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紅塵《那些亮晶晶的記憶》

讀紅塵《那些亮晶晶的記憶》

個人簡介:筆名讀紅塵,姓名張慧蓉,四川鹽亭人。喜歡讀書,愛好塗鴉文字。在文學這片柔軟的芳草地上躑躅而行,避開喧囂,只想在安靜處與文字為伴。有多篇作品發表於不同的網路平台。

【散文】

那些亮晶晶的記憶

文∕讀紅塵

村子裡與我同齡的孩子不下十個,香香、珍珍、小櫻、國興距離我家最近,所以常常玩耍或者一起上學。這是後來大些時候的事。剛開始上學是姐姐哥哥陪同去的。

我上小學像是在打游擊戰,學校搬遷了不下四個地點。剛踏進學堂是在一座廟宇里,叫做「金罐廟」,廟子的柱頭特別粗,門檻很高。老師姓徐,第一天在我書寫得工工整整「毛主席萬歲」那一頁上面打了個紅勾和「5」分。姐姐說那是最好的,我高興了好半天。

一年級沒有讀滿,由於廟宇要拆除就換了地點。搬到了靠近公路的一農戶家裡,距離我家不遠,順公路走兩公里多就到,上學方便了好多。教室迎面公路外的田坎上有一株高大的銀杏樹,那時候不知道樹的名字,只知道樹葉黃了的時候非常好看,葉子一片片往下掉像飛舞的黃蝴蝶。我常常透過木格子窗戶去數那些飄飛的「蝴蝶」而上課走神。

就在銀杏樹葉黃了的季節,在我們狹窄的教室里見證了批鬥一位中心校姓趙的老師,他被繩子五花大綁,反剪著雙手被中心校的幾個大個子男生押著。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批鬥他,只知道他不是好人。那個老師一直服服帖帖唯唯諾諾雞啄米似的點頭認錯,不然就會迎來猛烈地拳打腳踢。

新年過後,我們搬到一個大四合院裡面。教我的老師就住在這裡,他姓梁,二十七、八歲,長得白皙很帥氣。四合院中有我們的遠房親戚,我們喊她大孃。大孃有六十多歲了,穿著與外婆差不多,大襟長衣服,小腳。他們祖孫三代一大家子人,她的孫子與我是同班。有些時候,大孃會喊我過去吃飯或者給我拿糖果,有時候也把吃的東西送到教室門口來,給我和她孫子各一份。

梁老師家的磨坊是我們喜歡的地方,女廁所就在磨坊附近,我們常常不睡午覺借故上廁所藏在磨坊里「抓子兒」。這是我們兒時最喜歡的遊戲之一,一般用七顆石子兒,也有用九顆或更多。這是要考手眼的默契配合和手指的靈和程度的。那石子兒也有講究,有用瓦片砸成大拇指指頭大的顆粒,然後在石頭上磨的溜光滾圓;也有講究的到坡上去撿那種隕石,亮晶晶的看了就喜歡,這是最高檔的,也有用杏子核或者河溝里撿來的小卵石。上課時間到了,老師發覺咋缺席這麼多學生呢?安排班長到磨坊去找,一找一個準。

除了抓子兒還喜歡跳繩。我悄悄把背篼上的繩子解下來藏到書包里,不僅在學校跳,在上學路上也不閑著。與香香、珍珍、小櫻還有阿霞她們輪換一路跳著去上學。一個冬天的早晨,我正興高采烈的在前面跳,她們幾個蹦蹦跳跳的跟在後面一邊拍手一邊數數,我一不小心栽倒了冬水田裡。嚇得她們大哭大叫,幸好距離學校不遠,老師安排哥哥和幾個大個子學生飛也似趕來把我拉了上來。我渾身濕透凍得說不出話來了,不記得是怎樣回的家。只知道母親沒有顧得上罵我,先搶救我。給我生了好大一堆火,奶奶趕緊把她的棉衣拿來,把我包得像個大粽子。

後來母親沒收了我的繩子。

第二天去上學,我的鞋子是濕的,就穿著母親的大棉鞋,不要說跳繩,就是走路都困難,特別是走那道教室門,教室門檻很高,我的腳總是卡在那裡邁不過去。記得還是梁老師把我攙扶進去的,他盯著我的腳看了好半天,笑了笑:「以後要注意安全啊。」我紅著臉點點頭。

