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累並鬱悶著,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累並鬱悶著,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上周被一個「從開號就關注的資深讀者 」點名說,最近「真愛」主題的文章偏多。

我掰著指頭一算,發現的確有陣沒寫親密關係以外的問題了……

所以今天話鋒一轉,想和大家聊一種深刻困擾到許多人的狀態:長期倦怠[Burnout]。

雖然我們可能都不時會有「今天有點煩」或者「最近壓力大」的體驗,但長期倦怠的心理狀態更與它們不同。

如果你正處於長期倦怠中,可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有以下體驗:

注意力分散、效率低下

比如,工作時間雖然很長,但似乎並沒做出什麼東西。

失眠

比如,上床睡覺時,雖然累得不行,但就是睡不著,並且這種狀況常常發生。

持續性疲憊

比如,即使得到了短暫的休息,再回到工作上時,仍然覺得精力匱乏、體力不支。

疏離、淡漠

比如,對身邊的人和事兒無感。

煩躁、易怒

比如,家人說話聲音稍大,就覺得很心煩;同事在工作配合上稍有失誤,就有罵人的衝動。

悲觀、失望

比如,覺得這輩子就這麼個命,只能累死累活,做自己不感冒的事兒;日子過起來沒什麼想頭、盼頭。

焦慮、抑鬱

比如,總有做不完的事兒,總覺得進度落後,卻極少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快樂、滿足。

……

雖然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體驗,但總的來說,陷於長期倦怠的狀態中,會像獨自在一條暗巷裡走夜路:越走天越黑,越走巷子越窄,越走越覺得孤單絕望。

很多關於長期倦怠的研究,都著眼於這種狀態對個人的身體、心理的影響,而忽略了它對親密關係和家庭關係的危害。

如果你被長期倦怠所困擾,你在與身邊人的互動中,可能會:

1)缺乏同理心

比如,太太抱怨說最近很疲累。

處於長期倦怠中的先生,在聽到太太的抱怨時,可能會說:「你累,我就不累嗎?你每天待在家裡,有什麼好抱怨的?」

或者:「你想我安慰你,誰又來安慰我呢?」

先生的回應,往往不是因為不在乎太太、或者不愛太太,而是長期倦怠的狀態使他的同理心電量不足,騰不出心理空間來安撫、支持太太。

2)缺乏耐心

處於長期倦怠中的人,會覺得自己像是轉輪上的小倉鼠,慢一步都會跌倒。

在這樣的心境下,當身邊人需要他們額外付出時間、資源時,他們會覺得焦慮不安、缺乏耐心。

比如,媽媽下班回家後,先打仗似的做好晚飯,飯後又忙著指導兒子做作業。

但兒子對幾個並不算難的知識點,橫豎理解不了。

媽媽想到待會兒還得趕帶回家做的報告,心裡非常焦灼。於是她忍不住吼兒子、凶兒子,過後又覺得非常後悔、自責。

3)容易產生被虧欠感和怨念

陷於長期倦怠的狀態中,我們往往會夢想能夠得到解脫。但同時,又因為生活的壓力、內心的焦慮等因素,覺得除了咬牙堅持之外,別無選擇。

這種無奈無助的感覺是非常壓抑、折磨的。

此時我們可能會給自己鼓勁說:

我撐一撐,愛人才能過得更舒服;

我苦一點,孩子才能贏在起跑線上;

我堅持一下,父母才能安度晚年。

當我們全然倚仗這類「讓家人過得更好」的利他目的,來支撐自己的堅持,會容易對家人的回應產生較高的預期,也因此更容易覺得失望、委屈、不值當。

比如,做為公司高管的先生每天忙到很晚,很少顧家。

當太太抱怨先生不把自己放在心上時,他忍不住發火。他覺得自己成天這麼辛苦,太太居然還對他挑三揀四,真是豈有此理!

當他得知兒子貪玩兒、學習成績總上不去時,又忍不住發火。他覺得自己拚老命給兒子創造條件,兒子卻不懂珍惜,真是不知好歹!

先生的怒火,很大程度上,源於在長期倦怠中苦撐,所積累出的怨念、委屈。

如果你也正被長期倦怠的狀態折磨,可以試著把注意力轉向下面這三件事兒:

1)與親人、愛人的鏈接

當我們陷於長期倦怠的狀態中時,可能會想把自己裹得緊緊的,覺得眼下沒時間、沒精力顧及身邊人。

我們可能會對自己說,堅持一下,等過了眼下這茬兒,一切就都會好起來。

而事實上,如果我們在事情的進行過程中,能夠多花些心思加強與身邊人的鏈接,我們對長期倦怠的抵抗力就會強很多。

而對於親密關係和家庭關係來說,「及時維護」也會比「事後修補」更高效善意。

這樣的鏈接,不見得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或金錢,而很大程度上在於把被工作、事務侵佔的心力,收回一些分給親人愛人。比如:

吃飯時不查微信上的工作消息,而和家人聊聊當天的見聞;

和親人家人相處時,人在心在,不敷衍;

把花在親人愛人身上的時間看成是有效時間,而不光以產出來衡量時間的價值。

2)減負、分流

在工作上,相信下屬、同事能夠勝任、分擔;適時、合理說「不」。

在家,把親密關係中的對方當作同盟,不輕易質疑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和能力。

比如,太太因為公司開會走不開,讓先生第二天去給女兒開家長會。

第二天,太太早上出門以前提醒先生一次,中午提醒一次,下午開會前又再發簡訊提醒一次,生怕先生忘記家長會的事兒。

這樣的質疑,既讓先生感到不被信任,也讓太太覺得家裡家外萬事離不開自己,壓力山大。

3)理清生活中的優先順序

很多朋友對自己苦苦相逼,說到底是為了所愛的人。

但讓人遺憾的是,長期倦怠的心理狀態,使他們往往在與身邊人的互動中,缺乏同理心、耐心、和善意,也往往因此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傷害到、甚至是失去自己最最看重的人和關係。

努力生活,不等於放棄關愛自己和身邊人。理清並且用心維護生活中的優先順序,才能少一些失去後的悔不當初。

#你是否也正被「長期倦怠」所困擾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偕老 的精彩文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精神出軌」、和「沒人關心我」

TAG:愛偕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