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8件事,梵高可能騙了我們

這8件事,梵高可能騙了我們

作為後印象派畫家的代表人物,文森特·威廉·梵高是少數能讓中國人明確指認的外國畫家之一。長期被憂鬱症困擾、自殘、自殺……在普通人眼中,梵高的生活連「陰雲籠罩」都不足以形容,而完完全全是深淵啊!

但梵高真的像傳聞中那樣難以捉摸么?他的畫隨著時間有什麼變化?他的耳朵到底是怎麼回事?是自己割掉的么?他到底是怎麼死的?自殺還是謀殺?梵高可能夥同「傳聞」,騙了我們所有人!在這個「實(到)事(處)求(是)是(坑)」的日子,咱們一起來掀起梵高的面紗,了解一些有關梵高的理論和發現,在這些說法持有者看來,梵高不僅是最有天賦的畫家,還是有史以來最具迷惑性的藝術家。

可能之一:梵高沒割掉自己的耳朵。

沒錯沒錯,梵高割掉自己耳朵這件事,已經是「共識」了。按照人所共知的說法,梵高自己割掉耳朵,寄給一位叫Rachel的女士。不過,這故事可能有另一個版本。歷史學家Hans Kaufmann 和Rita Wildegans卻堅持認為,這個故事是梵高自己編出來的,真相是:他的好朋友——保羅·高更(對,就是那個同樣有名的畫家)在一場爭執中割掉了梵高的耳朵,因為高更是個好鬥的人。歷史學家拿出梵高寫給高更的信作為證據,梵高在信中說:「你和我都要對這件事守口如瓶。」

可能之二:他的向日葵是基因突變品種。

你有沒有注意到,梵高標誌性的《向日葵》看起來跟正常的向日葵不太一樣?當然,一部分原因是藝術地再創造。但美國喬治亞大學的John Burke認為,梵高選取的向日葵,本來就是向日葵里的異類!很可能是基因突變的品種,跟下面這種毛茸茸的向日葵品種很相像。

這8件事,梵高可能騙了我們

可能之三:梵高死於謀殺。

關於梵高之死,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他在37歲時自殺。

有證據認為,梵高沖著自己的上腹部開了一槍,又堅持走了大約一英里回到房間。這個頗具戲劇性的場景,賦予了梵高標誌性的形象:一個飽受折磨的靈魂不堪重負,以無比孱弱的身軀在生與死的關口掙扎,似乎並不想死去。冰冷的死亡場景成為世人浪漫化的想像。畢竟,人家後來成名了嘛。

一位不具名學者曾對《名利場》雜誌說:「如果說梵高是自殺的,那很多事都解釋不通……他沒表現出想要『邁出這一步』的意願。」

可能之四:梵高把《最後的晚餐》隱藏在自己的一幅畫中

表面看來,《夜晚的咖啡館——室外》描繪的是一群老顧客在咖啡館的社交生活,他們的身形和面貌並不十分清晰。不過,Jared Baxter等一批研究者認為,圓圈中的畫面其實具有宗教象徵性,像是達芬奇名作《最後的晚餐》的簡化版。透過一些隱藏的細節,有人懷疑這幅畫最初的面貌應該更加複雜,比如畫面上其實布滿十字架形狀。

可能之五:他的畫與歷史上最為複雜的科學原理精密契合

20世紀的德國理論物理學家維爾納·卡爾·海森堡說過:「等我見到上帝,我會問他兩個問題:為什麼有相對論?為什麼有渦流(他的研究內容之一)?我相信他只能回答出前一個。」說得稍微誇張點,渦流理論的複雜程度讓相當數量的科學家一直感覺——很受傷。就是這麼喪心病狂的理論,居然與梵高的畫完美契合!據說,以大名鼎鼎的《星空》最為明顯,梵高通過旋轉的圖案營造的氣氛完美地可視化了這一理論。

於是理論家的腦洞就開了,他們認為在梵高焦灼的一生中,有一個時刻(比如在精神病院的時候),此人的經脈不知怎麼得就打開了,以神奇的藝術方式進入到這個神理論領域。

這8件事,梵高可能騙了我們

可能之六:梵高是色盲。

這說法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了吧?但根據一位日本視覺研究專家的說法,梵高之所以採用高度冷色調的調色板和恣肆的畫風,可能因為他患有紅色色弱。

這位專家開發了一款叫做「色彩視覺模擬器」的APP,能模擬不同類型色盲或色弱狀態下看到的畫面,包括梵高可能的狀態。

這位日本專家在博客里寫道:「在我眼中,梵高的畫不但不存在衝突的用色和凌亂的線條,反而每幅畫都是線條和透視精準的傑作,這真是美妙的體驗!」

可能之七:梵高不是傳說中的瘋子。

儘管梵高稱得上歷史上最有名的瘋子之一,但許多歷史學家並不同意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梵高要比人們印象中傳統和有條理得多。比如,人們一直樂於稱道《卧室》這幅畫的用色:藍色牆壁和黃色地板的本應營造強烈衝突感,卻奇妙地讓慵懶的畫面帶給人某種黑暗的印象。研究者發現,畫面中的藍色本來更接近紫色,而紫色與黃色傳統搭配一般會讓畫滿看起來更和諧。著說明梵高在用色上極其有條理。

「你會越來越清晰地發現,梵高是個非常有條理的藝術家,而不是大家一般認為的那個隨手往畫布上丟顏料的瘋子。」梵高博物館負責人Axel Rüger說,「實際上,梵高對所使用材料的性質非常了解,知道如何正確的使用它們,創作也非常謹慎。這為我們理解作為藝術家的梵高,提供了更好的視角——他明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這8件事,梵高可能騙了我們

可能之八:梵高的畫在逐漸變白。

熟悉繪畫藝術的人知道,梵高特別喜歡使用從紅鉛或水白鉛礦中提取出的合成顏料。令人無奈的是,這些顏料的穩定性並不好,例如紅色這樣明麗的顏色,會在光照下逐漸褪色。藝術類網站Hyperallergic的解釋很靠譜:「想像有一顆球形硬糖,內核是紅色的,外麵包著一曾淡藍色,最外面是一層灰濛濛的顆粒。」

芝加哥藝術中心的Francesca Casadio是一名藝術品保護科學家,對他來說:「儘管早就知道,顏料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變化,但我還是很驚訝於紅色的變化,按理說,這種礦物質顏料的性質相當穩定。可沒想到,紅色也背叛了梵高。」

這8件事,梵高可能騙了我們

書名:第一次發現名畫之美. 梵高

作者:白白兔童書館, 主編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牛頓、胡克與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
狹義相對論的成就與困難
在巴菲特和賭徒之間的理性賭徒——反思2008年失敗
愛你的四季歌
櫻花季,請到上野公園「櫻花祭」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