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專訪林丹:內心更沉靜 曾希望自己永遠天下無敵

專訪林丹:內心更沉靜 曾希望自己永遠天下無敵

【提要】二十幾歲時顧不上的迷茫和未消化的驕傲,在三十幾歲你稍微鬆弛一下神經的時候,全都找上來。職業生涯的暮年,超級丹三周連續作戰,將世錦賽亞軍、全運會冠軍收入囊中,這些在他巔峰時再平常不過的滋味,今年顯得格外甘甜。

自從去年的出軌風波後,林丹首次這麼正式而長時間地面對媒體。

撰文/張楠 編輯/張蕾

9月8日,中國天津。全運會羽毛球男單決賽,林丹21:13拿下第二局,實現了全運會四連冠。他停了幾秒鐘,突然躺在地上,雙手墊著頭,望向天花板。望了十幾秒鐘。

張揚熱烈的超級丹從未以這樣的方式慶祝勝利。

「只是想在這個場地多停留一會兒。」這是林丹最後一次全運會。

「只是想在這個場地多停留一會兒。」他說。這是他最後一次全運會。

在這個橫跨奧運會和出軌風波的全運周期里,林丹的「敵人」更多了,場內場外一個個針對運動員和男人的終極問題始終圍繞著他。

起身後,34歲的林丹向看撞球迷揮舞拳頭,跟北京隊的教練田俊寧、助理教練陳天宇緊緊擁抱,然後脫掉上衣拋向觀眾,引起一陣騷動。這才是屬於林丹的慶祝方式。

賽後採訪,他說,現在的夢想是趕緊回家,抱兒子。

頒獎一結束,林丹就趕回家為妻子謝杏芳慶祝生日

這天,也是妻子謝杏芳的生日。林丹賽前就收拾好行李,只等頒獎一結束,就回家。

「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自己的心比原來更加沉靜了一些」

8月,英國格拉斯哥。世錦賽上,一小支拍攝團隊緊隨林丹,不放過他訓練生活比賽的所有瞬間,還採訪了世錦賽上林丹的新老對手,以及隊友和教練。

上一次林丹被這樣跟拍還是在2012年奧運會之前,團隊計劃給他出一部紀錄片。

這個團隊的出現就像是一個符號,突然讓人感覺到,這似乎是為離開做紀念。其實,林丹的團隊也不知道這會不會是他最後一屆世錦賽。教練組也沒人知道林丹的打算,後面的比賽照常為他報名。沒人聽他提過退役的事情。但他身邊所有的人都在猜測:如果奪冠了,林丹會不會就此離開?

「除了我的教練,沒有人知道我為世錦賽付出了多少。」林丹又一次殺入決賽,賽前發布會上人們問他,這是不是他最後一次世錦賽?他答非所問發表了這樣的感慨。

世錦賽開賽前,在酋長體育館的熱身場里看到男單組主教練夏煊澤,問到林丹的狀態,夏的回答言簡意賅:「特別好!」——「所有的訓練無論是技術、力量、跳沙坑、跑400米都完成的跟其他隊員一樣,沒有缺席一堂訓練課。」

現在在國家隊男單組最大的隊員比林丹小6歲,但在訓練上,絲毫看不出年齡的差別。

對訓練內容,林丹從來不會打折扣,二十年如一日。小時候,如果他犯了錯誤,八一隊教練對他最大的懲罰,就是不讓他訓練。

全運會團體賽決賽,林丹代表北京隊獲得冠軍。翌日,我們在寶坻的訓練房裡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自從去年的出軌風波後,林丹首次這麼正式而長時間地面對媒體。

我們來到訓練房時,林丹正騎著單車,然後做了幾組腹肌訓練。末了,看了看手錶:「正好一個小時。」

每堂技術訓練課上,他從來都很認真。只是這些年隨著名氣的增加,社會活動越來越多,過去的封閉集訓他總是會請假去參加一些活動。但世錦賽前在成都備戰時,他沒有請過一次假。年初陵水的冬訓,他只請過一天的假,是為了趕回北京給兒子小羽擺百天宴。前一天訓練完連夜趕回北京,中午擺完百天宴,晚上就飛回陵水。那一天,他只錯過了隊內的一次晨跑。

林丹承認今年的自己比去年和前年都更加努力,狀態也更好。

「因為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我覺得自己的心比原來更加沉靜了一些。」他說。

他知道自己有段時間缺乏方向感。賽場外的誘惑,敲打著他對自己的定位。

作為公眾人物、明星球手,社會對他的審視,從競技層面延伸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對球,他痴迷、認真,但是拋開羽毛球,錢、名、色,浮躁和虛榮,生活里的挑戰可是一件都沒落下。經歷了那場漩渦,他才知道只有這一方白線內,才是他最終的歸宿。

2月陵水集訓結束,他開始了衝擊世錦賽的積分之路。從2月底開始到4月底,他打了五站比賽,其間只有3月休息了不到兩周,4月在北京停留了幾天,見到小羽的時間特別少,甚至錯過了兒子從翻身到坐起來的階段。

