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月下獨酌>吟誦》/丁樹文

6《<月下獨酌>吟誦》/丁樹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大意】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醒時一起歡樂,醉後各自分散。我願與他們結下永遠忘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分析】這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自飲酒,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由一開始無人共飲的孤單,到邀請月亮以及自己的影子一起飲酒的不孤單,再到無與相依的孤單。首四句為第一段,無以為伴,邀請自己的影子與月亮,於是就幻出月亮、影子與自身三者共飲;「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寫足了詩人的孤獨。然而「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月不懂得飲酒,影子也徒然追隨在我左右,只是權且借來一用,以不辜負大好的良辰美景,這是第二段。最後六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就在這美好的相約中戛然而止。與自己的影子和月亮,一起飲酒,這不滑稽嗎?而且還相約仙境,永結忘情之交遊,這不更荒唐嗎?然而,你又能怎麼樣?誰來告訴我?這滑稽,這荒唐,不正是現實嗎?李白的孤獨有多深,社會的冷酷有多重,全在這滑稽與荒唐之中了。

李白,曠世奇才呀,卻是這樣的懷才不遇,寂寞孤單,這樣的社會也就可想而知了。千古一人,為世人敬仰,卻狂盪不羈,決不隨波逐流,摧眉折腰,李白的性格,我們也可想而知了。邀月對飲,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是極度凄涼。自得其樂與極度凄涼,剪裁得那麼自然,也只有李白能做到。

下面我們不妨再感受一下那李白月下獨酌的場面吧。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他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過來,連他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可是,儘管詩人那樣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懂喝酒的,那影子也不會喝酒;詩人姑且暫時讓明月和身影作伴,在這春暖花開之時。詩人已經漸漸進入醉鄉了,酒興一發,既歌且舞。歌時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傾聽佳音;舞時詩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轉動零亂,好像在與他共舞。醒時相互歡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月光與身影,才無可奈何地分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把月光和身影,寫得對詩人一往情深。最後二句,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然而「月」和「影」畢竟還是無情之物,把無情之物,結為交遊,主要還在於詩人自己的有情。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凄涼。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卧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表現了詩人難以排解的孤獨。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於以後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游,並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孤獨、冷清的感受。

我國學研究會:研習中華經典,講讀詩詞名篇,引導家庭教育,書法古聖今賢,交流民俗藝術,倡導樸素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榆林市國學文化研究會 的精彩文章:

算姻緣婚姻怎麼看嫁好老公的八字
7《道育萬物》(下)原創

TAG:榆林市國學文化研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