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0%的人只因一件事,就被股市解決了!

80%的人只因一件事,就被股市解決了!

本人獨創低位單峰+放量突破選牛股戰法

幫助上千股友多次抓獲漲停板;近期本人用此戰法選了幾隻,漲幅都相當可觀;

股市裡的預知,不是單純的只靠計算或推導來知道其結果,有時根本無法想像的預知,才是對未來事件真實的預知!因為在股市從其深度計算上比起棋牌的計算難度還要低許多。

假設某一期間市場上交易者有100萬人,按漲跌判斷對錯各佔一半,剛好有一半即50萬人(股民)的「判斷」與股票本身的走勢是完全相反的,而另一半50萬人(股民)中,又有25萬人買入或25萬人賣出。雖然在這次交易中暫時操作正確,但沒過多久又一種錯誤又發生了。在其中25萬人本來先期買入的股民是正確的,假如股價上漲了,而賣出,之後發現又上漲了,又買入,但由於股價成本增高,導致股票數量卻「奇怪」地減少了。若市場平均股價上漲50%,且成交量始終沒有萎縮(實際上,漲跌概率也是50%),則股民平均持有股票數會減少33%。這樣等於25萬人的股民又有8.25萬人(或持有資金的份額)選擇了錯誤的方向;而先期賣出的股民是正確的,也由於上述現象發生,又有8.25萬人(或持有資金的份額)實際結果也是選擇了錯誤的方向。這就是大家經常講的:賺了指數沒賺錢或賠錢。實際上這一時間段里共有(8.25+8.25+50)/100即66.5%的人是錯誤的行為!

美國物理學家惠勒曾說:「基本的量子現象只有當它被觀察時才是一個現象。」而量子物理學家則認為,世界根本不存在嚴格的決定論,也不存在一個確定的值,人們對事物的觀察,永遠是不準確的。例如,當人們要觀察一個粒子的運行速度的時候,就無法知道它的質量,若知道質量的時候,就不知道速度,這就是著名的「測不準原理」。我們觀察時,都會給觀察對象一個力,最終會影響對象的狀態。

所以,「預測不準確定律」是最準確的定律。正如一顆子彈如果射擊出去,他的靶點往往不會是固定在一個點上,而是在一個範圍之內,在這個範圍內的變化又是不能確定的。這就是測不準原理,也叫做不確定原理。也就是人們永遠不可能同時準確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一樣,但是如果對其中的一個因素知道的越精確,則對另一個因素反而就知道的越不準確。

誰能準確地預測未來?

預測未來當然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五千年前,中國古人就已經寫出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遺憾的是,這部艱澀而深邃的卜筮經典,至今仍無法被徹底詮釋,其中許多高深莫測的預測方法,似乎已超出科學的範疇,進入神學的境界。

生活中最常見的預測是天氣預報。氣象專家利用衛星雲圖和天氣圖,根據大氣變化的規律,對未來的天氣作出預測。儘管大量藉助人造衛星、巨型計算機等現代科技的幫助,但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卻並不盡如人意,以暴雨預報為例,當前世界上最高的準確率也僅在22%左右,在中國該數字則不到20%。至於其他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噴發、海嘯等,目前人類尚無能力提前預警。

回到經濟領域。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發生過無數次經濟危機,但從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到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似乎並未聽說過哪位經濟學家能夠準確地預言,他們總是善於解釋歷史經濟現象,對未來卻無能為力,因為做事後諸葛亮比預言家更容易。

回到股票市場。巴菲特說,我從來沒見過一個能夠預測市場走勢的人。他坦言自己對市場短期走勢毫無把握。在現實交易中,似乎沒有人把股神的話當回事兒。人們對未來指數點位的關心,甚至超過投資本身。於是市場便湧現出大批的市場走勢分析專家。這裡的邏輯是,因為有廣泛的市場需求,所以才存在產品供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真的能被預測。

回顧過去券商對未來市場的預測情況,便可對此事略有所知。2007年券商對2008年的普遍觀點是盲目樂觀,上證指數最低看到4000點,最高看到10000點。結果2008年大幅下跌,上證指數跌幅超過65%。於是券商對2009年謹慎起來,上證指數最低看到1400點,最高看到2800點,結果2009年市場大幅反彈,上證指數最高接近3500點。

