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休閑項目風靡美國,50萬美國大媽愛不釋手
中國麻將隨著華僑於1920年代傳入美國,即使牌面帶有濃重的中國特色,許多老外照打不誤。每年,美國的麻將愛好者會在在紐約舉辦「麻將馬拉松」活動。中國麻將有136張牌(南北有差異),而美國麻將另有8張鬼牌(百搭牌)。目前,全美麻將聯盟擁有超過50萬會員,據介紹,美國的麻將教練,薪酬每小時約100美元。「麻壇高手」,薪酬每小時約500美元。
關於麻將的起源,目前有三種主流說法。一、明朝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為了給海上的船員排憂解悶,鄭和設計出一種竹牌遊戲,即後來的麻將。由於行船以風為動力,故有「東、南、西、北」風4張竹牌。撐帆要用繩索,所以竹牌中有「索」(條)。在海上航行,不可缺少淡水,盛水器具就是「筒」,而「萬」字竹牌,表示朝廷發的工資,一萬表示一萬串洞錢。為了表明他們一年四季生活在海上,又加上了「春、夏、秋、冬」4張花牌。
二、明代有一個名叫萬秉迢的人,被《水滸傳》中的108位好漢所折服,精心設計出了108張麻將紙牌,以此紀念他們。例如:牌中的九索,指「九紋龍」史進;二索,指「雙鞭」呼延灼;108位梁山好漢,來自四面八方,於是牌中有東、南、西、北各4張。108位梁山好漢,有貧有富,因此牌中設「中」、「發」、「白」——「發」是發財之家,「白」是白丁,即貧民,「中」是中產人家。麻將又分萬、筒(餅)、索(條),這正是發明人姓名萬秉(餅)迢(條)的諧音。
三、「搓麻將「三字,是太倉人常用口語,他們把「麻雀」叫「麻將」。太倉是皇家的糧倉,因雀患不斷,倉官出台獎勵,凡打中十隻庥雀,可換一枚籌子,這籌子年底可兌成錢。那些倉兵,為打發時間,玩起了博弈遊戲,經不斷演化,變成現在的麻將。所謂三句不離本行,如:一筒就是一支槍,古代火槍要想打得准,須善辨風向,故而與東西南北風扯上關係。扳機一扣,就是「碰」的一聲,若打中,麻雀出血就是「紅中」,若打不中,放空槍就是「白板」,如果打到的全是麻雀,就是「清一色」,若打到鶻(hú-老鷹),以鶻逮雀,意味勝券在握,因此「胡」成了贏的代名詞。十隻麻雀換一枚籌子,拿籌子兌換銀錢,是謂「發財」。


※此人是鰲拜12代後人,有家譜為證,如今改名換姓
※中國第一座水下陵墓,葬了三位皇帝,全部都是餓死
※慈禧愛過四個男人,畫中一顆珍珠耳釘,揭開她一生的摯愛
※張飛遇害後,閻王也要禮讓三分,特准其還陽
※大清皇室後裔聚居在此,以前種田養家,如今直播發家
TAG:文天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