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救趙滅魯合縱推秦,古稀之年卻身死族滅!

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救趙滅魯合縱推秦,古稀之年卻身死族滅!

點擊上方「

魚羊密史

」關注,每晚八點推送


回復「

揭秘

」,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七月初九,無風,日已西沉,天色朦朧,空氣依然燥熱。




楚王宮戟門緊閉,兩側的火把尚未燃起,侍衛不知何去,周遭無人,只有知了聲聲吱呀。




戟門內不遠處,一老者鬚髮皆白,左手撐地斜坐,臉上滿是汗水,氣喘吁吁,右腿不時抽動,鮮血已浸透衣褲。




八人身著黑衣、以黑巾蒙面,手握利劍,將老者圍在當中。其中一人格外高大,右手持劍,左手舉著火把,火光把老者的鬚髮映上了淡淡的金色。老者雖已重傷,但眼中英氣不減,怒目而視。



片刻,甬道上傳來腳步聲,兩個侍者挑著宮燈,一人在後緩步而來,八個黑衣人忙躬首收劍,侍立兩側。那老者見到來人,眼中怒氣更盛,鬚髮皆張,急欲起身,無奈右腿傷重,又跌坐在地上。




來人態度倨傲,此時更是刻意昂起頭顱,居高臨下地瞄著老者道:「黃歇,時至今日,還有何話說?」











那老者臉上已由盛怒轉為不屑,聽到來人開口問話,突然仰天哈哈大笑:「想我黃歇縱橫天下五十餘年,不意今日死於宵小之手。李園!事已至此,是我錯看了你,只是悔不聽朱英之言,動手吧!」



來人右手一揮,道:「傳令,著人即刻以謀逆罪誅殺黃歇全族,收其食邑,將其首級號令全國!」




持火把的高大黑衣人將火把交給他人,拔劍走上前去,那老者嘆了口氣,昂起頭、閉上雙眼,黑衣人雙手持劍,斬下老者的頭顱……




不日內,楚幽王登基,拜李園為相,專任國事,黃歇全族伏誅。




一代權相,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最終落得如此下場,到底是為什麼呢?在《史記》中,司馬遷這樣評說道:「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說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歸,何其智之明也!後制於李園,旄矣。」 難道春申君被李園所制,最終身敗族滅,真的是因為年老昏聵么?




絕非如此!




(圖)電視劇《羋月傳》中的

黃歇,黃軒(飾)




1、春申君雄才大略,有經國濟世之才,是憑真本事贏得在楚國的巔峰地位



公元前272年,秦國遠交近攻戰略的實施已經卓有成效,秦昭王、范雎、白起把韓、魏、楚這三個鄰國欺負的不要不要的,這一年,白起攻克了楚國的別都「鄢」、都城「郢」,楚頃襄王把都城從湖北遷到了河南。楚國實在打不過、再也打不起了,派黃歇赴秦廷談判,就這樣,42歲的黃歇登上了歷史的舞台,迎來的人生的轉折。從這開始,他用了整整十年時間從黃歇變為春申君。這十年,是異常兇險的十年;這十年,是無比艱苦的十年;這十年,是如履薄冰的十年;這十年,是一場風險極高收益極大的賭局,最終,他贏了。




春秋戰國時期成功說服的基本套路是這樣滴:先口出大言放個大招引起重視;然後站在勸服對象的利益上有理有據的分析形勢、擺事實講道理說明我不是為了我自己來的、我真的是大老遠的為了你好才來的;最後再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我話都說完了,真心對你好,你愛領情不領情,不領情就一刀殺了我或者煮了我等等……但史記上所載黃歇的這一段說辭,絕非蘇秦、張儀等說客之流所能及,頗有大國外交家、政治家的風範,於帝王心術、天下大勢瞭然於胸,於列國態勢、利弊權衡分析得鞭辟入裡,言辭不卑不亢、句句切中要害,讓人不能不為其所動。加之,秦國也需要停下來消化一下,必然又以強兵壓境為籌碼榨取了更多利益,使得楚國派太子到秦國當人質,雙方和平協議就此達成,後續甚至還結成盟國。黃歇此次出使,受命於危難之間,救楚國於傾覆之際,立下大功。但仔細分析,說辭雖然精彩,和平協議的達成更多是兩國利益平衡權衡使然,相對此次出使,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對春申君說親王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閱讀史記第七十八卷《春申君列傳》)




