術家生涯

1980創作《床》,首次表達了「尋找身體」的意圖

1981-1989創作「鉛塊模子」系列作品

1987創作《生長》

1989起,持續進行與世界各國接觸的雕塑項目《土地》,先後在巴西、墨西哥、瑞典、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展出

1991《學會思考》,美國查爾斯頓舊監獄(藝術家和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1994獲特納獎

1995-1996丹麥海寧的Kunst美術館以及丹麥胡維德桑德《分配》,通過當地的報紙、電視、電台,邀請人們參與,將人放在一個量身定做的、僅能容納下自己身體最小化空間之內——相當於建造一個小型建築,然後將這些建築放在一起,形成一個虛擬的城市

1995維也納市中心廣場《臨界物質》

1995-1998英國蓋茨黑德《北方天使》

1997《Another Place》

從德國庫克斯海港開始、並延展到挪威、奧地利、美國等其他國家和地區,葛姆雷從自己的身上倒模製成了100件真人大小的鑄鐵雕塑,每一件身高189cm,重約650公斤,然後將它們散落在利物浦的克羅斯比海灘、長達2英里的範圍之內

1999獲倫敦南岸視覺藝術獎

2002-2003《走進澳大利亞》

邀請當地居民,掃描全身三維建模數據合成數碼雕塑,做成51個鑄鐵雕塑,安置在鹽湖之上(藝術家和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03在廣州與350名象山村村民合作製成《亞洲土地》(藝術家和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07獲伯恩哈德·海里格爾Bernhard Heiliger雕塑獎

2009倫敦特拉法加《one&other》

邀請當地民眾站在廣場的雕像底座上擔任雕塑,每位參與民眾擁有1小時時間,該項目共進行了100天(版權Antony Gormley官網)

2010《地平線場》

2010-2012,大地藝術景觀裝置《地平線之域》

100個真人大小的鑄鐵人形雕像,佔地150多平方千米。位於澳大利亞福拉爾貝、格州高阿爾卑斯山(藝術家和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12獲大林獎

2013獲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

2014被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授予爵士頭銜,獲大英帝國勳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2015《人類》

103個真人大小鑄鐵人形雕像,義大利佛羅倫薩美景堡(藝術家和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16常青畫廊(北京)展覽「屯蒙」

2017龍美術館(西岸館)展覽「靜止中移動」

02

你只需要感受屬於你的感受

在安東尼·葛姆雷看來,靜止與沉默是雕塑與生俱來的特質,而西方藝術中試圖通過雕塑表現動態的做法消弭了雕塑的本質,將漸漸走向死亡。2016年,安東尼·葛姆雷在北京的常青畫廊用一池天津港取來的海水和北京昌平的紅土,打造了一個自然力的世界,也在《Hi藝術》的年度調查中,被嘉賓票選為「2016年度個展」之一。當代藝術收藏家李蘇橋如此表示:「對大部分不了解藝術圈的旅行者而言,安東尼·葛姆雷的雕塑的意義也許不是我們常提的藝術史的承前啟後的地位,它更多的是在喚起人們對人類精神世界的單純思考,永遠孤獨地面向大海的身影、漲潮時被淹沒的身體、長期浸泡在海水中鏽蝕斑斑甚至布滿綠藻的雙腿,特別容易讓我們在碌碌紛忙中獲得片刻的安寧並撫心自問: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我們將去哪裡……」

《臨界物質II》 60件真人尺寸大小的鑄鐵雕塑 尺寸可變 1995(作品照片版權歸屬於安東尼·葛姆雷工作室)

9月9日,「安東尼·葛姆雷:境之中的移動」在龍美術館拉開序幕。早在正式亮相前,這個展覽就被業內看作是「安東尼·葛姆雷在中國最重要的展覽之一」,涵蓋了裝置、雕塑以及繪畫,無一不呈現了藝術家在過去四十年間思考的核心主題:身體即空間,空間即物體。

