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中國產科現狀:剖宮產率高助產士又太少

中國產科現狀:剖宮產率高助產士又太少

「榆林產婦事件」引發全國關注,事件中家屬醫院各執一詞,目前該事件仍在調查中,諸多疑點尚未解開。

WHO對剖宮產的兩次表述

在「榆林產婦事件」中,事發院方稱,產婦馬茸茸生產期間因疼痛躁動不安,多次向家屬要求剖宮產,醫院也向家屬提出剖宮產建議,均被家屬拒絕,最終產婦情緒失控,跳樓身亡。馬茸茸丈夫延壯壯則稱,在產婦提出剖宮產要求時,作為家屬自己已經同意,但醫生說孩子馬上就要生了,不需要剖宮產。

剖宮產對產婦和胎兒究竟是利是弊?產婦有什麼指徵才能實施剖宮產?

世界衛生組織(下稱WHO)在1985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 「對於任何一個地區,剖宮產率都沒有理由超過10―15%。

這一結論主要是通過對當時可獲得的有限數據(主要來自北歐國家)的分析,證明這樣的剖宮產率可獲得良好的孕期和圍產期健康。

2015年,WHO發布了一項新的剖宮產率聲明取代之前的報告:「應該不遺餘力地提供有必要的剖宮產服務,而不是致力於使剖宮產率達到某個特定水平。

WHO指出,當符合剖宮產醫學指征時,實施剖宮產可以有效的預防孕產婦死亡和圍產兒死亡及相關疾病。但是,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對不符合指征的孕婦實施剖宮產仍然可使母嬰受益。

在「榆林產婦事件」中,目前的調查並未將重點放在馬茸茸自殺與醫院未實施剖宮產手術之間的關係上。但若產婦僅因為疼痛而想要做剖宮產手術時,手術是否可以實施?沃醫婦產名醫集團聯合創始人、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原副主任醫師龔曉明認為,疼痛不是剖宮產的絕對指征,即使在產婦要求的情況下,大多數醫院仍不會進行剖宮產。儘管從尊重產婦意願和權利的角度看,應當在這種情況聽從其意見,但實踐中醫院需考慮更多因素。

醫院是否盡到看護職責?

榆林市衛計局9月7日公布的初步調查結果稱「醫院相關工作人員防範突發事件意識不強、監護不到位」,那麼現實中產婦們能受到「到位」的監護嗎?

WHO在2014年發布的《世界助產士報告》(下稱《報告》)中,關注了73個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國家的助產士狀況,發現世界上超過92%的孕婦和新生兒死亡發生在這些國家,而這些國家只有42%的醫療機構有助產士和護理人員。

據WHO的定義,助產士指提供健康服務、健康護理以支持和照顧婦女及新生兒的職業,包括對婦女懷孕、生產以及產後的照顧。

《報告》指出,截至2012年,中國共有護理助產士21.8萬人(不包含其他從事助產工作的人員,如主助產士、輔助助產士等),產科醫生和婦科醫生24.6萬人,遠不能滿足需求。據羊城晚報2015年報道,中國醫院僅產房助產士的缺口至少有20萬人,助產士與生育婦女比例為1∶4000,與發達國家的1∶1000差距懸殊。

中國從2016年元旦開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據國家衛計委數據,2016年一年全國住院分娩活產數為1846萬人,是2000年以來出生規模最大的一年。衛計委還稱下一步將進一步構建家庭發展支持體系,鼓勵按政策生育。在如此背景下,增加產孕醫護人員的數量更顯必要。

WHO在2016年的一個報告中稱,生活在農村及較貧困地區的婦女,孕產婦死亡率較高。而在分娩前後和分娩期間,熟練的護理可挽救婦女和新生兒的生命。

無痛分娩何解?

馬茸茸之死再次引起了對無痛分娩的討論。龔曉明稱,應積極推進無痛分娩,「都21世紀了,何必像原始時代一樣強忍疼痛分娩」。

無痛分娩,又名分娩鎮痛。據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產科主任教授劉興會2015年2月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上刊發的文章,在歐美髮達國家,有些國家的分娩鎮痛率甚至可以達到80%。但在中國,於2004年12月19日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文章提到,中國只有約一萬名產婦享受到了無痛分娩的醫療服務,比例不到1%。

記者 丁苗

財新記者劉佳英、盛夢露,實習記者王一妃對本文亦有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TAG: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