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家孩子還有家庭作業嗎?

你家孩子還有家庭作業嗎?

一轉眼,學校開學已經一周了。而我依然在適應中。不是輕鬆得想飛上天,而是還在消化一個事實:今年學校取消家庭作業了。孩子們每天的書包里除了吃的喝的,只有一本學生日誌(agenda)。

過去的幾天里,我和大中小三個孩子確認了好幾遍,也每天查看學生日誌,作業一欄始終空空如也。學校居然真的不留作業了!

剛開始我和孩子們一樣開心,不用輔導熊孩子做作業了,不用為了看懂作業的題目去翻法語字典,不用因為孩子做不好作業捉急而讓我的好媽媽形象碎一地。總之,沒有作業簡直天下太平啊!

但是沒高興兩天,我開始迷茫了,學校本來就不允許孩子帶課本回家,現在連作業也沒有了,因此我這個當媽的,完全不知道孩子在學校學了啥,學會了沒有?看著三個孩子在家裡上躥下跳,忍不住暗暗咬牙。

——「就算沒有作業,你們也要學習,不能光玩兒。」我給出命令。

——「沒作業,沒課本,學什麼呀?」孩子們問。我居然無話可說。

是的,做作業是為了什麼呢?帶著這個問題,我上網查找了一些資料,發現關於是否取消家庭作業的討論從2014年就開始了,2015年,魁省就陸續有公立小學取消家庭作業。支持和反對的雙方都列舉了很多理由。其中有一條擊中了我:」It』s one of those things that s just always been done」。翻譯成大白話也就是「作業沒什麼鳥用,做習慣了而已」。

回想自己和孩子的經歷,何嘗不是如此呢?留作業、做作業只是習慣罷了。作業做得好或壞,其實不代表學習能力的強與弱,最多反映了學習態度而已(前提是沒有照抄答案、沒有家長代寫)。對於家長而言,也更多是安慰作用,可能很多家長還曾經在拿到孩子考試成績時無比困惑:「我家孩子每天認真寫作業,為啥成績還是不好呢?」

最近微博和朋友圈裡有一句廣受傳播和討論的話,據說是雷軍說的:「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學生、家長、老師對作業的習慣正是如此。每天學生寫作業,家長監督、老師批改,所有人都勤奮而盡責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完成份內的工作。如果再上兩個補習班,那簡直就是妥妥的學霸模式了。

這種勤奮讓我們很少去思考,這些作業和補習班到底對於孩子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的提高、閱歷的增長有什麼作用?對於孩子適應更高層面的教育,以及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有什麼作用?把寶貴的時間花在作業和做習題上是不是最好的選擇?有沒有比做作業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正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或者說是用行為上的勤奮掩蓋思考上的懶惰。

今年學校取消家庭作業讓我開始思考這些問題。沒有作業了,孩子們可以做些什麼?我能想到的有這幾件事:

1、大量閱讀。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閱讀不但增長閱歷,培養孩子專註的習慣,而且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孩子對於學習和生活的態度。

一次,有記者問巴菲特有哪些好的建議給年輕人,他回答:「大量的閱讀,我在9歲的時候就讀完了圖書館有關財經方面的書籍,你不知道書什麼時候有用,但是閱讀非常的重要。」大量閱讀的重要性,用再多語言來強調都是不足的。而且這個道理,年紀越大,會越理解。孩子進入越高的教育階段,大量閱讀的優勢就越能得到體現。

但閱讀是個慢功夫,真正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因此,讓孩子儘可能早開始、儘可能多地閱讀吧。不用管是哪一種語言,不用管是漫畫書、武俠小說、世界名著還是百科全書,只要孩子能讀下去,就放開了讓他們去閱讀。不用咬文嚼字,不用倒背如流,只要弄清楚書裡面說了什麼。大量閱讀的奇妙就在於此,有些書似乎讀過就忘記了,但實際並非如此,所有你讀過的書,一定會在需要的時候彈出來,成為你靈感和能量的來源。

2、鍛煉身體。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良好的健康狀況,精神飽滿和體力充沛,這是朝氣蓬勃地感知世界、樂觀主義精神和隨時準備客服困難的思想的最重要條件。離開了健康體魄的教育是不完全的畸形的教育。再美好、再雄心勃勃的人生規劃,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做保障,都將是空談。健康的身體有賴於體育鍛煉。體育對於兒童的腦力緊張不會增加負擔,相反的,它在腦力作業之後起一種鬆弛作用,使大腦得到特殊的休息。很多家長選擇移民,是看中加拿大的自然環境,遠離污染,那麼就讓孩子在藍天白雲下多跑跑吧。

3、多睡覺。

扎克伯格在自己小女兒出生後,完全接了地氣。他和妻子對小女兒的期望之一就是多睡覺、睡好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的生活終將越來越忙碌。即使我們作為家長,也時常有「要是能飽飽睡一覺就好了」的感嘆。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就讓他們在能睡、該睡的年齡多睡幾個好覺吧。

4、看紀錄片。

紀錄片可以作為閱讀的補充或者一種結合了聲像元素的閱讀。現在有很多優秀的紀錄片,內容包羅萬象,是很好的知識和信息來源。紀錄片的來源也很多,圖書館和網路上都可以找到豐富的紀錄片資源。值得注意的是,紀錄片由於畫面和聲音的效果比閱讀更具有表現力和衝擊力,家長應該在給孩子看紀錄片之前先進行篩選,最好自己先瀏覽一遍,確保沒有超出孩子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觀音菩薩節日,帶你走遍九大觀世音菩薩道場,殊勝吉祥!
看完這篇文章,我不再抱怨生活
深度學習(七)之深度學習中的正則化
中國科技公司最強外腦Michael I.Jordan:解析人工智慧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