龍美術館「安東尼·葛姆雷:境之中的移動」展覽現場

03

藝術的意義在於交流生存的感受

對安東尼·葛姆雷來說,藝術歷程即為生命歷程。大展頻繁、獎項繽紛,歸根結底最為重要的還是作品。而每聊起自己的作品,他必如數家珍。在2012年白立方畫廊的個展「Model」上,安東尼·葛姆雷曾如此表示:「我的生命旅程經歷了1980年的「房間I」、1987年的「房間II」、1989年的「大澳洲沙漠」,1995年的「園地」、2007年的「空間站」以及最近的「艦」,而現在我走到了這裡,《Model》。」

白立方畫廊「MODEL」, 2012(版權Antony Gormley官網)

「藝術的意義在於交流生存的感受。」安東尼·葛姆雷不僅是傑出的藝術家,更是一位善於思考的哲學家。「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現形式,而是生命的真實歷程。我盡量避免將經歷與表現形式相連,雖然很多人將這樣的連接稱為藝術。其實它是不是藝術並不重要,問題在於你如何表現生命存在本身。我至今為止所有的努力都在探索如何表現生命存在本身,如何在靜止中表現生命存在。」

在近40年的雕塑生涯里,葛姆雷從未放棄探索人體與空間、意識與身體的關係。作為最早獲得特納獎的當代藝術家之一,盛譽之下,安東尼·葛姆雷生活低調,創作活力始終積極。「我很高興得了特納獎,但比起獎項,我更關注自己的創作。」從《北方天使》到《地平線》,從蠻荒之地到繁華都市,葛姆雷一次次地探索著人體感受與空間的關係,試圖在藝術中追尋人類存在對於自我以及自然的意義。

《地平線之域》(漢堡) 200×2490×4890cm 355鋼,鋼螺旋股線電纜,不鏽鋼網(安全網),木地板,表面塗層:螺絲和聚氨酯樹脂 2012(藝術家和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曝光》 2560×1320×1850cm 鍍鋅鋼2010

第6屆弗萊福蘭景觀作品,荷蘭萊利斯塔德市永久裝置(藝術家和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09年,葛姆雷擊敗翠西·艾敏、安尼施·卡普爾獲得了在倫敦Trafalgar廣場第四展示台上的展覽權。作品《One&Other》一度成為年度最熱的公共話題之一。

2009年的《one&other》,安東尼·葛姆雷邀請當地民眾站在廣場的雕像底座上擔任雕塑,每位參與民眾擁有1小時時間,該項目共進行了100天(版權Antony Gormley官網)

近年來,安東尼·葛姆雷的諸多作品越來越強調與公眾之間的互動關係。對此他說道:「這些作品的意義正在於觀眾如何通過它們去感受自己的存在。我的作品就是用來參與的,是觀眾的感受塑造了這些作品。我傾盡全部努力試圖將藝術變成一切新行為、新思想、新感情的誕生地。」 將人類生存的體驗從千篇一律的表現形式中解放出來,還原其無法被描述、被重複的原生狀態,葛姆雷說他希望他的雕塑,是這些脫離了闡釋的純凈體驗的棲息所。

《走進澳大利亞》 鐵合金,鉬合金,銥合金,釩合金,鈦合金 2003

51個元素取材於51個西澳亞孟席斯的本地人,,為第50屆佩斯國際藝術節製作放置於巴拉德湖中(藝術家和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地平線之域》 2010–2012(藝術家和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04

與過去共存

一掃當代藝術咄咄逼人,捨我其誰的狂妄態度,葛姆雷對古老文化充滿熱愛與敬意。古典哲學對人類和宇宙,有限與無限,現在與未來的思辨深深影響了葛姆雷的藝術觀。

「我一直認為如果人類沒有理解歷史,人類就無法走向未來。現代主義只是人類歷程中小小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將自己從對過去的盲斷與偏見中解放出來。我們需要利用歷史給予的果實走向未來,現在的一切都與曾經的一切有著無法切斷的聯繫,我們與過去共存。無論這個過去是兩秒前或是兩百萬年前,它於我們是永存的。無論是從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過去隨時隨地的復活。我們必須了解它,利用它。我們自編自演的『新』人類劇情該落幕了。也許,在20世紀初這樣的自編自演還能自圓其說,但在今天,這種狂妄無法被接受。我們需要學習,從所有可能的地方學習,包括過去。」