拿到世錦賽資格,又是長達4個月的體能儲備期。

世錦賽前成都的封閉集訓,有一天全隊體能測試,32度的下午在雙流體育場跑400米,一共八組。體能教練要求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跑完,第一組1分20,每一組時間縮短,第七組如果在1分05之前回來,就可以不用跑最後一組。聽到這個要求,大家都皺著眉,林丹邊系鞋帶邊開玩笑:「我又不是年輕人……」

10個隊員被分為三組,林丹在第一組,同組的還有兩個年輕隊員。

一上跑道,林丹就像換了個人。在他的帶領下,這一組總是能夠穩穩的按照規定時間跑回來,節奏掌握得極好。其他三組要麼是起跑太凶,要麼是衝刺玩命。跑到第六組,林丹的衣服已經全部濕透,最後索性赤膊上陣。

在成都的悶熱潮濕,跑完最後一組,林丹彎著腰雙手撐著膝蓋,咧著嘴說不出話。其他隊員都累得在塑膠跑道上躺倒一片。

「我不能和年輕球員比,他們有很多的比賽時間去鍛煉,但是我不行。所以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把自己的體能充滿電。」林丹說。

「那個時候我希望自己永遠不要從高處跌下來」

里約之後,一年的時間,獻花和臭雞蛋都在空中飛過了。一個逐漸走下神壇的運動員,在想些什麼?

離別的氣氛那麼濃,卻沒人真的開口問一問。

「不僅僅是我的團隊,包括我的教練可能都覺得這是我最後一屆世錦賽。」林丹把一切都看在眼裡。

「但是我目前的狀態還不錯,而且還有野心。」他說,「所以這不會是我最後一屆世錦賽。」

他已經瞄準了明年的湯姆斯杯和世錦賽。這將是兩個極其艱巨的任務。

「如果很容易就完成,那就不是林丹該做的事情。」

怕不怕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是以一場勝利作結?

「如果是十年前,特別是2012年(前後),我會有這樣的擔心。」登過高處、歷過低谷,他以看透了自己的口吻說,「那個時候我希望自己永遠不要從高處跌下來,永遠都是一種別人觸不可及的狀態。」

那個時候,他遇神殺神,遇鬼砍鬼。但今夕往昔,風景不同了。一年前,他仍然極度渴望奧運會冠軍,卻輸給了「一生的敵人」李宗偉;幾周前的世錦賽決賽,付出甚至比里約奧運會還多的努力,還是沒能打過比自己小11歲的安賽龍。

格拉斯哥世錦賽期間,在混合區和發布會,林丹誠懇地回答媒體提問,不再像以前那樣愛開玩笑了,甚至沒有露出過笑容。

今年世錦賽男單決賽中,林丹輸給了比自己小11歲的安賽龍

決賽那天輸掉比賽,他坐在新聞發布廳里,突然說:「誰在34歲的時候還能夠殺進世錦賽的決賽?以後如果以後有,再說吧!」說完,笑了。

林丹說,輸給歲月的說法「太殘酷」,「我知道我會面臨比我小7、8歲甚至十幾歲孩子的衝擊,會越來越多,這是自然規律。我從來不會迴避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但還有一個讓我興奮的就是我在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34歲進入世錦賽決賽,我不會決定離開,我希望自己的紀錄還能不斷刷新。」

對勝利飢餓感的喪失曾經是擺在林丹面前的問題

目標堅定,對於一個嘗盡冠軍滋味的飽食者來說,並不是容易的事。2012年蟬聯奧運冠軍後,對勝利飢餓感的喪失曾經也是擺在超級丹面前的問題。

2015年世錦賽,林丹時隔一年重返世錦賽賽場,但那段征程沒有了往日的驚心動魄蕩氣迴腸。八強戰面對已經狀態下滑的約根森,林丹12:21、15:21乾淨利落地輸掉。比賽下來他沒有之前輸球的懊惱,甚至面對記者說:「不應該把一場比賽的勝負看得太重了!」

那段時間,林丹看似無欲無求。他甚至不想去關注哪場比賽誰拿了冠軍,誰又輸了。

「當你到了一定位置的時候,你不能迴避你得到了很多,但是你也要承擔更多的東西。」林丹回憶那段時間,帶著疲憊和興趣索然——真的厭倦賽場了,特別希望自己能過普通人的生活,不被任何人打擾,「有點兒退隱江湖的意思。」

因為多年征戰而無法體會的溫暖的日常深深地吸引著他。

父母從龍岩搬到北京,跟林謝兩口子住在一起。林丹每天訓練完按時回家吃飯,像個循規蹈矩的上班族。想來從8歲起離開家庭,加入八一隊,林丹一年都跟父母在一起呆不了幾天,媽媽做的菜反而成了奧運冠軍最難及的東西。原本不太會做飯的謝杏芳也跟婆婆學著做菜。看著婆媳倆在廚房忙活的樣子,兒時的缺失彷彿被一下子填滿了。那段時間,林丹幾乎逢人就會講起家裡的事情。