要知道,券商是最專業的證券研究機構,它們的預測尚且謬以千里,其他的更不值一提。有人曾對市場上知名度最高的財經名嘴作過統計,發現他們對股市預測的準確率均不超過50%,至於那些別有用心的「庄托」、「黑嘴」等,純粹是江湖騙子,和準確率無關。

能夠解釋這種現象的是「隨機遊走規律」。1953年,英國統計學家莫里斯·肯德爾對股票價格波動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得出的結論讓人大為吃驚,股票價格的走勢竟無任何規律可循,像醉漢走路一樣,沒人知道他下步走向哪裡。但在這裡你可能會說有些私募推的股票確實能連續上漲,那麼到底是不是他們真的能預測到漲跌,其實並不然,因為在股市中一漲一跌的隨機性與對錯各佔一半的概率性,肯定在一定數量的人群中,有人會連續十天能猜對股市每日漲跌。假如第一天晚上請100個人預測第二天某隻股票價格漲跌,每天平分兩組,看漲看跌各佔一半,第二天閉市後有50人預測准了;再請預測對的50個人平分兩組,預測第三天同一支股票價格漲跌,第三天閉市後果然有25人又預測對了;依此類推,過了幾天,有一個人連續十天時間天天能預測准。實際上這是個概率,因漲跌兩種情況,對錯理論上也是各佔一半,這種情況下其實每次漲跌預測都是隨機的,這種預測也沒有任何價值。

股票市場沒有規律可循,它永遠是千變萬化的。若有人誇耀自己能夠每次準確預測出股票漲跌,那他一定是個騙子。

個股推薦是同樣道理

種種跡象表明,以人類當前的智慧水平,準確地預測未來幾乎不可能。就如同300年前很難想像蒸汽文明的到來,200年前很難想像電氣文明的到來,100年前很難想像信息文明的到來一樣。在股市裡,投資者之所以熱衷於預測,是因為它能夠迅速帶來收益,技術分析恰恰能滿足這種心理需求。殊不知,這正是對技術分析最大的誤解。

1936年,經濟學大師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提出「空中樓閣」理論,該理論認為,股票價格由投資者的預期決定,在股市中取勝的關鍵,不是發現股票的投資價值,而是把握取決於投資者心理預期的股價走勢。「空中樓閣」理論所注重的股票在市場中的心理價值,正是技術分析存在的理論基礎,並由此衍生出技術分析的三項基本假定:

1、市場行為包容所有影響價格的因素

導致股價波動的因素紛繁複雜,公司業績、行業政策、自然災害、經濟周期等,都會影響投資者的心理預期。當樂觀預期佔上風的時候,則股價上漲,當悲觀預期佔上風的時候,則股價下跌。

2、價格沿趨勢而變動

牛頓慣性定律認為:任何物體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實際上,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同樣存在慣性,無論悲觀或樂觀的預期,短期內都難以改變。

3、歷史將會重演

在人類認知世界的過程中,傾向於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並以此為基礎探索未來。因此,市場上真正重演的是投資者在「以史為鏡」的基礎上的心路歷程,價格行情只不過是這種心路歷程的外在表現而已。

經過數年的演變和發展,技術分析的內容和種類日漸豐富,包括K線理論、形態理論、均線理論、江恩理論、趨勢理論、拐點理論、波浪理論等,並創造出形形色色的技術指標,如相對強弱指標(RSI)、平滑移動平均線(MACD)、隨機指標(KDJ)、布林線指標(BOLL)等。在技術分析千變萬化的表象背後,都是圍繞著四項要素做文章:量(成交量)、價(運行價格)、時(達到這些價格和成交量所需的時間)、空(價格波動的空間)。通過記錄和分析歷史數據,透視市場的強弱並預測其未來趨勢。投資者在理解和運用技術分析前,應該知曉如下事實:

