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語「趔趔趄趄」之「趔趄」

成語「趔趔趄趄」之「趔趄」

GIF/391K

「趔趔趄趄」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人在走路時身子歪斜,行路不穩的樣子,簡化寫作趔趄。趔趔趄趄就是在趔趄一詞的基礎擴展形成的成語。

元朝鄭廷玉在《後庭花》第二折中寫道:「不覺地身趔趄,不覺地醉模糊。」後來,曹雪芹在《紅樓夢》第24回中也寫道:「賈寶玉從外邊回來,見襲人不在,晴雯也不在,要喝茶與洗澡,小紅立即上前獻殷勤。寶玉覺得奇怪,但沒有別的使喚的丫鬟,只好將就。這時秋紋、碧痕兩個人共提著一桶水嘻嘻哈哈的說笑著進來,走路趔趔趄趄的,小紅只好知趣地走開。」

對於這樣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它的含義。但要問趔趄一詞為什麼是「身子歪斜、走路不穩」,怕是沒有幾個人說得清楚。本人曾經翻閱過多部字典、辭典、辭海等也沒有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本人不才,今天就從訓詁學角度對趔趄一詞進行解讀,如有不妥,請讀者批評指正。

「趔」(liè)字是個有聲會意字,左邊「走」字金文寫作,從彳從止從大,彳字表示道路,「止」字表示腳趾,引申為行走、奔跑,「大」字表示成年人。三形會意,「走」字形義為一成年人在道路上行走或奔跑。所以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走」字為「趨也。」意思是小跑。右邊「列」(liè)字表聲兼表意,金文寫作,從夕從刀從六個小點,「夕」字表示肉、肉體,「刀」字表示刀具,六個小點表示四濺的血滴。三形會意,「列」字形義為用刀剔骨取肉鮮血淋淋。所以許慎《說文解字》解釋「列」字為「分解也。」這種解釋就模糊了許多,至於分解什麼?並沒有說明白。後來,「列」字含義擴大,凡是分解的、分開的、擺開的,就都用「列」字形容了,引申出分列、斷裂、隊列、陳列、排列、羅列、名列、列入、列席、列列等。「列」字在「趔」字中就表義為分開。兩形會意,「趔」字本義為行走或奔跑過程中兩腿突然分開失去平衡,站立不穩。《字彙補》解釋「趔」字為「趔趄,足不進也。」意思是打了一個趔趄,兩腿沒有辦法前行。這正是「趔」字的本義。

「趄」(qiè)字是個有聲會意字,左邊走字金文寫作,形義為一成年人在道路上行走或奔跑。右邊「且」(qiè)字表聲兼表意,甲骨文寫作或或,形義為祭祀的肉食,中間的橫道為肉食的紋理,祭祀結束後把這些肉食平均分配給祭祀的人。因為祭祀後平分肉食需要切開,所以這個字念qiè,表示切開;因為祭祀的對象為先祖,這個字也念jū,代指祖宗,後來加示(祭台)寫作「祖」。「且」字在「趄」字中由分開、切開肉食表義為變小變多、後退(分肉後往回走)。走與且兩形會意,「趄」字本義為一人在行走或奔跑過程中突然腿腳失控而小步多次地連連後退。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趄」字為「趑趄也。」即趔趄。《釋文》解釋「趄」字為「本亦作趑趄。或作跙。」王肅云:「趑趄,行止之礙也。」即行動受到阻礙。這些解釋雖無大錯,但並不精準確切。

由上述分析可知,趔趄一詞基本含義為:人在行走或奔跑過程中兩腿突然分開失去平衡,因站立不穩而小步多次地連連後退。這正是趔趄一詞的本來含義。請讀者想想,自己在行走或奔跑過程中是否有過這種情況。現在一些文字學家,把這類漢字統統說成是形聲字,想來多麼幼稚可笑。別人解讀出來後,又自以為早就清楚明了,把這類字稱作形聲兼會意。其實,識文斷字本來是小學的課程,所謂文字學家卻整得很少有人能明白了。漢字成就了一些所謂「權威」,但中華文化之根---文字的秘密卻越埋越深。痛哉!哀哉!!悲哉!!!(第230講)

作者:范登生,二馬看天下特邀專欄作家

責編:恬恬

播音:朱柄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馬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聽天下:愛爾蘭哨笛《The South Wind》 好聽到讓人流連忘返
評天下:賣燒餅事件應該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互聯網治理再規範:域名要實名,廣告受監測
張瑜 遇見·未來
由一本畫冊聊上溫州菜

TAG:二馬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