按照秦楚協議,楚國需要派太子熊完到秦國做人質,黃歇再一次在關鍵時刻承擔了關鍵任務——陪太子入秦。到他國當人質絕對不是好差事,時時刻刻受到監視,活動範圍受到限制,受欺負不受待見是家常便飯,特殊時期可能還有生命危險。但是從後來的太子歸國事件中可以看出,黃歇在秦能與范雎相交,足見其才、智、勇、略不在范雎之下,得到應侯的關照,黃歇陪太子熊完在秦國這些年一定是開闢了自己的一片天,生活不至於艱難,關鍵時刻還能開溜,開溜了還沒人發現。同時在太子18歲到28歲的這段時間裡,黃歇扮演了亦父亦兄、亦師亦友的角色,必然深得太子倚重。在後來的太子歸國繼位過程中,黃歇又一次表現出了其卓越的才能,悉知楚政局足見其識,令太子私下歸國足見其決,抱必死之心足見其勇,捨身為主足見其忠,待太子歸國自言於秦王足見其信,終能全身歸楚足見其智,可以說沒有黃歇就沒有後面的楚考烈王,如此集識、智、勇、決、忠、信於一身之人,如此格局開闊、多才善辯之人,如此關鍵時刻為君、為國立有大功之人,如此與領導患難之交之人,如此得秦國君臣讚許之人,怎能不受到重用?後面,黃歇變成春申君,在楚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圖)電視劇《羋月傳》中的

黃歇,黃軒(飾)



公元前261年,春申君53歲,被封為楚國的最高官銜——令尹,並獲得了淮北的十二個縣封地,到達了人生的頂峰,從此以後,主持楚國朝政二十餘年。




2、至則反,盛則衰,在人生巔峰時能功成身退的都是聖人,知止而謹小慎微的都是賢人,可惜,春申君兩者都不是




53歲之前的黃歇,可謂與楚國君王上下同欲,為國家、為君主甘願以身犯險,竭盡其才。53歲之後的春申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品嘗到權力的滋味後的黃歇逐漸把個人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至上,春申君為相後,楚國未遭遇大的戰事,國力得以恢復,推測內政外交方面春申君應該是有所作為,但對外作戰乏善可陳,估計在秦國強大的壓力下,列國自保尚且不足,何談攻伐。史書上記載的對外作戰功績一共只有兩次:一是會同魏國信陵君共同解趙國邯鄲之圍,這次作戰大家記住更多是信陵君竊符救趙,楚國並未出大力;二是為相八年後吞併魯國,在戰國時魯國早已淪落為小國,以大吞小,本身並無可誇耀之處。




史記上另記有兩件軼事,從此可見春申君已被權力侵蝕得日漸驕縱:一是公元前257年解邯鄲之圍後,趙國平原君派使者出使楚國,估計是趙國在被秦國欺負慘了之後扭曲的自卑需要用外在來掩飾,趙國的這個使者想在自己的救星之一的楚國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榮耀,那意思是別看老子被打了,但是老子還闊氣的很,戴上了玳瑁做的頭飾,劍鞘上都鑲上珠玉,前來「請命於」春申君,誰知道春申君有門客三千人,上等的門客都穿著鑲著珍珠的鞋子,趙國的使臣被重重的打臉;二是春申君為相十五年後,也就是公元前246年,春申君以「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向楚考烈王請求將封地由淮北遷到江東,獲准後在吳國舊都的基礎上興建城池,自為都邑,江東是什麼地方?長江天險、江東才俊、魚米之鄉,雄圖霸業之根基啊!難道他不是為自己的未來做鋪墊么?