《DOMAIN FIELD》2003(版權Antony Gormley官網)

《擴展領域》 4毫米耐候鋼 60元素、可變尺寸 2014(藝術家和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1971年,21歲的葛姆雷從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畢業,他獨自來到印度,一待就是3年。期間葛姆雷遊歷了印度大大小小的村莊城鎮,飽覽古印度文化遺存。之後他回到英國進入金史密斯美術學院和斯萊德美術學院研修藝術,成為一名在藝術中尋找答案的哲學家。古印度雕塑的優美靜穆與印度宗教哲學的思辨滋養了葛姆雷日後的藝術創作。

「印度馬圖拉地區的佛教造像,以及朱羅王朝和波羅王朝的印度教造像深深地影響了我的創作。我在阿賈斯坦邦轄內的莫烏恩特阿布鎮上看到的耆那教護法造像,是我藝術中單純性的靈感源泉。還有那些神廟,宮殿和陵墓,它們緊湊而豐富的建築語言讓我受益良多」。

2009年,北京常青畫廊推出了葛姆雷繼《亞洲土地》之後第二個中國個展「ANOTHER SINGULARITY」收穫一片讚譽( 版權Antony Gormley官網)

《地平線之域》(漢堡) 200×2490×4890cm355鋼,鋼螺旋股線電纜,不鏽鋼網(安全網),木地板,表面塗層:螺絲和聚氨酯樹脂 2012(藝術家和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16常青畫廊「安東尼·葛姆雷:屯蒙」展覽現場(藝術家和常青畫廊,聖吉米那諾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但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現狀,葛姆雷謙遜的表示自己是一個更關注於自我的人,對中國當代藝術的了解非常片面,但他肯定的告訴我:「誰也不能忽視中國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國有非常出色的藝術家。」

Hi藝術=Hi安東尼·葛姆雷=葛姆雷

我要做的不是佔領空間,而是激活空間

Hi:首次在龍美術館做展覽有什麼感受?

葛姆雷:我首次來到龍美術館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肯定能在這裡做一些東西。我要做的不是佔領這個空間,而是讓這個空間激活。展覽的主角的觀眾,觀眾自己經歷的、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展覽的精神所在。展覽只是實驗的過程,實驗的是如何讓更多人參與進來。美術館不光承擔教育的功能,也同樣是價值觀產生的空間。美術館是否能夠孕育出未來可能產生的藝術語境?著同樣也對美術館和藝術機構提出了與傳統不一樣的要求。

Hi:所以你的展覽都需要對「空間」提出一定的要求。

葛姆雷:我對於建築的喜歡和我對於雕塑作品的喜歡是一樣的。我希望藝術的開放的,充滿可能性的。美術館、博物館不再只是藏寶屋,還是可能性的實驗室。就像我自己也不知道明天我會做出什麼樣的作品,創作是不斷探索的過程,每次展示也是一次實驗。

《呼吸的房間Ⅳ [RIO] 》 480×540×1150cm 25x25毫米鋁管、熒光物質H15和塑料插件 2012(作品照片版權歸屬於安東尼·葛姆雷工作室)

Hi:你非常強調參與性,那麼你希望觀眾和這次的作品能有哪些互動?

