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情與愛》:認清現實背後,收穫幸福
漂流閱讀·第95期
《中國式的情與愛》
面對紛紛擾擾的家庭關係、霧裡看花的情與愛,本書以睿智、柔軟的方式,教你認清現象背後的事實,認清情與愛,收穫「腳踏實地」的幸福。
首先帶來的是《中國式的情與愛》的漂流展示,有三組共15名書友參加了這一次的漂流,這本書途徑了13個省市後回到了飛芒,下面就請和小二一起來看看大家的讀後感吧!
漂流展示
第一組/安徽宿州福建龍岩湖南湘西雲南昆明北京
@靜水流深
活出真自我,要求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他人手中,不以別人的感受為中心構建自我,而以自己的感受為中心構建自我。尊重生命力本身,真實的表達自我需求,對於情感,對於金錢,對於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其他事情,開啟我們全新的心智模式去重新認知它們,提醒自己接納它們。
需要注意的是,真實表達自我,不是讓我們為所欲為,任性為之。提升了自信,認可了自我價值感,我們才能以昂揚的精神面貌去直面繁複的現實生活,以飽滿的情感去愛我們身邊的人。
@婉兒
以後我會好好教育孩子,給孩子應有的安全感,注意父親和女兒、母親和兒子之間的關聯。
@艷子
看了武老師的這本《中國式的情與愛》,讓我產生了很多共鳴,感觸很多,也了解了男人的不易,男性的心理跟老公的大概現狀。就像書上說的只有愛會來換愛,怨只會換來怨,我將改變自己的心態,努力改善我的家庭關係,爭取把愛活出來。
@落語
《中國式的情與愛》是一本把問題擺出來的書,把所有的問題都戳破,讓大家意識到我們的問題是一個普遍的、嚴重的、具有可探討性的問題,但是對於解決之道,仍然處於—個探索階段。
我覺得這本書如果是發現自己家庭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想要知道為什麼的書友,是可以好好看看的,但是如果已經深入骨髓的話,我還是建議直接去找心理諮詢師聊一聊的好。
當然,如果你跟我一樣夠阿Q的話,也可以試試我的方式,懷柔著來。弱弱的問一句婆婆大人,您說我做,我會調整自己的!
@星、辰
讀完這本書體會還是很深的學習到了如何化解婆媳矛盾,處理與上一代及下一代的關係,無論男孩女孩都要注重身心的全面培養,與父母直接的聯繫也要有一定的距離。最後用作者的一句話結束就是一切的一切都己自身為重點,活出真實自己最重要,每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屬於自己的精彩一生。
第二組/河北邢台河北滄州河北邯鄲河北邯鄲山東青島
@浮雲遮日
如果對這本書來一個總結,他是比較散的,但是其核心是「中國式的情與愛」。我非常喜歡它的副標題:「把愛活出來」。如果你想做自己,把愛活出來,就需要尊重生命力本身。從現在開始,對於性的問題,對於錢的問題,對於憤怒、攻擊這些攻擊性情緒的問題,要對它們有一種新的認識,要提醒自己接納它們。這些生命力的反應會讓「愛」活出來,活的更好。
@羽翼未央
當許多問題都指向自身的時候,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在與親人、愛人的關係中擔當了什麼角色,在對待子女上如何避免不健康的方式。其實,歸根結底,努力做一個健康的真實的自己。提問題的關鍵,儘管這並不容易。「好的關係就是讓你成為你自己」,很慶幸在選擇伴侶時能夠關注到這一問題。這是一本值得收藏、與家人共享的好書。
@齊齊
長久以來,「中國式的」總是充滿貶義,這本書其實也不例外,古人講「聞過則喜」,但願我們優秀的中華民族不要「諱疾忌醫」,就如武志紅所說,心理治療的實踐中,有些問題你看見它了,就已經在治癒了。我就怕我們看不見,甚至「視而不見」。
@孔空
要說幾年來,做的都是些意義不大的事情,但也就是這幾年,想到什麼就做什麼,變得「任性」起來,那種沉浸近乎沉溺的感覺給我前所未有的力量,整個人煥然一新。
找到了自己,做回了自己,生命狀態自不用表。
@張川
有問題不可怕,怕的是知而不改!而要改,也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必須從自己做起。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馬斯洛的「人的五個需求」,最終是「自我實現」,也就是成為「真正的自己」!這種真正的自己,不是說自私,而是剔除假的自我(帶著面具的偽裝,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身不由己的事),完成一個強大的健全的自我建設,雖然這很難,但必須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第三組/北京浙江杭州浙江寧波江蘇泰州廣東深圳
@侯佩
感情和表達情感的方式有些相同、相通,有些不同、不通。但這些都不會影響家庭里愛的主旋律,也從未沖淡過人們對家和萬事興的期許和嚮往。
@燕子
我喜歡看奇葩說。每期辯題出來,我也會選正反方,當我選擇的那方講的淋漓盡致,我會大呼叫好;而當反方有理有據陳述時,又為我打開了新的視界,痛快。作者的標題很中國式,但論據不足,以偏概全,讓人時不時想反駁。
@心悅
有收穫有體會,但是「父親是孩子的第一個敵人」「媽媽是孩子生命中第一個愛的人」並不是很贊成。當我們呱呱墜地,其實對我們而言是一切空白,那時只有誰陪伴的最多,疼愛的最多,就和誰親,哪有「敵人」「愛人」之分。
@簡約人生
看完此書我深深明白一個道理,當一個女人在面對自己的新生小家庭時,還應該繼續做一棵獨立的大樹,自己紮根,自己生長,而不是纏繞在愛人身上的藤,靠依附來汲取營養。對共同的小家,眼中的彼此包容,忍耐與付出,一起享受陽光,一同面對風雨,不依賴和攀附對方,才是一名現代女性該做的或者說讓家庭永葆溫馨幸福的不二法門。
@孫安
在我的觀念里,心理學是一門很嚴肅的實踐類科學,同時又有著幾大流派(精神分析、構造主義、行為主義等)支撐的強理論學科。可武老師硬是寫出了赤腳醫生看病手冊的感覺,雖然傷風感冒發燒發熱也能醫治,可醫治腫瘤癌症不應該是三甲醫院,科研院所嗎?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懸崖邊的名士》:魏晉政治與風流
※你有一封遠方的來信
TAG:飛芒翻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