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邵武有食花草習俗

邵武有食花草習俗

邵武,屬於內陸地區,山高水冷,春陰濕,夏炎暑,秋燥熱,冬寒冷。自然環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習俗,而食花草便是其中之一。

夏天,為了預防中暑,邵武農村的人都會泡大桶茶水供飲用。泡茶的材料有茶葉、藤茶、魚腥草、薄荷、金銀花、大青葉、淡竹葉、土茵陳、仙鶴草等,具有防暑降溫,預防感冒、流感、痢疾腸炎、乙腦等疾病的功效。

平常,家裡添丁、滿月、做歲、升學、壽誕、婚慶,或招待親朋好友都備有擂茶

邵武的擂茶

所謂擂茶,即用茶葉、大米、橘皮、金絲草、菊花等擂成,加適量的花生、茵陳、甘草、川芎、吳茱萸、肉桂及芝麻等,香甜可口,具有清涼解暑之功效。邵武人還習慣喝「午時茶」。「午時茶」選用馬蓼、藿香、蘇葉、牡荊和茶葉等,經搓揉後,置筍殼內發酵晒乾而成。每當中暑發熱、腹痛腹瀉、腸炎嘔吐等病症時,用開水泡服即可,效果顯著。

隨著四季更替,邵武民間形成不同的節日食不同花草的習俗。

花朝節,俗稱花神節。節日期間,邵武農村人家會用糯米、粳米磨漿,加入一種白色花瓣,以糖或鹽調和後,在鍋里用油煎貼成薄薄的圓餅,稱之為「花餅」。花餅清香味美。其白色的花是金櫻子花,有潤肺止咳功效。

春社日,邵武農村家家戶戶要包社糍,又叫拿抓糍。製作時,先在粳米漿中和入一種叫「水曲」的青草,放入鍋中熬至半熟後,斷成劑子,而後捏成薄皮,包上餡,上飯甑中蒸熟,成包子食之。或用米飯和「水曲」一同倒入石臼中舂成團,然後用作包子皮。所用「水曲」草,學名叫「鼠麹草」,青翠嬌嫩,甘平無毒,健胃和中,祛痰止咳。

做包糍的野草

包糍

端午節,飲菖蒲酒,食角黍。石菖蒲辛溫,理氣開竅,防中暑。民間還將野艾、薄荷、石菖蒲、紅根子(學名星宿菜)等燒成湯汁,將雞蛋、鴨蛋或鵝蛋放入湯汁中煮熟,讓蛋吸收草藥成分,而後,家裡大人小孩分而吃之。其湯汁再用來洗浴,可以預防疾病。

冬至,邵武人做丸子,稱艾灰丸子。製作時需在米漿中加入大量的用艾葉燒成的粉,再搓成黑乎乎的丸子。雖然艾灰丸子色澤黝黑,但不難吃,且具有溫氣血、祛寒濕的功效,是一種節令食品。

冬至丸子

邵武是山區,山野間生長著黃花菜,別名金針菜。這種野菜味鮮質嫩,富含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蔔素、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分,其所含的胡蘿蔔素甚至超過西紅柿的幾倍,是健腦、抗衰老的良品,具有清熱利尿,解毒消腫,養血平肝,利水通乳等功效。一般,邵武村民將它製成的黃花菜乾,備常年食用。

黃花菜

每當酷暑來臨,進入疾病多發季節,邵武村民常摘苦艾、茵陳、蒼耳、一見喜、敗醬草、金銀花、魚腥草等青草藥,把它們製成治感冒、解暑氣的藥草,一旦需要就可以拿出來熬煮,解除病痛。

久而久之,邵武人食花咽草相延成俗,形成了一種奇特的習俗文化。

福地炎黃

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微信公眾號

每周末 帶你領略福地炎黃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地炎黃 的精彩文章:

TAG:福地炎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