葛姆雷:我相信最激動的事情,就是我看到有人在博物館當中有他們自己的行為舉止,而他們可能之前沒有出現過的這種狀態。所有的問題都有開放性,即如何看待藝術。我的研究也是為了探討這些問題,讓藝術回歸到集體體驗的過程,從而帶有部落式的集體參與感。什麼是參與?人來參觀、體驗、產生共鳴就是參與;另一方面,人們可以從被動的看到主動參與,這個過程讓我感到振奮。只有主動參與,才能讓作品容納更多的變體,每個變體產生各自的想法和價值。作品能賣不能賣不重要,我看中的是實驗的過程,展覽本身也是實驗。我不知道這個展覽的評價、反饋如何,我看中的是來參觀的人能和作品之間激發出什麼,參與能產生哪些可能性。

你能看到此次展出的作品並沒有貼展簽,我認為雕塑不需要標籤的描述,重要的是看到哪些作品時,你的大腦神經元帶給你的感覺。展覽本身沒有價值,展覽的價值是參觀者賦予的,你只需要去感受空間,感受只屬於你自己的感受。我希望通過最準確的語言喚起情感,然後將它們從物質形態中解放出來。我希望塑造一個既能夠喚起情感又可供情感棲息的空間。

《爆發II》300×210×216cm 2毫米方截面不鏽鋼棒 2008(作品照片版權歸屬於安東尼·葛姆雷工作室)

為情感製造一個可以棲息的巢穴

Hi:你曾說自己對身體的興趣在於如何超脫自然寫實主義的情境表現身體,最初如何產生用幾何方塊的形式表現身體的想法的?你認為幾何塊面是最適合表現身體的形式嗎?

葛姆雷:因為幾何塊面是最不容易令人產生聯想的形式,它們的形狀和與牆的距離可以杜絕一切與現實相關的闡釋。不同的堆放形式模糊了身體部位的界限,營造出忽明忽暗、相互交聯的身體空間。我試圖在作品上呈現人體被內在空間所控制的外在運動,人體是如何在運動中按照內在空間的格局而不斷調整外在關節與肌肉的,這些深深吸引了我。我不斷試驗著真實生理感覺與心理想像之間的界限,不斷對抗本能,克服敘說『我可能在經受什麼』而不是『我正在經受什麼』所帶來的不適。

《走廊》 203×75×1550cm 6毫米耐候鋼 2016

攝影:白立方,(作品照片版權歸屬於安東尼·葛姆雷工作室)

Hi:你好像一直特意避免著情緒化和戲劇化,作品也更傾向於靜止,這樣做有什麼特殊原因?

葛姆雷: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現形式,而是生命的真實歷程。我盡量避免將內在經歷渲染成一種外在表現形式。雖然很多人將這樣的渲染稱為藝術,其實它是不是藝術並不重要。問題是你如何表現生命存在本身?我至今所有的努力都在於探索如何表現生命存在本身,如何在簡單的靜止中表現生命的存在。

我對製造戲劇效果毫無興趣,我只想為情感製造一個可以棲息的巢穴,一個觀眾可以隨意安放自己情感的地方。我盡量避免戲劇化,更不想把作品凝固成某個故事的某個片段。雕塑的真諦在於靜默,我們人類才是運動、感知運動,並將感受嫁接在靜默物體上的那一方,靜止與沉默是雕塑與生俱來的特質。在我看來,西方藝術中試圖通過雕塑表現動態的做法消弭了雕塑的本質,將漸漸走向死亡。

《矩陣XXI》14×19.5cm 紙上炭和乾酪素 2014(作品照片版權歸屬於安東尼·葛姆雷工作室)

Hi:你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公共項目作品,當你去某地實施一件作品的時候,你希望獲得哪些回饋?

葛姆雷:我希望去嘗試更多不同地方的探索,尋找額外的反饋。我將外界的物件帶去某地,我認為這可以讓物件更活躍,從而帶來超乎想像的感受。

Hi:對於奮鬥中的年輕藝術家,你有什麼建議?

葛姆雷:繼續努力做藝術。你可以不需要博物館,不需要經銷商,你可以把作品做到房間、空間、街道……然後看會發生什麼。

圖片提供:龍美術館、常青畫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i藝術 的精彩文章:

保利香港2017秋拍「惟墨維新——當代水墨藝術」
李蘇橋:這麼多人持續的努力與參與,藝術市場不會更糟糕了

TAG:Hi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