首先,任何技術分析理論都是建立在市場歷史運行數據的基礎上,市場運行在前,技術分析在後,兩者是「皮」與「毛」的關係。

第二,技術分析對市場運行的解釋和預測,主要依賴於對投資者心理變化規律的把握,而心理變化往往飄忽不定,難以捉摸。

第三,利用技術分析得出的所有結論,都具有相對性。市場的強與弱,股價的高與低,成交量的大與小等,都是以歷史行情為參照物,且可以相互轉化。

毋庸質疑,技術分析是人們投資智慧的結晶。每種理論的運用、每項指標的編寫,都有其對應的歷史數據和前提假設,離開這些,所有分析和預測將不復存在。就本質而言,技術分析是對市場波動現象的經驗總結,其本身並不具備預測功能,以此預測未來,勢必常常出現含糊不清或模稜兩可的結論。

股市裡技術圖形本應是客觀數據的反映,但由於莊家的騙線、高位的鈍化等,難以使人相信。本來真實的成交量,可以反映買賣度,也因其一個人控制的多個帳戶進行「對倒」的造假,而使人難以相信。而且當你習慣於整理分析以往K線,據此判斷走勢時,實際上很多人在和你做同樣的事情,這樣疊加後的強化結果,更加大了主力資金的對沖行為,而使你的分析結果完全失真。因此,炒股最致命的就是完全依據技術指標去操作。

所以在技術派經常謂之「頂背離」、「底背離」的現象,實際上是對線性的東西難以去衡量非線性的東西的有力證明。而股價、大盤走勢決定因素,主要是所有客觀因素在人們心態、心理反映後作出行動的結果。在經濟學家眼裡,一個經濟周期依年或幾年為一個計算單元。經濟基礎的基本面決定貨幣的長期走勢,貨幣的供需又決定了股市的上下趨勢,而這種長期趨勢,又的確能反映出一段時間導致市場思維中的非線性成為線性的可能。而這種本來客觀的因素,被人的不同心理,如貪婪、恐懼、固執、猶豫等所扭曲,所以,自始至終又是非線性的。

良好的理論是去追求事務的本質,而不是在現象發生時替它去尋找原因,因為替過去的現象尋找原因,只能充分解釋過去,並不一定能準確預測未來。未來與過去的關係,並非完全是線性的因果關係,時常出現非線性關係,很難做線性推理。因此,從現象來預測未來,時常不靈驗。只有從現象中去探尋事務的本質,才能預知未來的可能變化。否則,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進行股票交易的操作,將面臨很大的風險。

你不知道的事,始終支配著你「知道」的事

《黑天鵝》一書作者塔勒布提出:我們的世界是由極端、未知和非常不可能發生的(以我們現有的知識而言非常不可能發生的)事物主導的,而我們卻一直把時間花在瑣碎的事情上,只關注已知和重複發生的事物。指出了研究「已知道事件之外」的重要性與科學意義。即這樣一種邏輯: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義。

正如打牌一樣,牌始終是事先知道的那麼多,而擲出去的骰子會是多少點,事先誰也不知道,但是只有骰子才能決定你拿牌的順序與好壞。所以決定輸贏的是擲出的骰子,而不是牌本身。可見「不知道」的骰子始終支配你「知道」的牌。

而且,發生的事,往往你不知道為什麼發生,而一旦你知道為什麼發生,往往它偏又不會發生,這又是思維、心物的平衡理論作祟。因此,只要你完全認為它不可能發生,終究肯定會發生;你認為它應該發生,往往又不會發生。

因此,在股市中,你要「與眾不同」。在大家冒險的時候,實行保守主義,在大家謹慎的時候,則冒險,不要擔心人所共知的駭人聽聞的風險,而應擔心那些鮮為人知的隱蔽風險。

舉個簡單例子,你一個人出門上街,偶然碰到一個「熟人」,那麼你預先不知道吧。但那個人只要在那個時間也到了你去的地方,實際上必然要碰到那個熟人,這樣就是你「不知道」這個因素在起作用。相反,你如果事先設定上午要出門上街,想碰到某個熟人,但是你碰到的人是那樣多,熟悉的人也許有一些,而你要想碰到你事先想見的那個人,恐怕概率又非常小。這就是你預先設想的那個人的「可知」的因素難以支配不可知事件發生!

