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每個人的「自然」最寶貴?

為什麼每個人的「自然」最寶貴?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老子認為,

對一個人來說,

最寶貴的

是他的自然本色。

對一個國家來說,

民眾的自然本性,

是國家最大的財富。

道法自然。

一部《道德經》,

就是在闡明「自然」中

本有的創生與和諧的力量。

為什麼說人的「自然」最寶貴?

詳情請收看掌上國學院

「楊鵬講道德經」第十九章。

我們同時奉上音頻,

方便您在不同場景使用。

大家好,這是掌上國學院「楊鵬講《道德經》」,今天我們講第十九章。我先念一遍: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不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我們先看前兩句:「絕智棄辯,民利百倍。」這句話直接翻譯就是指君王拒絕以智治國,拒絕用自己的個人智力來運行整個國家,君王放棄用自己的辯才來指導整個國家,這樣百姓的利益就會百倍擴大。「絕智」是拒絕「智」。「智」指君王自己的智慧。「棄辯」就是放棄「辯」,「辯」指君王自己的辯才。君王如果「絕智棄辯」,他靠什麼來治理國家?《道德經》認為治國的目標是要釋放全民自然的才華,而不是只依賴君王的個人才華。老子認為當君王「絕智棄辯」,百姓的才智才得以釋放,百姓利益才因此百倍擴大。

同樣的觀點在《道德經》其他章中已經提到。第十八章中說:「智慧出,有大偽。」當君王依靠自己的智慧來治理天下的時候,群臣百姓就變得虛偽,因為大家必須去迎合君王。這跟「絕智棄辯」性質是一樣的。第六十五章:「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也。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也。」當君王只依賴自己的智慧治理國家,君王就會變成國賊。為什麼成為國賊?因為人人迎合他,等於他封殺和偷掉群臣百姓的智慧。只有當君王不依賴他自己個人的智慧,而是依賴群臣百姓的智慧,群策群力,這才是國之福。

我們要講一下這句話的版本問題。在楚簡本裡面是「絕智棄辯,民利百倍」,但是帛書甲乙本和王弼本都是「絕聖棄智,民利百倍」,通行的《道德經》本是「絕聖棄智」。楚簡本是時間最早的版本,其中沒有絕聖。「聖人」是老子的理想人格,老子並不絕聖,在整部《道德經》里,「聖人」這個概念出現了29次。後來的帛書甲乙本和王弼本改成「絕聖」,和《道德經》其他內容是矛盾的。所以,楊鵬校訂本恢復到楚簡本的「絕智棄辯」。反對君王以自己的個人智力和辯才治國,這是道家、法家的共同觀點。道家認為要順應「大道」,法家認為應該順應「法律」。

《史記·殷本紀》講到商紂王:「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說商紂王的智力足以拒絕別人的勸諫,「言」就是他的辯才足以粉飾他不對的地方。商紂王以智治國、口才很好卻亡國。「知足以距諫」,因此要「絕智」,「言足以飾非」,因此要「棄辯」。

看下兩句:「絕仁棄義,民復孝慈。」這是說君王朝廷拋棄以「仁義」治國的國策,百姓就會自然恢復孝與慈。指君王不以仁義治國,不以仁義之禮介入到民眾的父母子女關係中,沒有權力的干預,子女對父母的孝敬,父母對子女的慈愛,會自然而然恢復。「六親不和」是怎麼造成的?是權力干預造成的。六親不認的惡劣行為,往往出現在朝廷之手進入家庭。

郭巨埋兒

朝廷崇尚孝道,孝道就會變成一種罪惡。據東晉干寶《搜神記》記載: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這故事竟然被當成孝道!

同樣的道理在第十八章也有講到:「故大道廢,有仁義。」廢除了以道治國,廢除了無為而治,廢除了對百姓自主的尊重,就開始以仁義治國,以禮義治國。第十九章講「絕仁棄義,民復孝慈」與第十八章所說的朝廷以慈孝治國就會造成六親不和是一樣的。「絕仁棄義,民復孝慈」,仁義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概念,但是這個背後是朝廷成為仁義的代表,朝廷的權力介入到百姓的生活中,百姓自治的空間收縮了。

下兩句:「絕巧棄利, 盜賊無有。」拒絕「巧」,放棄「利」,這樣就不會有盜賊了。「巧」和「利」指什麼?第三章里說「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要去看中難得之貨,這樣就使百姓不做強盜,「盜賊無有」。難得之貨就是「巧」和「利」。所以「絕巧棄利」就等於「不貴難得之貨」。

乾隆琺琅瓷

統治者追求「巧」和「利」,就會造成稅收的加重,並最終導致盜賊的產生。

「巧」和「利」指的是精巧珍貴的珠寶和精巧奢華的消費品,包括豪華的宮殿、珍貴的服裝等。第六十四章講「是以聖人慾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也一樣強調不要在乎那些難得的珍寶貨物。「巧」和「利 」,這些難得之貨,這些奢侈的產品,都是需要朝廷的重稅來支撐的。如果君王朝廷追求難得之貨,追求精巧,追求利益,大量的財富就會聚集在朝廷,盜賊就會找到朝廷來了。另外,大量的強取豪奪造成民間貧困,百姓無路可走,只好去當盜匪。民間盜匪的產生,絕大多說是因為貧困無助,無路可走。

