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看待生活中那些心理健康卻不合群的人?

如何看待生活中那些心理健康卻不合群的人?

生活中有一類人,好像一直在很認真的做著自己的事,普通溝通沒什麼問題,但卻有的孤僻不合群,朋友也沒幾個,好像更多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如何看待這些不合群甚至好像有些情商低不上進的人?

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領域一直強調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是群居動物,所以每個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願望和衝動,每個人都應該發展出自己的社交圈,應該發展出一種能夠主動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按照這樣的說法,只有那些合群的、健談的、外向的人,似乎才夠得上心理健康的標準,而那些不善言辭,不喜歡與人交流的人,常常被扣上「孤僻」、「社交焦慮」甚至「心理有問題」等等標籤。

然而,這樣的觀念在近十年來越來越受到心理學家的抨擊。很多人指出,這樣的看法看似正確,但其實模糊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不同的人,對於人際需求的程度和方式是很不一樣的。有些人天生就對人際互動有更高的需求,更喜歡人際交流,對於獨處特別難以耐受;而另一些人,也許也有與人交往的願望,但是需求沒有那麼強烈,偶爾的交流就可以滿足他們,相對來說,後者更安靜,更能享受獨處。我們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後一類人是存在心理障礙或者問題的,他們必須變得像那些天生的交際家一樣才能幸福。事實上,根據心理學的調查結果顯示,能夠享受獨處和孤獨的人,反而幸福感會更高。

也許那些「孤僻不合群的人」,並不是情商低不上進,而只是選擇了讓他們更能夠獲得寧靜和幸福的生活習慣。對此,除了尊重和祝福,我們不該有任何苛責或是鄙夷。順便說一句,在《英國心理學雜誌》上,曾經刊登過這樣一篇論文,進化心理學家Satoshi Kanazawa通過大樣本調查發現:「對於高智商的個體而言,他們與朋友交往的越頻繁,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滿意度就越低。」也就是說,聰明人和朋友打交道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不開心!如此看來,也許樓主你周圍那些「孤僻」的人,就是傳說中的高智商分子,那我們還是給周圍那些不喜歡和人相處的天才們留一點幸福的空間吧。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隻有想法的豬 的精彩文章:

牛黃解毒須慎食,不然不解毒反而會變成毒藥!

TAG:一隻有想法的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