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的細節》 -船上的世界

《歷史的細節》 -船上的世界

朝貢貿易

布羅代爾曾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出口,一個是草原,另一個是海洋。「西域」和「南海」,自古就是中國對外溝通的兩個主方向。

中國在漢朝時,就已經擁有了今日的海岸線,2000多年基本沒有太大改變。相比陸地關係,海洋更為開放和流動,更具有多樣性和多重性。從日本海、南中國海到印度洋,這片海洋其實並不太大,最多一個月之內,就能利用季風來往各國;因此各國之間既互相獨立,又可以互相影響,而中華帝國無疑是區域內不可爭議的主導者,但「主導」並不意味著統治。在東方傳統中,海洋是共有的,所有人都有權使用。將海洋看成陸地的延伸,並將海洋像陸地那樣劃分,這完全是西方殖民運動的結果。

為了征服一些海洋民族,蒙元帝國初期的海軍戰艦曾經達到極其龐大的18000艘。在中國被蒙古人征服的過程中,日本、越南、朝鮮和爪哇等這些人口只有中國人幾十分之一的小民族,也同時遭到蒙古海軍的蹂躪。這些勇敢的民族小國展開不屈不撓的反抗,安南人甚至將「殺韃」二字刺在自己身上。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在一種寧死不屈的精神激勵下,這些被中國自古鄙視的蕞爾小國竟然趕走了兇殘可怕的蒙古侵略者,使忽必烈可汗建立大東亞帝國的夢想折戟沉沙。在一定程度上,這些小民族的成功反抗無疑增加了大漢民族主義者的屈辱感。

歷史如同一個飛去來器。百年輪迴,報應回到了蒙古人頭上,還有與蒙古人同樣優越的色目人。朱沐英攻陷雲南後,對蒙古人展開同樣血腥的大屠殺,甚至更加羞辱地一次性閹割了3萬多色目人。這些被閹者有的成為新帝國皇室的太監,其中有一個後來名滿天下,他就是馬三寶。朱棣認為馬姓不能登三寶殿,因此賜姓「鄭」,並改名為和,居四品,欽封「三保太監」。

如果說蒙元帝國是馬上得天下,那麼明帝國就是船上得天下。朱元璋軍事集團從鄱陽湖水戰中崛起,然後以舟船之利的南京為基地,發起北伐,最終完成統一。明初洪武時期,因張士誠、方國珍等軍閥勢力與朱元璋爭奪天下失敗後,「強豪者悉航海,糾島倭入寇」。「洪武二十七年正月命嚴禁私下諸番互市者」,是為明代鎖海之始。

幾乎佔據整個亞洲的蒙古帝國崩潰以後,連接歐亞東西的水陸貿易遭到嚴重打擊,陸路貿易完全中斷。明帝國的反商業海禁政策,使得宋元以來發達的海外貿易迅速衰落,更令「天朝上國」感到顏面無光的是,傳統的朝貢貿易也近乎斷絕。

朱元璋所創的「奉天承運皇帝」,將華夏帝王定義為上天的代表。中國統治者相信自己承擔著天下秩序的神聖責任。與這種地緣政治格局相適應的,就是所謂「萬邦來朝」的華夷秩序。在孤立封閉的東方世界體系中,中華帝國是唯一的、沒有競爭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朱元璋認為,「自古帝王臨御天下,中國屬內以制夷狄,夷狄屬外以奉中國」。中央帝國對藩屬的承認,反過來也是藩屬對中央權力的承認。朝貢制度的主要目的,在於保證帝國漫長的邊疆和平與秩序。

從政治角度來說,朝貢體系與其是一種變相的貿易體系,不如說是一種變相的擴張和統治,正如布羅代爾所說,「進行傳播、擴散、贈與,這就是進行統治。」說白了,朝貢就是通過「傳播、擴散和贈與」的方式來進行統治。實際上,「中國的政治家們幾乎沒有用經濟學家的眼光來看待貿易和朝貢。」

作為歷史上維持東亞秩序的重要方式,朝貢模式是以宗主權為核心的區域性關係,是一種政治經濟文化的混合體系。甚至可以說,這是東方特色的,西方世界似乎並沒有類似的模式。馬戛爾尼發現,「帝國與外國的任何一項貿易都不是為了互惠互利,而是源自前者對後者的仁慈與恩賜。」應當承認,慷慨的朝貢貿易並非一種經濟行為,它看重的是政治意義和文化意義。「慷慨顯然就是一種強加的債務」,人類學家馬歇爾·薩林斯就指出,很多原始部落酋長也非常慷慨,這種慷慨對他人往往構成一種約束和權力。比起戰爭威脅來,金錢利誘同樣有效。

在「請進來」的同時,還嫌不滿足的中央帝國進一步「走出去」,去邀請更多的友邦,來朝貢我天朝上邦。對於很多沒有路費,沒有交通條件的友邦,帝國就主動派出使臣「賞賜」友邦。這就是鄭和的政治使命。他的官方身份是帝國四品高級使節——「三寶太監」。

下期預告:《歷史的細節》三寶太監

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蒂姐 的精彩文章:

TAG:蒂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