下幾句:「此三言也,以為文不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此三言也,就是這三句話。「以為文不足」就是用來描述那是不夠的。「故令之有所屬」就是得讓這三句話的觀點有一個歸屬。歸屬到哪裡?「此三言」指的是「絕智棄辯」、「絕仁棄義」、「絕巧棄利」,把這三句話歸到「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上。

老子崇尚,老子認為,對個人來說,自然的本色,是他最寶貴的東西。對一個國家來說,民眾的自然本性,是國家最大的財富。

我們先看「見素抱樸」。「素」指沒有染色的絲綢,「朴」指沒有加工過的樹木,這是原意。「見素」就是表現出素這種本真自然的東西。「抱朴」就是擁抱、抱住質樸自然。「見素抱樸」,老子認為,對個人來說,自然的本色,是他最寶貴的東西。對一個國家來說,民眾的自然本性,是國家最大的財富。表現本色,擁抱自然,這才是國家執政應有的目標。你要想「見素抱樸」,就得「絕智棄辯」,不要用你個人的智慧和個人的意志,來強行改變萬民的自然本性。因為萬民的自然本性是國家最大的財富。所以,作為君王必須見素抱樸,尊重自然。

「見素抱樸」其實就是敬重自然。自然是什麼?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創生,創生是自然的力量。「萬物負陰而抱陽, 沖氣以為和」,萬物陰陽互動、相互競爭 、相互衝突,但最終達到平衡與和諧,和諧是萬物之本。萬物的自然,就是創生與和諧。「見素抱樸」的執政,敬重百姓之自然的執政,才有真正的創生與和諧。為什麼要「見素抱樸」?因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自然是創生。因為你明白,「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自然是和諧。自然就是創生和諧的。要想做到「見素抱樸」就得「少私寡慾」。君王朝廷不能夠「見素抱樸」,是因為太自私、慾望太盛,都在追求權力、財富和名聲。民眾尋求這些,是自然的慾望,因為自然,也會受到自然力量的約束,如同我們在市場中謀利是自然,我們會受到市場競爭的約束也是自然。但是,世襲制下的君王的權力,超越在約束和競爭之上,又有暴力做支撐,一旦君王私慾膨脹,用權力和暴力來支撐,整個社會的自然秩序就會被扭曲。

少私寡慾的治國成果 陶倉 西漢 湖北江陵出土

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儉樸皇帝,他汲取秦亡的教訓,崇尚節儉,少私寡慾,同時推行無為而治,輕徭薄賦。在他的治理下,漢初經濟繁榮,天下太平,進入文景盛世。上圖的陶倉是漢文帝時期的陪葬明器,出土時還裝著穀物,反應了當時倉廩足的社會狀況。

所以君王要「少私寡慾」,不能一味追求難得之貨,追求精巧的奢侈品和利益。君王以暴力為後盾,不受約束地去追求奢華享受,追求重稅重利,就會去盤剝民眾,這樣就會掏空國家的基礎,破壞創生活力,造成社會失衡。所以,有「少私寡慾」,方有「絕巧棄利」。

「絕學無憂」就是拒絕仁義之學,「絕仁棄義」。拒絕以仁義治國的辦法,就沒有治國上的憂慮了。這就叫「絕學無憂」。不以仁義治國,以什麼治國?老子強調「以道治國」,就是「清靜守法,無為而治」,讓百姓自治。以仁義治國和以道治國的差別就在於君王朝廷對民眾生活的干預程度不同,以仁義治國干預的比較深,以道治國干預的比較少。干預的比較少民眾就自立自主,干預的比較多民眾就失去了自我。自立自主就有創生,不能自我選擇就失去活力。

一部《道德經》,老子是對著君王朝廷講話的,也只有從這個角度,我們才能夠真正把握《道德經》的意思。不少學者注經,往往會忘了老子講話的對象。對象不同,意思大不同。例如,「見素抱樸」如果是針對普通百姓,意思就是尊重自己自然的需要。但對君王朝廷來說,指君王得敬重自然, 尊重百姓身上的自然,不去干預百姓。意思完全不一樣。

「少私寡慾」,如果針對普通百姓,就是慾望別太盛、別自私,要清心寡欲一點,這是個人修養。但是如果針對君王朝廷,君王朝廷的少私寡慾,就是輕徭薄賦,不去剝奪民眾財富。

「絕學無憂」如果是針對普通百姓,就是不要被書本知識控制。但是對君王朝廷來說,「絕學無憂」就是君王朝廷不要干預學問,不要對民眾的思想進行干預和控制。這講的讓民眾自由思想的問題。對象不同,《道德經》的意思大不同。史官是總結經驗教訓,教育君王和朝臣的,這個常識我一直反覆強調。因為不強調對象,就難以準確理解《道德經》的要點,難以抓住《道德經》的本質。

本章我們就講完了,我重讀一遍:「絕智棄辯,民利百倍」,記住這都是針對君王說的話。「絕仁棄義,民復孝慈」,這是否定君王以仁義去治國。「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指的是君王不要向民間盤剝財富,來支撐自己奢華的生活追求。「此三言也,以為文不足, 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是尊重民眾自然選擇「少私寡慾」,是輕徭薄賦;「絕學無憂」,是不進行思想學術的干預和控制。這節課就到這,下一節課再見。

註:本文系掌上國學院原創首發,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載請郵箱聯繫:822990447@qq.com

讚賞我們

掌上國學公眾號

sinoacademy

聯繫郵箱

822990447@qq.com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國學 的精彩文章:

TAG:掌上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