過了幾天,我的鞋子還沒有干,這幾天可是度日如年,每天去上學都是磨磨蹭蹭的。我感覺自己像個木偶人,腳總是不聽使喚,別人的眼睛總在我的腳上掃。

後來母親給我買回來一雙塑料底的鞋子,紅底白花點的燈芯絨鞋面,這是此生中穿的第一雙塑料底鞋子,當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心想這次落水也是因禍得福了。我特地走梁老師面前過,他一眼就看到了,連聲誇獎漂亮。我知道同學們都很羨慕。這雙鞋子我一直穿了兩年多,實在穿不得了也捨不得扔掉。

女孩子總是愛臭美。春天路邊開了許多野花兒,紅的黃的紫的開在上放學路的兩旁,我們會去路邊摘幾朵野花互相插在頭上,像春姑娘一樣走進教室。引得同班男生一片喧嘩,聽得出那是起鬨的聲音。桐樹結花蕾的時候,嫩黃的葉子在花蕾叢中探頭探腦,嬌嫩的葉片粘粘的,我們把它摘下來放到書頁之間,再合上書使勁擠按,然後掀開書頁,一片小巧精緻的金色桐樹葉就拓印到書上。

還有一種野刺花,喜歡把長長的藤蔓纏繞到樹上去,春天,那棵樹便綴滿了星星點點白色的花朵。不過,那時候缺柴火,還不等刺牽藤就被人們砍去做柴火了。溝坎上有倖存下來的刺蓬恣意的開著小白花,散發出臘梅花般的馨香。我們把花瓣摘下來裝在衣兜里、書包里,或者夾在書本裡面,我們便帶著臘梅花般的馨香去上學。這香味兒一直浸潤在兒時的記憶裡面。

聽大人們說,秧苗上的露水最滋養頭髮。早上去上學的時候,看見綠油油的秧苗葉尖上頂著一顆顆亮晶晶像珍珠般的露水珠,我們用手輕輕的抹過去,然後把清涼涼的露水一把一把塗抹到頭髮上。不一會兒,我們幾個的頭髮都濕漉漉的緊緊貼在頭皮上,像從水裡撈出來似的。阿霞動作最麻利,看她頭髮上的水都順著發梢往下滴呢。到了學校,把梁老師給嚇了一跳,以為我們落水來的,趕緊叫師娘拿出干毛巾幫我們擦乾頭髮。

那時候公路上的車輛很少,最常見的是那種「吱扭吱扭」叫的雞公車,板板車,拖拉機。還有叮噹叮噹響的自行車,那大抵都是送信的郵遞員趙叔叔。國興和毛子一群大點的男孩子常常追著自行車跑,看自行車跑遠了,就大聲的喊起來:「洋馬馬,白肚皮,老子買來兒子騎。」,開始一個兩個一會兒一群附和著喊。在田埂邊查看水情的管水員強大伯聽見了,朝他們怒吼:「沒有家教的野娃子,謹防挨黑打!」還朝他們揮了揮鋤頭。嚇得國興幾個抱頭鼠竄。後來反映到老師那裡,他們受到嚴厲批評教育。強大伯的話果真應驗了,國興還真「挨黑打」來的。有一次,叮噹叮噹的自行車又響了,國興扭頭一看,是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女的坐在後架上抱著男的腰,把頭親昵的伏在男的後背上。國興帶頭起鬨,與其他幾個男孩子「嚯——嚯」的怪叫,嘴裡喊:「新娘子,紅蓋頭,生個娃兒裝在背篼頭。」他們正喊得起勁,那兩個人突然倒回來把車騎到他們面前。國興傻眼了,正要跑開,那男的一個箭步飛奔過來,扯住國興就是兩個巴掌。嘴裡罵罵咧咧:「有人生沒人教的東西,我幫你媽教訓你。」然後揚長而去。在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面前,國興摸著腫脹的雙頰沒有哭,而是倔強的瞪著遠去的背影。但從此再不見他有那麼放肆。