春申君為相後,內政外交平穩,楚國國力得以恢復,應該說是有其貢獻。但楚國的國際形勢並沒有明顯的轉變,同時由於掌權日久,驕奢之風漸起。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炎炎之火,滅期近矣, 公元前239年,春申君為相二十二年,春申君帶諸侯聯軍攻秦,敗,楚考烈王歸罪於春申君,開始日益疏遠。




3、年老野心更盛,為己謀、為子孫謀,春申君早有不臣之心,至此顯露無遺,鋌而走險、剛愎自用直至敗亡


     


楚考烈王生不齣兒子,最急的人是春申君,四處給楚王找適合生娃的婦人,但是碰到貌美的李園之妹時就自己上了。這時候春申君已經七十五了,還能搞大姑娘的肚子,要麼春申君威猛異常,要麼這個孩子就是別人的,歷史的謎團誰也無法解開,只知道李園的妹子在楚考烈王去世後當了太后,在沒有丈夫的情況下又生了個孩子,就是楚哀王了。所以楚幽王是誰的種根本不重要,估計春申君也沒太當真,他需要的是有一個娃娃能當太子,是自己的種更好,不是自己的種也無所謂,李園也是個有野心的人,李園的妹子也是個不安分的人,這一切與春申君自己的野心一拍即合,而且春申君主政出國二十餘年,根本就沒有把李氏兄妹放在眼裡,更沒有把他們當成對手,也許他真的以為那個孩子是自己的,真的以為李園的妹子愛上了自己。





(圖)電視劇《羋月傳》劇照

     



身邊還是有明白人,門客朱英的「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今君處無妄之世,事無妄之主,安可以無無妄之人」、「君相楚二十餘年,雖名相國,實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當國,如伊尹、周公,王長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稱孤而有楚國」。既分析了形勢、給出了對策,也印證了春申君絕非忠臣孝子,而是心懷梟雄之心,但不聽朱英之策,終至全家敗亡,各種因素錯綜複雜絕非年老糊塗那麼簡單,多年身居高位產生的膨脹、愛慕李園之妹美貌產生的盲信、李園長期伏低做小產生的輕視都兼而有之,可憐,可憐,春申君身首異處,走完了人生的拋物線。




3、權力巔峰待久了,彷彿世界都是我的,其實,大家認的都是你的位子。但是,為老百姓辦過實事的領導,大家還是會記住的


     


春申君三千門客,上客皆躡珠履,李園豢養死士時無人報信,春申君入宮前無人勸阻,只有朱英一人獻策,獻策不成自己逃去,待春申君身首異處、全家伏誅後無人報仇,三千門客竟無一人如信陵之侯贏、平原之毛遂、智瑤之豫讓、燕丹之田光,連孟嘗君的雞鳴狗盜之徒都沒有,悲哉!不過兩千多年以後,吳地仍多以春申命名之地,春申路、春申園、春申苑不勝枚舉,上海亦稱為「申」,黃浦江亦稱為「申江」,可見春申君對當世之影響以至聲名播於後世,春申君在吳地時,興建城邑、興修水利、治國安民頗有功績,秦二世而終,項羽軍發於江東,軍中多江東子弟,其中亦有春申君家國教化之功。身居高位不為民謀利者,百姓棄之;身居高位心懷民福祉者,百姓愛之,子孫後代銘記之。



戰國四君子,獨憐春申君!高壽高位而不得善終,以其才略、勇毅、聰明,終亡於小人之手,此一,不值也;世人多知李園之心而不察,此二,不明也;不聽朱英之言而終至末路,此三,失機也;與小人合謀而不成,此四,損威名也;欲成大事而懷婦人之仁,此五,不決也。由春申君可知,共陰謀者必心懷不軌,用之須防之,少陰謀多陽謀,此處世之道也。




*作者:梁溪雨,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被初戀劈腿、兩任妻子紅杏出牆,經歷3次情變,他就是寫出詩歌經典《雨巷》的詩人戴望舒
如果不出意外,你現在一定在......
一組四十年前的解禁照,20歲以下慎點!
歷史就是一連串的意外,宋軍一次偷襲,改變了百年宋夏關係
多爾袞黨羽幾乎被斬盡殺絕,為何只有他一人漏網?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