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決定明朝存亡的一場戰役,本來能贏結果卻慘敗

決定明朝存亡的一場戰役,本來能贏結果卻慘敗

從古代到現今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役,而在這些眾多的戰役中,但凡是牽扯到大規模軍隊對戰的,一般指揮者都會採用四方包圍或者是分組前進最後匯合出擊的作戰方法。雖然兵力強大的一方最終大多會取得勝利,但是這其中也不缺兵力弱小而又充分利用地形,戰略作戰取得勝利的。

發生在明代末期時候的薩爾滸戰役可以說是這種以多勝少的戰役的典範了。

明代萬曆年間的後期,明政府和後金政權之間的鬥爭已經相當激烈了,雙方經常在遼東地區附近發生摩擦,勝負各有。

公元一六一九年的正月,兩國展開了決戰。明朝政府集結了四十七萬大軍向後金方面發起了攻擊,兩方在遼東地區開始交火。這場戰役的指揮官是楊鎬,這是很清楚的。但是關於明朝出戰的軍隊的人數卻是沒有明確的定論。有人說是大概有二十萬人,也有人說軍隊的人數不會超過十一萬,然而不管是哪種說法,明朝軍隊的人數比後金軍隊的人數要多得多。

當時打仗的時候,明朝軍隊的戰術是將全軍分為四部分,這四部分軍隊又分別從四個方向進攻,馬林一部從北方進軍,相對從南邊進攻的是劉綎一部,杜松一部從西邊進攻,而東邊則有李如柏一部發起攻擊。

這一場戰役整體的進攻節奏都是因為"分進合擊"這一思維組織進行的,這個作戰計劃看上去好像是相當的可靠加全面。但是實戰證明,這個作戰計劃好像並沒有充分考慮到當地的作戰環境以及打仗中極易變化的各個因素。

而作為明朝軍隊的敵人後金一方的指揮官努爾哈赤曾經評價這種打法說:"我不管你從幾個方向來,我就直奔這一條路去。"

這句話很明顯的體現出了他對待明朝軍隊態度和做法,他不和明軍玩戰術,不管明軍分成幾路來攻打,後金軍隊也不會像她們一樣分成好幾路來應對,他們只是將兵力集中在一起,專心致志地去攻打一路,從而達到消滅最多敵軍的目的。實話實說,這一簡單明了的作戰方法還是非常正確、非常符合現實的。

畢竟後金軍隊人數不像明軍那麼多,如果一昧地按照敵軍的戰略將軍隊分成好幾部分正面硬抗,那麼這場戰役的勝算不會高到哪裡去。再說,即使是採取了這樣明智的戰略,他作為兵力比較懸殊的一方也不會一定就能勝利。這種作戰方法說白了,就是因為後金作戰人數不多的這種情況被逼出來的,是無可奈何的做法。

再說這明軍,雖然和後金相比人數上是佔盡了優勢,戰略上也似乎是相當的機巧,但是靠不住他們的計劃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各部兵團之間的作戰缺乏默契,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路與路之間的軍隊作戰不協調,不是一個整體。這個缺點在這場戰役中被後金利用得淋漓盡致,並且一舉打破明軍。

明軍進攻不久,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就出現了問題。西邊進攻的軍隊已經領先許多,甚至已經和敵軍開始了打鬥,但是南邊的人馬卻仍然在路上行進。於是,後金軍隊就猛火攻擊杜松一部,雙方在薩爾滸見了面,並開始了激烈的戰鬥,從白天打到晚上,一直沒有分出勝負。然而形勢到晚上就改變了,金軍由於對地形非常熟悉,在晚上灰暗的光線下,一舉佔領了河邊、山腳等多個重要地方,並借地形優勢向明軍發起了猛烈攻擊。

由於這部分明軍沒有外援,但擔受了金軍的重點攻擊,不久之後就潰敗,傷亡慘重,領將杜松戰死。而此時,其他三路還都在來的路上,聽說西方潰敗的消息,不但毀壞了整體的作戰計劃,而且大大打擊了他們的信心。

得到信息的北路一隊沒有膽子繼續進攻,只好就地駐紮防守。然而,他們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明軍當時是擁有大量的火器火炮的,如果停留在原地是很有可能和金軍打個平手。但是,北軍領將馬林對於金軍人數的估計不實,他命令己方移動的時候遭到後金軍隊的突襲,明軍之間配合不當,破壞了原來的防守,最終全軍覆沒。

這一路軍隊也被消滅之後,明軍在人數上的優勢已經不存在了,緊接著東路、南路軍隊也被解決,後金取得了勝利。這一場戰役是明朝和後金戰爭的關鍵轉折,從這之後,金軍開始大舉進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毛佩琦:我們去故宮最應該看什麼?
中國一能人,能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死後其後代遍布世界
明朝滅元後,元朝皇帝哪裡去了?
老外不解:為何明朝能打敗葡萄牙、荷蘭和日本,卻輸給了滿洲人?
此小國想攻打明朝,卻騙中國錢養另外一個小國,被打慘後默默無聞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