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心意六合拳整勁的練習,如何練發力

淺談心意六合拳整勁的練習,如何練發力

我來自老子故里——安徽渦陽,是一名退伍軍人,複員後在南方城市打工,接觸了很多精通武術的保安朋友,在交流中開闊了眼界,也激發了我兒時的武術夢想,我在雜誌上看到了鄧州心意六合拳馬雷石先生的信息,於是我便和心意六合拳結下了不解之緣。

然而對於成年人能否再練習武術我是充滿疑惑的,擔心學習不了而半途而廢,但馬先生告訴我心意是內家拳種,適合各種年齡的人練習。於是在2004年我到河南鄧州拜師學藝。對於我的困惑,馬老師說:「練習心意拳不壓腿,不跳高,不跑步,有自己的一套子訓練方法和練功體系。」

到達鄧州的第二天馬師就開始教我「六藝」,心意六合拳以六藝做身法,六藝就是雞腿、龍身、熊膀、鷹捉、虎抱頭和雷聲,傳統的心意六合拳就是從練習六藝中來求取整勁的,六藝合一即為六合,六合合住是發出整勁的關鍵。馬師一開始就向我講解了六藝的功法要領以及經絡、經筋的作用等等,之後每天就是一把一把的練習六藝。幾天後,動作基本熟練後就開始教我扎大槍。心意六合拳是槍法所化,尤其重視槍法的練習,馬師說:「每一把找不到勁的時候就要去扎大槍,在扎槍中找勁、練勁。」我們這一支的練法是練鷹捉時就開始扎槍。記得當時每天吃過晚飯後,休息約半小時到一小時,就到七里河邊上練功,先扎大槍半小時,扎累了就練習六藝,主要是雞步,練完後兩腿酸痛得走路都困難,晚上躺在床上翻身都不行。又過幾天當六藝的動作熟練後馬師便要求我著重練習栽勁。栽勁主要是練習虎抱頭勁和雞腿,栽勁是身勁為主體,以身帶步,快速上步的一種方法,求取的是人體控制重心的一種本能反應,是練習步法的一種簡便方法。練了兩天後腳腿都腫了,於是自己買了幾瓶高度白酒和活絡油每天塗擦,以活血散瘀,減少痛苦。

在練習六藝龍身時,我老是彎腰,上部的勁和下部的勁在中節就斷開了,馬師每次看見都警告我要「身體正直,身如碑」。龍身練的是人身體中節的整勁,只有肩與胯合住了,上下才能一體,左肩與右肩相合,左右才能貫通,這樣身體像一扇門板一樣,成為一個整體的運動,才稱得上是龍身。馬師比喻說「兩條手臂就像磨盤的兩條磨杠子一樣,一前一後一左一右同時運行」,這個道理很像我們小時玩的轉轉車的遊戲,受此啟發我發明了一種練習龍身的輔助方法:找一根1.5米長的短棍,扛在肩上,然後兩手臂從背後纏在棍子上,兩手扳住棍子的兩端,對著鏡子來回擰腰(不對鏡子也行),每次都極力擰轉直到極限位置為止,每天練的睡覺時渾身肌肉都在跳。我的方法的確很見效,對與合肩以及龍身勁效果很明顯。

這樣的訓練大約有兩個月的樣子,老師看我火候差不多了,就教我找勁。當時馬師教我的方法是: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身體正直,然後兩臂向前伸直,兩手指用力攥緊,象拉重物一樣用力拉,拉不動時(意念物體極重,只能拉起一點點而再也不能再拉)猛然上步放手。馬師看到我這樣不能發勁,於是又教我練習整體放鬆,結果我怎麼都不能放鬆下來,於是馬師教我一個方法練習:自然站立,身體放鬆,腦子一片空白什麼都不要想,想著兩臂消失,然後開始做動作,只能旋轉腰部,利用腰的旋轉自然帶動兩胳膊左右甩。現在想想這大概就是上海派心意六合拳尤其重視的「老三篇」的龍吊膀。就這樣又練了一天,第二天我在練功時突然想到,在農村幹活時人們挖溝和揚場的勁與此類似,人們干這些農活時用的也是整勁,於是我意念手中拿著鐵杴,模仿著挖溝往外鏟土和打麥子時揚場的動作,反覆練習、體會,方法如下:自然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周身放鬆,意念兩手握著鐵杴鏟滿了泥土,身體稍右轉,兩腿帶動腰,把手中的泥土猛的向左上方拋出。到了晚上,馬老師說我身體松下來了,又讓我按照原來的發力方法試了幾下,結果拳發出去就有了不停顫抖的感覺,勁道也感覺輕鬆順遂多了,我非常高興,兩個多月的訓練,我一下子體驗到了內家拳勁的感覺,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問馬師是不是出來整勁都會出拳顫抖不已,馬師說絕大部分如此,也有少數打出整勁手不抖的。隨著時間的延長,我對拳勁的體會也逐漸加深,顫抖是剛勁的表現,剛勁還要進一步化柔,進而達到剛柔相濟。剛勁暴烈,表現在外,又被叫做明勁,化柔後漸漸隱去,即為暗勁,一舉手即剛柔相濟,收發自如,看無似有,看有似無,讓人如臨深淵,難以捉摸,方為化勁的境界。發出了勁,這才是拳術的入門,我的武術之路才算是真正開始,不過這時的發力只是剛剛入門,還要堅持練功,隨著功力的不斷增長,發力也會越來越猛,越來越純萃、渾厚。

武術的核心在於勁法,會發力才是練習武術的開始。每個剛開始練習武術的朋友都很想發出整體力,找到最快的練習方法和達成途徑,上面是我的一點個人體會和經驗,寫出來僅供參考,每個人的練功和找勁的方法都有不同,但願你能找出適合自己的練功方法。

作者:侯效民

GIF/68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武術家 的精彩文章:

TAG:中華武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