如炒股,當你預知它會上漲時,你方才買它,但多數股民或一個股民的多數買入情形下,下跌的幾率從理論上講應該是1/2,但實際呢?我們曾對部分普通股民某一時期成交記錄分析顯示,其買入股票之後下跌幾率大於75%。因此當你買入股票,若沒有下跌,而是上漲了,則你顯得很幸運,因此你應在一段時間內很快賣出。所以,當你決定買一支股票時,在按鍵是買入時,應突然停止,因為散戶買入下跌的幾率往往是75%。

同樣,在股市中也不可能存在人人能使用的必贏方法。因為,如果存在這樣的方法,那麼每個人都可以按照這個方法去做。又因為它是必贏的,所以結果是每個人都贏,而股市是零和競局,不可能每個人都贏,所以,不可能存在這種方法,如存在實際上它是「必輸」的方法。可見,人人都能使用和必贏是互相矛盾的,如果一種方法是必贏的,那它一定不是人人都能使用的;反過來說,如果一種方法是人人都可以使用的,那它肯定不是必贏的。例如,多數人認為網路股是最好的股票時,下跌時肯定幅度最大,2007年有色金屬板塊最高上漲了412%(從2677.82點到13719.35點),就是這樣,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1824.06點)下跌了86.7%,也是最多。

買這個股票,本來是錯誤的選擇,人們往往又用羅列「足夠」的證據來欺騙自己和身邊的人,這種做法是最荒唐的。而重要的不是你願意不願意承認錯誤,而是在錯誤的時候也沒有損失多少!

當然,如果你一定弄清楚那個理由後才出手,又會錯失良機。因此,唯一理由只能是市場本身。即使某支股票上漲理由很充分,但市場沒有動作,就不必成為買入的理由。相反,一支股票開始異動了,必然有它的理由!無論上漲還是下跌。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一個大籠子里關了10隻猴子,籠子的上方懸掛了一把香蕉,香蕉和一桶熱水連著,只要猴子去搶香蕉,桶里的熱水就會潑下來,把整籠的猴子都燙到。開始的時候,猴子並不明白,還是去搶香蕉,但是,只要一隻猴子碰到香蕉,所有的猴子就會被熱水燙得亂竄。

後來,猴子吸取了教訓,再也不敢碰香蕉了。心理學家把籠子里的一隻猴子拿出來,換了一隻新猴子。新猴子到了籠子里,馬上注意到了那把香蕉就去抓,但是還沒等它碰到香蕉,籠子里其他9隻猴子就上來把它狠狠地揍了一頓。經過多次挨打,這隻猴子也變得十分老實。接著心理學家又拿出一隻猴子,換了一隻進去。像第一隻猴子一樣,這隻猴子也去搶香蕉,可想而知,這隻猴子也被狠狠揍了一頓,而下手最重的則是上次那隻被打的猴子。

最後,籠子里的10隻猴子都被換了,這些新猴子都不知道不能吃香蕉的真實原因,但是,那條「吃香蕉就會被暴打」的心理暗示卻是很強烈地存在著,雖然此時心理學家早已經把盛放熱水的桶取下了。

事實上股市經常會出現一些像猴子不能吃香蕉這樣極為錯誤的(盛放熱水的桶早已被取走)「潛規則」。

你周圍的朋友也許有這樣的認識吧,總以為在交通工具中,乘飛機比坐汽車危險,「它飛得那樣高,不像汽車在地下跑得踏實」。實際上,商務飛機造成傷亡的事故率極低,假如每天乘坐飛機飛行8400年才有可能遇一次。使得飛機成為迄今為止最安全的遠程交通工具。相比之下,汽車的事故傷亡率極高,全世界每年車禍死亡人數高達30萬人、受傷人數高達3000萬人,遠遠超過一場現代戰爭。

在股市中,自設立漲停板制度以來,人們往往不願追入漲停的股票,認為風險太大,飛得太高,實際上並非如此。

追漲停板的股票有時風險反而較小,特別在歷史相對低位。股票漲停後,對本來想賣股票的人來說,他會提高心理預期,改在更高的位置賣出,而對想買的人來說,由於買不到,也會強化其看好該股票的決心,不惜在更高的位置追高買進。所以,漲跌停板的助漲助跌作用非常大。如果拉漲停時股票本身在低位,莊家還在建倉階段,那麼結果只有兩種,要麼莊家繼續拉高吃籌碼,給做短線的散戶獲利機會讓其出局;要麼迅速拉到漲停,以防止被中線散戶逢低搶籌或者被他人搶庄。

