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朝是個怎樣的朝代

宋朝是個怎樣的朝代

秋季我們要講宋元故事了,讓我們先來了解下宋朝。在傳統史家的筆下,宋朝的名聲不太好。與以往的「炎漢盛唐」相比,有「孤秦陋宋」的說法,不光「陋」,還「積貧積弱」。看來宋代就是三個字,陋、貧、弱。果真如此嗎?其實未必。

宋朝不陋,它有許多創新,所以東洋史家才會把宋代稱作中國近世的開始。我們先來看看宋太祖趙匡胤接收的是怎樣一份政治遺產。五代53年,掌握軍權的武人往往任意推翻他的主子,是個真正的皇帝輪流做時代。其次,趙匡胤陳橋兵變後,他接手的後周領土還比較狹小。北方有強大的契丹,佔領著燕雲十六州,扶持著太原的北漢,對中原政權虎視眈眈。南方有四川的後蜀、江陵的南平、湖南的楚、杭州的吳越、金陵的南唐,還有廣東的南漢、福建的漳泉政權。因此,趙匡胤稱帝時真可以用「內外交困」來形容。

趙匡胤和他的繼任者以制度創新成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他通過杯酒釋兵權收繳了武將的軍權,代之以文人政治,使得兩宋320年間既沒有出現安祿山、李希烈這樣的叛亂,也沒有出現漢、唐、明那樣的外戚專權與宦官專政,更沒有出現像漢、唐、元、明、清那樣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宋朝兩度亡於外族是「弱」,而不是「陋」。對於第二個問題,宋太祖雖然以先南後北的國策,成功剪滅了南方的割據政權,太宗又用了三年時間滅了北漢,但契丹靠著佔據燕雲十六州,始終沒有臣服。不光契丹,北方的西夏、金也一直伴隨宋朝而存在。某種意義上看,這又是一個南北朝。確實,參照漢唐、宋代是弱,而不是陋與貧。

我們先來看看趙宋的制度創新。太祖首先將軍事力量集中於禁軍,並對禁軍實行「內外相制」,就是一半力量駐紮京師,一半力量分駐各軍事要地,以京師之力可以對付各地駐軍,調集各地駐軍則又可以抗衡京師禁軍。然後他又將禁軍指揮權一分為三,設置「三帥」,互不統屬,直屬皇帝。如遇戰事,統兵將領由皇帝臨時委派,使得「兵無常帥,帥無常師」。這樣就有效防止了五代時期的武人叛亂問題。在政治體制上,宋初統治者用設立樞密院掌管軍事,設立「三司」掌管國家財政等辦法來分散宰相的權力,以御史台和諫院加強對官員的監督,「右文抑武」,逐步創立了文官體制,為兩宋三百多年的基業奠定了基礎。所以前人說唐宋之際是我國從「尚武」轉向「重文」的時代,中國步入近代,這是很有道理的。

宋代不陋,也不貧。宋代到第三代皇帝真宗時,就頗有積蓄了。澶淵之盟時,當談判的曹利用回來以三個手指暗示歲幣數目時,宋真宗開始以為是每年三百萬,大為驚訝,繼而馬上又說:「用這些錢財可以了事,還算可以。」後得知是每年三十萬時,他喜出望外。可見當時的財政是頗好的。只是後來真宗折騰封禪,營建道觀,才把國庫揮霍一空,加上文官組織的逐年龐大,軍費開支的日漸增多,財政才開始困難。仁宗一朝,西北戰事起,財政更為困難,於是有范仲淹的慶曆新政,力倡節儉,考慮財政問題。後經王安石變法,大宋又基本解決了經濟問題,逐漸富裕。這才有了我們今日所知的宋代繁榮。我們看看《清明上河圖》,想想宋代的高薪養著龐大的文官組織,就知道宋朝其實不貧。

宋朝的弱,倒是坐實的。宋太宗兩次征遼失敗後,開始定下「守內虛外」的國策,命令邊將固守要塞、以守為戰。范仲淹「將軍白髮征夫淚」的深層原因是國策使然。公元995年,雄州知州何承矩兩次擊退遼軍進犯,反被宋太宗以「輕率致敵」為由調離邊防,這就是明證。這樣的國策加上宋代「右文抑武」的家法,使得擁有125萬常備軍的大國,其軍旗從未在北方草原上飄揚過,最後還亡於北方的金與元。這是宋代最為後世詬病的地方,難怪後人創作楊門女將,似乎是在嘲笑宋代沒有男兒效命沙場。

宋朝是個怎樣的朝代?當然不是我這麼一篇短文所能說清楚的。秋季開始,我將以一個個具體感性的故事,為孩子們講述既不陋,也不貧,但確實比較弱的宋朝。我們的訂閱號也暫時撤下孩子習作,要推送一些我所知的宋朝故事,歡迎大家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黽勉堂 的精彩文章:

TAG:黽勉堂 |