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東尼·葛姆雷的中國首展:身體存在於某個空間,反之亦如是

安東尼·葛姆雷的中國首展:身體存在於某個空間,反之亦如是

他的雕塑,總是以某種方式與周邊時空產生對話,也試圖勾連人們的心靈。

「一個雕塑是一個物體,你把它製作出來,放在大街上,改變了大街的樣貌。但與此同時,它是否能夠改變人類的內心,造成影響?藝術,是否能夠成為探索人類意識的一把鑰匙?」9月8日,英國知名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在上海的演講中與觀眾分享自己的思索。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在上海龍美術館呈現「安東尼·葛姆雷:靜止中移動」是藝術家在中國的首個重要展覽,展覽從9月9日持續至11月26日,展覽的核心作品《臨界物質II》由60個真人大小的鑄鐵人體組成,均是以葛姆雷本人的身體翻模鑄造的。對他來說,一件雕塑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內里。「我們的身體存在於某個空間,某個空間也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藝術家表示,他借用柏拉圖的說法,「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另一個人是怎麼想的,在那具皮膚之下,有無限的可能性。」

安東尼·葛姆雷作品《在別處》(1997),而今永久安置於利物浦的海岸

安東尼·葛姆雷為倫敦特拉法加爾廣場第四基座設計的項目《一個又一個》(2009)

安東尼·葛姆雷的人形雕塑被安置於這個世界的山巔和海岸、雪山和曠野,有時他的人形也會出現在城市,在建築邊緣,被倒吊下來,匆匆而過的路人甚至會擔心它身處險境。他也曾使用真實的人體作為其作品的媒介,在倫敦的特拉法加爾廣場的第四基座,2400個人在2400個小時裡面輪流成為「活著的雕塑」,持續白天日夜無休。他的雕塑,總是以某種方式與周邊時空產生對話,也試圖勾連人們的心靈。

「一個雕塑是一個物體,你把它製作出來,放在大街上,改變了大街的樣貌。但與此同時,它是否能夠改變人類的內心,造成影響?藝術,是否能夠成為探索人類意識的一把鑰匙?」9月8日,安東尼·葛姆雷在上海龍美術館的演講廳里與觀眾分享自己的思索。

「安東尼·葛姆雷:靜止中移動」是藝術家在中國的首個重要展覽,展覽從9月9日持續至11月26日,參展作品包括7件裝置和雕塑,以及大量的繪畫、版畫和素描。通過不同類型的作品,觀眾可以體驗到藝術家的創作概貌,也可以了解到雕塑家的豐富維度與深刻省思。

《臨界物質II》是本次展覽的核心作品,由60個真人大小的鑄鐵人體組成。這件作品在誕生以後的20年間曾經在歐洲各地展出,而今首次來到亞洲。藝術家每次都會因地制宜地擺布60個人形雕塑。在龍美術館的展廳里,它們或散亂地堆疊在一起,彷彿是大屠殺的場景,另一邊,12個姿態各異的雕塑排成直線,讓人聯想到「人類的進化」。這兩組雕塑並置,彷彿隱喻了文明的曲折進程。其餘的人體分散地遍佈於展廳各處,或是仰面平躺,或是面牆跪地,或是以墜落姿態從空中懸置下來……吸引觀眾去尋覓、觀察與感受。

《臨界物質II》(1995),「安東尼·葛姆雷:靜止中移動」展覽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作品均是以葛姆雷本人的身體翻模鑄造的。創作過程中,他會被包裹在石膏內,在黑暗中靜處一個小時。成型的雕塑與藝術家一樣高大,每個雕塑重達650千克,但沒有尋常雕塑那些細緻的外貌,對他來說,一件雕塑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內里。「我們的身體存在於某個空間,某個空間也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藝術家表示,他借用柏拉圖的說法,「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另一個人是怎麼想的,在那具皮膚之下,有無限的可能性。」

展覽中另外有兩件可以走入的「容器」。《走廊II》(2017)是一個15.5米長的通道,其外觀模擬了站立著的人體形狀。觀眾可以從開口的一頭走入,經歷一場黑暗與未知的旅程。「你的身體擋住了光線,你走入自己的陰影,」藝術家介紹說,「這將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你所面對的只有自己,有些人也許無法走完。」

《走廊》(2017)

《呼吸的房間IV [RIO]》則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藝術家用熒光的框架構建了三維立體的環境,觀眾可以在黑暗的時候走入其中,與其互動。當視覺受到限制,其他感官會變得敏銳,你會專註於周邊的聲音、旁人的移動。當耀眼的燈光亮起,你幾乎看不清任何東西,待到眼睛習慣了光亮,你才會重新看清所有的細節,身邊的彼此。

《呼吸的房間Ⅳ [RIO]》(2012)

