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本想破壞開國大典,最後關頭卻放棄,原因其實很簡單

蔣介石本想破壞開國大典,最後關頭卻放棄,原因其實很簡單

1949年10月1日,這是讓全中國老百姓激動的一天,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然而,這另人激動的一刻,背後其實卻暗流涌動。蔣介石和他的反動派特務無時不刻計劃對開國大典進行破壞,最後蔣介石為何放棄?

指揮開國大典的是十大元帥之一的聶榮臻,此時的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同時還兼任華北軍區和平津衛戍區司令員。這位戎馬一生的將軍為了保障開國大典的順利進行,進行了周密部署。並且也是他提出將開國大典安排在10月1日下午3點進行。

很多人不明白為何要在下午3點進行,其實這都是經過縝密計算的結果,為的就是防範國名黨使用美製B-24轟炸機空襲開國大典。B-24轟炸機的航速為488公里每小時,國民黨飛機從浙江舟山群島起飛到北京有1230公里的距離,需要飛行3個小時。如果上午進行開國大典,國民黨飛機執行完轟炸任務可以安然返航,但是如果下午進行開國大典,執行完轟炸的國名黨飛機則要面臨夜間返航。而這對夜航能力相當差的B-24簡直就是判了死刑。

開國大典舉行的具體時間一直都是絕對機密,直到開國大典舉行前5小時才由北平新華廣播電台向全世界發出公告。就在開國大典舉行的當天,國民黨空軍司令周至柔多次請示蔣介石是否派遣飛機轟炸,而每次蔣介石的回答都是:再等等。直到最後一刻,蔣介石對周至柔說道:任務取消。蔣介石為何放棄破壞開國大典?其實原因十分簡單。

解放軍為了防止國民黨空襲,參加閱兵的飛機中隊都是裝填實彈的。開國大典在下午3點舉行,有可能讓國民黨200架飛機有去無回,也是蔣介石十分忌憚的。最重要的還是北京是千年古都,抗戰和內戰時期都沒有遭到什麼破壞,破壞開國大典必然會毀壞北京許多古建築,對國民黨的"復國"大業毫無幫助,徒增大家對他的反感。我想這才是蔣介石放棄破壞的根本原因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歷史紀實 的精彩文章:

二戰日本投降後士兵都什麼結果,有的成為慰安夫,專為美國女兵服務
抗戰中戰勝日軍有多困難,看看日軍的軍工生產水平就知道
古代日本的女武士,不僅要打仗,夜晚還要服侍主人,戰敗命運更慘
康熙皇帝若是沒有殺死此人,清朝也不至於被欺負成那樣

TAG:古今歷史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