在牛市期間我們統計過一個數據,即隨機選擇2009年1-2月有過漲停的20支股票,隨後跟蹤它三個月後的漲幅,發現最少的漲幅為16.57%,而最大的股票漲幅達到了192.13%,其上漲幅度及數量與沒有漲停過的股票相比,竟然多出了一倍。因此,買漲停也許就是多數人認為的又一種「謬誤」。

大家知道「大象無形」的道理吧。「大象」,乃大千世界;「無形」,乃沒有固定不變的形狀、形態和形象,即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處於變化之中。「大象無形」不是說最大的形象是沒有形狀和看不見的,而是講最大的形象沒有固定不變的形狀,是知變、應變和適變的變易之道。所以,真正最重要的東西與形狀是看不見,也聽不到,更講不出來的!

所以在股市中,「大象無形」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招勝有招。身在股市絕不拘泥於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僵化的流程規範,有時必須採取出其不意有悖於常理的行為,也只有使用常人難以琢磨的方法,才能準確把握主力或莊家的思維軌跡與脈絡。實際上只有這種看似沒有規則的套路,卻能時刻面對現實而採取有效的應變之法。

揚長避短,避免淪為魚肉

筆者青春年少時,特別崇拜李小龍,尤其是他的雙截棍,簡直是出神入化,絕世無雙。於是偷偷買回來模仿,結果第一次練習就打中自己的腦門,疼痛難忍。技術分析作為研究證券市場的工具,本質上和雙截棍並無二致。假如無法駕馭,很容易傷到自己。儘管技術分析在預測行情時漏洞百出,但並不意味著它一無是處。投資者在實戰中,應該充分利用其長處,迴避其缺陷。

準確定位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觀察市場情緒波動的窗口,但透過這個窗口只能看到過去,不能看到未來。查爾斯·道在創立道氏理論時說過,該理論並不是用來預測股市,而是反映市場總體趨勢的晴雨表。《道氏理論》作者羅伯特·雷亞強調,在設計上,道氏理論是提升投資者知識的工具,並不能脫離經濟基本條件與市場現狀。現在我們應該恢復技術分析的原貌,不要讓它再做市場的「算命先生」。

不可迷信技術指標

所謂技術指標,是指運用數學公式計算出來的股票數據集合。和技術分析理論相比,技術指標更強調具體的數據,看上去更直觀、指導性更強。其實,作為技術分析的分支,不管多麼複雜、多麼巧妙的技術指標,都無法擺脫其先天性缺陷。假如依賴技術指標就可以賺大錢,那麼市場上的勝利者將大多是統計學或計算機專家。

大道至簡

技術分析種類繁多,花樣百出。假如將股價運行的不同要素排列組合,可以創造無窮無盡的技術指標。但投資者完全沒必要去掌握那些複雜的公式和計算,更不要相信那些故弄玄虛式的所謂「獨創秘籍」,兼容並蓄不如大道至簡,越簡單的分析工具,實用性越強。根據筆者的經驗,投資者可以建立起成交量為核心的技術分析體系。成交量代表著市場的活躍度,不僅是投資者情緒的集中反映,而且能折射出市場的資金供求關係,是技術分析中最重要的指標。

基本分析的主導作用

假如技術分析是研究市場的精神世界,那麼,基本分析則是探尋市場的物質世界。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精神,物質不依賴於精神而存在,精神卻依賴於物質而存在。如果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基本分析顯然起主導作用,技術分析則為陪襯。任何過度強調技術分析而輕視基本分析的做法,都是對市場的高度近視。

可見,技術分析的精髓不在於對行情的預測,而是解讀市場的一種思想,是人性在證券市場上的量化體現。因此,投資者學習和應用技術分析,不應該囿於某項理論或指標,而是要讀懂技術分析的思想和邏輯,融會貫通方能遊刃有餘,穩操勝券。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股預言家 的精彩文章:

周五操盤要點,警惕2大變盤信號 一類股逢高減倉
莊家捕捉暴漲牛股武器被揭露,真相令所有散戶吃驚!
中國股市標誌性暴漲兩大技巧,其中奧秘驚呆所有散戶!
股票什麼情況下能突破平台成為暴漲大牛股,散戶收藏好了!
一則故事告訴你,莊家操縱股市的手法!

TAG:A股預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