此外,展覽中還有四件懸浮雕塑作品(2008-2012),看上去就像懸浮於空間中的繪畫。它們都源自於一個身體的形狀,不斷散逸變化,彷彿是模擬了一具身體所環繞的能量、周邊的場域,在此,身體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而觀眾可以走近體會這種狀態。

《感知材料XXXVI》(2008),「安東尼·葛姆雷:靜止中移動」展覽現場

繪畫一直是藝術家創作的核心部分,本次展覽也是首次藝術家嘗試將其畫作和雕塑一通展示,展覽中涵蓋了藝術家從1981至2016年間所創作的大量紙上作品。觀眾可以從中了解到藝術家創作的不同維度。

「安東尼·葛姆雷:靜止中移動」展覽現場

「安東尼·葛姆雷:靜止中移動」展覽現場

安東尼·葛姆雷出生於1950年代,成長於1960年代,年輕時候是一個嬉皮士,直到一次印度旅行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在龍美術館的演講廳里,他邀請聽眾一起參與冥想,感受空間中將彼此聯繫在一起的能量傳達。他也歡迎參觀展覽的觀眾在展廳里自在躺下,看著天花板上懸下的雕塑,和身邊展品互動,以自己的方式去體會展覽。「當你進入我的作品,我所說的都不再重要。第一手的體驗是最重要的。」

「博物館曾經是珍寶的匯聚之地,而今,我希望藝術是可能性的開放空間。我不希望自己的作品高高在上,我希望它們能夠提供一個契機,在這裡,人們可以跳脫日常生活,更好了解自己。」藝術家如是說。

安東尼·葛姆雷

————————————

專訪藝術家20年摯友、倫敦金匠學院教授

理查德·諾貝爾:他希望觀眾用身體來探索空間

澎湃新聞:安東尼·葛姆雷作品中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

諾貝爾: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他並不試圖告訴觀眾應該怎麼想。他提供一個環境,觀眾可以自己去思考他的雕塑有什麼意義。他給予人們機會去建構自己的意義,關於作品,也關於自身與作品的關係。事實上,他將雕塑理解為一種人們寄居的空間。

澎湃新聞:這種特質有沒有在展覽的作品中反映出來?

諾貝爾:他的作品有兩個類型。一種是身體形式,就是根據他自己的身體塑造的雕塑。還有一種是容器,就是你可以進入的空間。《臨界物質II》是第一種類型,在龍美術館前兩個展廳里,這些身體以雜亂的方式堆疊在一起,亦或排成一列,其他身體遍布空間,抵著牆壁、倒在地上、從天花板懸掛下來……進入展廳,你的第一個感受是,真美。緊接著你會問,為什麼?你得試著理解,你會與人討論,但沒有正確答案。《走廊II》屬於第二種類型,它是人形的悠長容器,非常黑暗。當你走入自己的陰影,你會開始產生疑問,為什麼我在這裡,終點是什麼。我想你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就彷彿在那一刻,你與世界隔絕,體驗到了孤身一人。而在《呼吸的房間IV [RIO]》中,當燈光亮起,一切會變得非常晃眼,燈滅時,你只能看到熒光色的結構,就像是空間之中3D的素描。

澎湃新聞:藝術家本人真的一動不動地將自己翻模做出了這些雕塑嗎?

諾貝爾:《臨界物質II》中有12種不同的姿態。每一件的模具,安東尼都是以自己的身體製作模具,他將石膏塗抹在身上,一動不動,等待一兩個小時,他所體驗的是完全的黑暗。等到石膏成型,別人把石膏切開,才將他釋放出來。這成為他的雕塑的基礎,緊接著他會使用鐵、銅等金屬鑄造成型。因此,他的雕塑,實際上是他身體的內部,而非身體的外部。

澎湃新聞: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你在公共空間看到他的作品,會被感動。在製作的過程中,彷彿是他身體內部的一些能量被保留了下來。

諾貝爾:是的,我覺得它確實感人,其中有一種脆弱性。你知道,他並沒有完全掌控這個過程,會有其他人實施,而他必須信任他人。這些雕塑的動作很簡單,但卻是狠普遍的,低頭、抬頭、躺下、蜷縮……在表面上沒有什麼個性化的特質,很容易讓人們感同身受,將自己和作品聯繫在一起。

澎湃新聞:安東尼邀請觀眾在展廳里躺下來,望著垂吊下來的身體,或是與雕塑互動。你怎麼看這樣的邀約?

諾貝爾:他希望觀眾用身體來探索空間,不僅是以習以為常的角度看待空間,也應該去思考身體和空間的關係。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麥迪正式入選NBA名人堂:感謝姚明,你影響了我,幫助了我
直面卑瑣中年的少年漫《銀魂》,是少年精神的終結抑或新生?
俞曉群︱五行占:青眚青祥
艾爾瑪之後還有兩個颶風將在美洲登陸,科學家驚呼史上罕見
給藝術家一點「顏色」,城市會怎樣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