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雅未央,仙氣悠然

古雅未央,仙氣悠然

瓣瓣落櫻,隨波逐流,思緒追尋遠去,飄至勝景之處。仙魚出水,吐納瑞氣,逍遙自在,此美境自古便是天下文人的最愛。

這隻「仿康熙青花落花游魚斗笠碗」是繼「仿康熙青花纏枝蓮杯碟」後,覺山隱窯「復刻官窯」的第二款作品。

此斗笠碗規整端正,薄胎敞口,通體繪落花流水游魚紋飾;碗心內畫旭日東升;內外碗口及足牆繪雙圈。整器青花發色翠藍,釉色白凈,線條細膩,分水利落;器底書「丁酉覺山隱窯」六字雙行楷書款。

落花流水紋一直是中國最具藝術氣息的紋飾之一,但最早並不是陶瓷裝飾,而是一種極美的傳統染織紋樣,稱為「流水錦」。

這種淡雅柔和的錦緞工藝複雜,做起來非常麻煩,而且掌握這門手藝的頂尖藝人極少,所以從唐宋年間到明清,一直都是供奉皇家的貢品,皇宮貴族女子都以這落花流水禮服為最美。《新增格古要論》卷八「古錦」條記載:「今蘇州府有落花流水錦及各色錦」便是此物。而如今,這種古老技藝幾近失傳,只在日本傳統和服上還能感受到當年的幾分華美。

因為紋飾美麗、寓意文雅,大約在成化時期,御窯廠工匠便將其從錦緞移植到了瓷器上,從此成為歷朝官窯必燒的紋樣,尤其康雍兩帝十分崇尚成化瓷,所以在康熙早期至雍正時期,出現很多這類摹古之器,且畫工精美、質感逼真,這隻碗便是青花中的精品。

同心圓水波、如意流雲、蕊瓣清晰的櫻花,整器通體滿工,筆法雋永細膩,這些都是典型的康熙官窯風格。都說瓷器紋飾直接體現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可以看出燒制此碗正值富足康定的盛世。

落花流水紋與鯉魚紋結合的題材為康熙一朝獨創。康熙的魚不同前朝,毫不扭捏,碩大肥腴,游到人們面前。這隻碗中的魚為晚明到清初非常常見的「海八怪」之一的仙鯉魚,寓意吉祥,且視覺衝擊極強,這種構圖顯然含義深刻,不是單純的漂亮而已。

鯉利諧音,魚余諧音,有生活富足的意思。而將落花、流水、仙魚和合在一景中,也體現了當時文人崇尚的「魚樂」情懷。典出《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段富有哲理的故事對中國人,尤其是文人影響很深,「魚之樂」成為雅士們對生活的終極嚮往。

今天,我們按照原器式樣復刻此碗,器型、紋飾、發色,幾乎一致。而為了再現官窯工匠的高超技藝,我們在畫工上也極盡細膩,比如鯉魚的頭、鱗、鰭、腹、尾,每個部分的分水層次隨身形有所變化,而在繪畫過程無法看清層次的情況下,要畫中兩條魚保持一致是更難的。

希望這第二款「復刻官窯」作品能得到玩家喜愛,願各位文人雅士能感受到這份來自康熙盛世的從容閑適與仙氣悠然。後續,覺山隱窯會有更多復刻經典的作品與大家見面,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退出康熙後,蔡康永迎來事業第二春!
康熙要納姑母為妃遭到群臣反對,他說了一番話頓時群臣無語
康熙一代明君受人愛戴,為何他最愛的女兒200年後卻被挖墳辱屍
【文史知識】康熙帝與太子的家書
康熙帝的第一個女人,本可以成為皇后,卻被太子連累,晚景凄涼!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