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易經智慧:要成功先知曉一切變化的規律是不變!

易經智慧:要成功先知曉一切變化的規律是不變!

履霜,堅冰至(卦二·坤)「履霜」指腳踩著霜;「履霜堅冰至」指在天剛冷時就想起冰天雪地,預知後事的必然發生。

【案例】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的祖父與父親都曾在荊州一帶為官。父親死後,諸葛亮也曾在荊州做小官吏;後來他隱居隆中,也是身處荊州。荊州為南北通衢,剛好是日後魏、蜀、吳三國交界的中心地帶。這是件奇妙的事:諸葛亮不在其他地方隱居,偏在荊州這樣一個軍事要地隱居,他在隱居時的思考與獲得的信息必然要豐富於一般的謀士與將領了。而真正使諸葛亮成為諸葛亮的是他的洞察力,其實他並非先知,只不過善於思考罷了。天下皆知漢王朝大勢已去,但只有諸葛亮看出漢王朝瓦解後,天下將三足鼎立。

【易理】

(1)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履霜而知堅冰至。

(2)霜非冰,但霜後可能有冰。

【易理應用】(1)如何看出會變天?只有每天都看天的人才知道其實每天都在變天。一片樹葉從枝頭飄落,表面上是某棵樹的個別現象,但究其本質乃是大自然的普遍規律使然。大地一夜鋪滿白白的霜花,表面上是天氣驟變,實際上只是天氣驟變的開始環節或中間環節。從節氣上看,霜降後不久就是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處講的是「堅冰」,而非「薄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霜降後必然到來的不僅是「冰」,而且可能是厚厚的「堅冰」。「堅冰」雖冷,踏上去卻給人一種踏實之感,遠比「如履薄冰」好。所以有時要冷就冷到底,等結成了厚厚的堅冰反而好行事。諸葛亮每天看天,所以知道霜降後將有堅冰。

正是基於這一點,諸葛亮對霜降後的事心裡是踏實的。他想:漢必亡,天下必三分,我必輔佐其中一方。劉皇叔仁義之名傳遍天下,當是明主,我當與此人共踏堅冰斗寒霜。

(2)如何見霜知冰?霜與冰都屬於冷天才有的自然現象,從性質與發生期來看屬於同一範疇。它們具有天然的共通性。但霜並不等於冰。霜是霜,冰是冰,霜後可能有冰,但不等於肯定有。這就是一般人與非常人的區別:一般人能看到「可能」,非常人能看到「肯定」。這就是非常人的慧眼所在了。

其實非常人在這其中只是很好地運用了排除法:

A.有的「可能」不一定會實現。

B.有的「可能」肯定會實現。

要看出霜後有冰,首先就要大膽排除另一個答案,或者A,或者B,只能二選一。

也就是說:A.履霜堅冰不至。B.履霜堅冰至。這兩種情況只有一種會發生。具體而言,諸葛亮做的排除法有兩次。第一次是:A.漢王朝不會完蛋。B.漢王朝會完蛋。

諸葛亮推算漢朝氣數,觀察時事,排除了A。第二次是:A.漢王朝完蛋後不會馬上出現另一個王朝,而是會出現三個以上的王國瓜分天下。B.漢王朝完蛋後馬上出現另一個王朝。諸葛亮總結歷史,考察當時英雄,排除了B。可見諸葛亮見霜知冰,憑的不是直覺,而是理性判斷。《易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又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們要不斷培養自己的洞察力與順應天時的應變能力,這是我們行動與成功的基礎。

履霜,堅冰至。——《易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俗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唯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蘇洵《辨奸論》

【如果有私密內容要與作者交流,先戳我的頭像吧,在主頁底部菜單獲取作者更多信息,或點擊右上角[發私信...]按鈕】

喜歡的點個關注,我每天都有更新,想周易算卦的朋友請私信我,謝謝大家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易經陽宅風水365 先把自己的問題先解決,才有可能解決好別人的問
易經智慧:隨意挑起戰爭這註定敗給智者!
易經智慧:不結交小人就能長久安平泰!
「易經與牛頓的科學成果哪個貢獻更大」?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