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舉頭三尺有神明

舉頭三尺有神明

閩南人是很「迷信」的,拜天拜地拜先烈拜祖先,還有如來佛和觀世音菩薩。逢年過節紅白事都有需要拜的神明,出遠門須帶上家裡的水土,回家還要燒幾株香,在外到了廟裡也總會進去拜一拜。

我也是這樣的一個人,越長大,對神明越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敬畏之心,但很多時候我並不喜歡把我的這種思想稱之為「迷信」,那是一種存在於心中,卻又不同於信仰的東西,還有對家鄉風俗習慣的傳承。

雖說都是閩南人,但每個地方祭拜的神明都不一樣,往大範圍的有漳州拜大道公,泉州等沿海一帶拜媽祖。往小範圍的說,我們社和隔壁社拜的大伯公就不一樣。

村裡有幾位供奉著的神明,每年每個神明生日的時候都會舉行行香活動,所謂的行香,就是由其中一位神明牽頭,把村裡所有供奉著的神明都請出來巡村,到一個社停一次,家家戶戶聚集到一個寬敞的地方,擺好桌子,準備好供品拜拜,我們那稱之為「gia ang」。

在我小的時候,小孩子們最喜歡跟著大隊去行香。有的在摩托車或自行車上插根旗子,有的拿著香,敲鑼打鼓看熱鬧,到了中午的時候還有為行香的隊伍準備好的咸飯。當時的小孩子體力實在是好,跟著隊伍走街串巷一整天都不覺得累。上了初中之後,幾乎沒再跟著大隊去行香,取而代之的是跟著媽媽到小廣場那裡拜拜。

漸漸地,村裡到處修起了水泥路,很少再有小孩子跟著隊伍走街串巷了,但行香的風俗依舊存在。小貨車的后座代替了人工抬轎,音響代替了大喇叭,包括樂器隊在內所有行香人都拿著小板凳,帶著紅帽子坐在小貨車上。自從廣場舞興起後,行香過程中還多了婦女和小孩到各社去表演的環節,而每到行香結束時,「四人抬轎沖入廟」的環節也一直保留著。

之前讀初高中時,許多人請假回家的一個理由是:「家裡要過大節了」。

到了過節的時候,家裡便會準備各種各樣好吃的,還有好多親朋好友到家裡做客。各個地方過大節的時間不一樣,我們那最熱鬧的時候是農曆7月19,大眾爺的生日。

以前,到了7月19,每家每戶都會去鎮上拜拜,除了拜拜,那也是到鎮上去玩還有購置物品的日子。在去大眾爺府的那條街道上,每到那一天都被擠得水泄不通,各種各樣的小攤擺滿了街道兩旁。

小的時候,那也是一年當中爸爸難得幾次不做事載著我們一家人去鎮上玩的日子,幾個煎包,幾塊老字號卷仔粿,一碗湯圓,都是當時最幸福的回憶。

而今,鎮上隨時都可以去,每年7月19仍是我們那最熱鬧的日子,我也有很多年沒在那一天回家了。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位我比較熟悉的神明。

大道公

因為村裡的保生大帝府就在我家不遠處,所以對他最熟悉,同時也最親切。中央電視台曾播過《神醫大道公》這部劇,裡面很多情節都是在龍海的青礁和白礁取的景,講述的便是保生大帝的故事。那位在我家不遠處供奉著的神明,那個村裡每年進香都會去的地方,突然被拍成了電視劇,感覺是那麼的奇妙。

大眾爺

前面提到過的,我們那最熱鬧的節日便是大眾爺生日。。拜了多年的大眾爺,我卻是在前段時間才知道大眾爺是戚繼光。至於為什麼要把大眾爺的生日當做我們那最熱鬧的一個節日我不知道,興許是當年他抗倭的時候對我們那施過恩澤吧。而我,也是拿過大眾爺「水米」的孩子,(我們那習俗,給一位神明當乾女兒)。大眾爺生日那一天,會有「摸龜保平安」的活動,小孩子投幾塊硬幣,摸一摸那邊養的「龜」,以保平安健康地長大。

三平祖師爺

三平祖師爺之前也是一位實實存在過的人物,他是一位和尚,行醫濟世,圓寂之後,我們那的人就把他供奉起來了,現在三平也算我們那比較大的一個風景區之一。我們那的人都不會打的一種蛇,叫做「侍者公」,相傳那是祖師爺養的神物。侍者公喜歡吃雞蛋,還喜歡溫暖的地方,之前聽說過它會跑到床上跟人睡在一起,沒有毒,卻也很嚇人。我們那要麼拿香拜拜請它走,要麼拿竹竿把它趕走,基本上都不會把它打死。

媽祖

我們那不拜媽祖,靠海吃飯的人拜她會多一些。之前中央電視台也播過劉濤主演的《媽祖》,去年去莆田玩的時候到過湄洲島。跟媽媽說我到湄洲島玩了,她的第一句話便是:那你看看要不要周圍買些水果和香燭去拜拜,最後沒有買香燭,和舍友兩個人把身上僅留的幾塊零錢拿去當香油錢了。

台灣和大陸最密切的先聯繫之一,便是供奉著相同的神明,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香客到閩南這一帶來進香。

雖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但我卻始終覺得那些神明是存在著的,在心裡。

(ps:圖片是近兩年村裡行香,鎮上做節還有去湄洲島時拍的一些照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抒閣 的精彩文章:

TAG:抒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