那段時間,他也會把這種對賽場的無欲無求講給朋友和家人。大家都順著他:你已經拿了這麼多世界冠軍,完全可以看開了。

今年中國大師賽男單半決賽,謝杏芳場邊觀戰林丹比賽。

只有阿芳在看了比賽後,說了句:「你現在怎麼打球像個紳士?」

作為妻子、隊友、共同經歷賽場悲喜的多年摯友,謝杏芳對林丹的意義難以幾句話道盡。她不太習慣眼前的這個球手:「不像原來有一種隨時要爆發的感覺。」

距離里約奧運會只有一年的時間。林丹猛地意識到了,沒有野心和慾望的林丹,不是自己,「我用這樣的心態去迎接2016年奧運會的話,可能不夠,少了一些東西,我一直在想少了什麼。」

他開始學會調整自己,賽場上燃燒鬥志,賽場下歸於平淡。於是才有了里約奧運會上那個半決賽跟李宗偉殺紅了眼的林丹。

以父親的名義,再戰奧運?

林丹自己大概也不會想到,讓他更好地找到賽場內外平衡的神奇力量,來自於一個小傢伙。

兒子小羽出生的那一天,當聽到帘子後面醫生說「來來來!爸爸快來看看」的時候,他「非常非常緊張,不知所措」。雖然以前經常逗別人家的孩子,但當林丹看到小羽的時候,竟然發了呆,甚至不知道該怎麼伸手去抱。

「當我看到他的時候我就在想,這就是我的兒子么,我就是爸爸了?」初為人父讓他感受到了生命中的巨大轉變:「當他一天天長大,你抱他他會用手拍拍你的時候,你就覺得一切都變了。真的有時候在隊裡面很辛苦,看到他就覺得什麼狀態都好起來了。這就是一種神奇的力量。」

林丹會像所有平常的父親一樣,說起孩子就停不下來。

他會像所有平常的父親一樣,說起孩子就停不下來。

「小羽精神特別足,別的孩子都要睡覺了,他還很精神。」

「他比我們想像的提前了一個月學會站起來了,我覺得他未來應該是一個非常外向、愛動又健康的孩子。」

「先會叫爸爸,因為我們逗他發音都是先從爸爸叫起。」

先於林丹3年做父親的李宗偉會跟林丹聊起自己的育兒經。剛當父親的時候,又要訓練又要保證休息,李宗偉不得不跟妻子孩子分房睡。親身經歷之後,林丹才理解——孩子夜裡要喝好幾次奶奶、要換尿不濕、經常會哭。而家人為了保證他的休息,也是讓他在另外的房間休息:「我們都能夠得到家人這樣的支持,真的是應該感謝他們。」

都說孩子三歲開始記事,李宗偉無疑比林丹幸運,大兒子嘉謙已經四歲,在他三歲那年看到爸爸在里約奧運會的賽場上擊敗了林丹。

「東京奧運會小羽正好三歲多,你會為他堅持么?」我問他。

「其實我個人內心覺得只要沒有任何傷病,一切都是可以爭取的。我也希望(堅持了)這麼多年的領域還是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不僅僅是我的團隊,更多是國家和隊伍。我說過羨慕李宗偉,在他的國家他是唯一的,他能夠順理成章的得到很多的支持。而我可能需要更有效(的計劃),(因為)拿到東京的入場券會很辛苦。還有三年半的時間,我不會把計劃拉的那麼大,還是會按照半年一個計劃,這樣會更有效。」林丹說。

孩子的降臨,不僅成為留戀賽場的動力,也更讓林丹體會到,日常而普通的陪伴,能帶來巨大力量。

2013年,因為奧運會後休息了大半年,林丹持外卡參加的廣州世錦賽,前景未卜。除了父母和妻子,到現場加油支持的是林丹球迷會,他們每天出現在看台上的固定位置,每天林丹比賽結束後,他們都會喊:「林丹,明天見!」林丹總是能在上萬人的看台上找到他們的身影,揮揮手,豎個大拇指。就這樣互相陪著,林丹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就這樣,一直到再次捧杯。

每個支持林丹的人都會有關於他的回憶,也許是一場比賽,也許就是陪伴之後那感動的瞬間。而林丹在度過了那段不允許自己輸球離開的恐懼之後,更希望能留給球迷一段值得珍藏的記憶:「球迷能夠認可賽場上的我,可能就是因為過去19個冠軍中的一個感動了他們。我當然希望自己離開的時候能夠更圓滿、更讓人嫉妒的離開,但是如果在賽場上,可以留給大家更真實瞬間感動別人,這也是我最期待的。」(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蜜 的精彩文章:

MVP,詹皇總冠軍鐵衛,韋德接班人,十年最妖選秀順位造
周琦赴美後遼籃拿什麼稱霸CBA?三問題不解決難奪冠
廣東「輸」21分罪魁是這人?姚明偶像因他遺憾一生 杜鋒在多好
他瘋狂嘲諷杜蘭特竟是受人所迫 不願再被當槍卻恐難回俄城
5月2負!手下敗將讓2神仍成廣東心魔 易建聯太想念看台上這人

TAG:黑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