我們討厭國興。但後來也慢慢的改變著這種壞印象。

暑假天,與我們差不多大的孩子也要給大人們干力所能及的活兒,帶弟妹、做飯、放牛、撿柴等,或是跟著大人到地里去褥苗、扯草。但烈日炎炎的中午還是要在家裡休息的。孩子多家長也管不過來,趁著大人們午休就三三兩兩從家裡溜出來,或者在溝里搬螃蟹,或去水盪里玩水,或去生產隊保管室的屋檐下掏鳥窩。去竹林里捉筍子蟲很好玩,捉住筍子蟲,把腳爪前端尖利的那一節掰掉,再用「老鼠刺」(也叫三棵刺)其中一根刺入筍子蟲的一隻前腳上,再把另一根刺插在細小的竹筒里。搖一搖竹筒,筍子蟲就開始轉圈飛,像個小風扇樣還發出嗡嗡的響聲。也有用一根線綁在一隻前腳上,提著線頭順時針或者反時針的甩,它也會一圈圈的飛。筍子蟲可以吃,燒出來的味道跟螃蟹鉗子的肉一樣鮮美。

距離村莊不遠有一塊不足一畝的小荷塘,是附近村莊的。六月的驕陽照的荷葉愈加的碧綠,亭亭玉立的粉紅色荷花搖曳生姿,在碧綠的荷葉上面特別的鮮艷醒目,幾里外都看得到。孩子們早就心裡痒痒的。

終於脫離了母親的視線,我和香香、珍珍跟著哥哥與珍珍的哥哥毛子、還有國興來到荷塘邊,國興還拿了根早就藏在路邊的竹竿。此時的大地很靜,似乎聽得見太陽把空氣都炙烤的「滋滋」響的聲音,荷塘邊的秧苗田也發出「噗噗」的好像煮飯的聲響。塘邊有兩棵大柳樹,柳樹的枝條隨風飄舞,幾隻蟬在樹上使勁的聒噪。但今天蟬也失去了誘惑力,誰也沒有去理會它們,儘管聽起來是幾隻不小的蟬。

男孩們都摘一片荷葉頂在頭上,我們摘不下來,哥哥趕過來幫忙。於是我們頂上了小傘樣的荷葉,像一群小游擊隊員。碧綠的荷葉層層疊疊的鋪滿了整個荷塘,盛開的、半合半開的、含苞待放的荷花以各種嬌美的姿勢站立在荷葉上面。紅色的黃色的蜻蜓在荷塘上翩飛,圍著荷花打轉。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句。

荷塘周圍的荷花被人們採摘乾淨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塘中央的荷花著急。毛子拿過國興的竹竿好不容易夠著了,但只能攔腰折斷,荷花落到塘里去了。

我們失望的嘆氣。只見國興邊脫衣服邊說:「我去給你們摘。」他熟練地把長褲脫下來在水裡面浸泡一下然後擰乾水,把兩隻褲腳捆一起紮起來,提著褲腰在空中擺動幾下,褲腳便像氣球一樣鼓脹起來,他把褲腰的鬆緊帶也紮緊,一個「救生圈」就做成了,他套上「救生圈」走下塘去,隨著荷葉的顫動,國興在塘中央鑽了出來。我們指點著自己想要的荷花,讓他給我們摘。哥哥也如法炮製,毛子忸怩著不肯下去。珍珍伏在我耳邊說:「哥哥害羞只穿了一條褲子呢。」哥哥和國興像兩條泥鰍在荷葉叢中穿梭,一會兒我們就收穫了兩大捧荷花。別看國興很淘氣調皮,學習也不用功,但頭腦特別好用,也樂於幫助別人,我也不那麼討厭他了。

二年級下學期,我們終於搬到新修建的學校里。新學校有明亮寬敞的教室,有尺寸標準的水泥黑板,有寬闊的操場,有石頭壘起來的乒乓球台,還有樹桿立起來的籃球架。最讓人不忘懷的有一位我喜歡的老師。他姓蒲,蒲老師的聲音特別的清脆悅耳,我喜歡聽他朗誦課文,喜歡聽他繪聲繪色的給我們講故事。他也常常讓我朗誦課文,或者朗讀我的作文。他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位文字啟蒙老師。

老師要求每人種一棵樹 ,於是我們的校園周圍栽了好多樹。後來存活的數楊槐最多,三年後我們離開的時候,楊槐也有我們的小手臂粗了,那是我們辛勤澆灌和精心護理的結果。槐樹花開的春天,聞著那沁人心脾花香味道,我們在高出自己許多的樹下歡呼,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那個年代雖然窮但我們的精神世界很富足!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0號茶坊 的精彩文章:

《中元節憶父親》∕作者:銀蓮
蔣曉東《老米和他的粉色紗巾》
《我把自己弄丟在時光的冥河》‖作者:梁爽
瞿軍《生命如斯》
《張掖丹霞之旅》‖作者:田詩貴

TAG:10號茶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